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研究策略

2013-05-16 02:10李玉洁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

李玉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呢?现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使数学教学趣味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其次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兴趣。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应用如下动画进行导入:绿草如荫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数比赛。狮子伯伯当裁判,小猴、公鸡、小狗、小兔依次围在狮子身边。裁判首先宣布比赛规则:“从小猴开始数起,小猴、公鸡、小狗、小兔分别数1、2、3、4,再回过头来继续从小猴数起,数5、6、7、8,这样可以连续不断地数下去,每一个数字都会对应到一只小动物身上。比赛时,我报出一个数。这个数该数到谁,谁必须马上回答‘是我。”接着,比赛开始,只听到裁判刚报出“17”,小狗马上接口:“是我,是我。”“24”,小猴又及时地接上“是我”。“37”,则是公鸡在喊“是我”。每一次回答都是那么干脆、敏捷,而且都得到了裁判的充分肯定。小动物们的反应如此之快简直令小朋友们惊呆了:“它们可真聪明啊!”“它们是怎样很快做出判断的呢?”孩子们迫切想知道答案,这时教师适时告诉学生:“学了今天这节课的本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不到2分钟的动画,就将孩子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了起来,新知的学习成了孩子们内心的需要。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让学生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要求。如:在“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中,由人工操作演示变成了用电脑操作,为了改进这一课的教学,我采用把三角形三个内角剪下来拼成一平角的方法,并用电脑把整个剪拼过程演示出来。由于电脑演示的整个操作过程思路清晰,步骤清楚,没有人工操作时所产生的妨碍和干扰,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讲解随着图形的层层深入演示协调发展,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操作方法,并能独自进行剪拼,顺利地把三角形的内角剪拼成一个平角。在教学的关键处,教师若能将数学教学环节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运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止为动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场”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改变学生心目中对于数学教学的形象定位:抽象,枯燥,缺少人情味。变“静”为“动”。例如;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通过学生来校园里浇花和小鸟两幅动画来体现,画面上有三个小朋友在浇花,又跑来两个小朋友;树上有一只小鸟,又飞来两只,使学生知道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算,了解加法的意义。对于减法,通过动画显示小朋友浇完花走了,一只小鸟飞走了,还可利用将减去的部分慢慢移走,然后逐渐隐去消失等形象的展示,从而很好地说明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算。

三、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合作、探究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还应注意形式要灵活,效率要高,在教学中使用哪些信息技术,到底是是用传统的小黑板,还是网络化教室,在什么环节上使用,都应该由我们的教学目标来决定,而不是图新鲜,搞“花架子”。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在实践活动一课中,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这些都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让学生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去用,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整合”的主旨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不但可以通过传统的教师、课堂、借阅图书,实验室实验,还可以通过检索数据库、专家教学系统、专门的学习网站等自测自学,而对于在现实世界中时间或条件不允许或成本费用太高的实践活动,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模拟出相关的逼真的情景,从而使学生既有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的体验感受,又能便捷高效地获取相关知识经验,这就能使体验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等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充分地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学习世界。如学习“统计”时,运用信息媒体播放一段交通路口的情景录像,引起学生思考:在这一段时间内各种机动车各有多少;车辆通过路口?因而产生需求——记录一段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辆数。这一学习任务,并非是教师要求他们一定要做的,但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已有认识发展水平上产生了自主探究的愿望,因而在学习活动更加积极主动。又如在效率优先策略中所举的例子:火车通过隧道要用多少时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自己的计算前根据需要,多次重复演示火车通过隧道的运动情形,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下了空间和时间。

总之,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整合,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数学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