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计算机教育也在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职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1、学习起点不一,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城镇的学生已经普遍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而且,家庭计算机又为部分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计算机环境,使相当多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教学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教学模式陈旧,学生个性无法发挥。
最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课堂黑板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传统课程的讲授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遗憾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像计算机这样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应用技术课程,学生没兴趣,说明现行的教学模式已经极大地阻滞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缺乏考核机制,学生迷恋游戏和聊天。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应在电化教室里进行。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对于计算机的重视不够,往往使每次课成了学生的“参与课”。而且对教学缺乏科学、严格的管理,学生在频繁地接触网络中,被千姿百态的信息所吸引,无心学习课堂内容,把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和聊天上。甚至有的学生上课时连教材也不带,在机房随意走动,交头接耳,把计算机课当成了“放松课”,严重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
二、提高职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1、分层教学,差别对待
根据学生学习的起点不同,可采取分组、分级教学。每学期前以教学内容进行模拟考试,根据学生的学分分为提高组和正常组。对于进入提高组的学生,缩短理论学习时间,提供更多的上机、上网环境,学生主要通过自己学习和网络学习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本门课程。对于正常组的学生,加大学习内容的辅导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尽可能根据现有教学资源,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因材施教。学生只要通过了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测试,则可以进入到第二层次的计算机基础学习。
2、改变教学模式
彻底转变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教学模式,采用多维互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计算机应用作为实践性较强的教育课程,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直接服务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转变教学角色做起,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包括网络搜索、多媒体视频、同学间互动讨论等各种自主学习渠道和形式,自主地探索学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基本规律、各类办公软件的应用方法及操作要领和一些简单程序的编写技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驾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用启发式和发问式的方式对学生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即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要毫不吝啬地加以评价和赞扬,让学生提升自信心和积极性。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互助讨论、网络搜索、主动疑问等方式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能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团队协作探究精神,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
3、认真考核,考证激励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的一种手段。考试既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状况,同时也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和改进教学的依据。由于技校的考试一般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出题自己评分,所以很多教师对考试并不很严格,上什么考什么,导致学生对考试也不是很重视,甚至很随便。
为了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考试严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教师重视了学生才会重视。因此,在对待考试上,教师要做到:(1)认真命题。(2)考试的形式多样:笔试和机试同时进行,段考成绩=笔试×40%+机式×60%,期考成绩=笔试×50%+机式×50%。(3)考证与期末考试双轨合一,即在期末时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最后结业成绩=平时×10%段考×30%+期考×50%+考证×10%。为了能得到高分,也为了能得一本全国承认的证书,很多学生都自愿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不是教师出题,学生在学习时会格外用心、格外积极,并且由于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较差,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和能力弱,这就使得我们要去寻找一种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既不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又能从一定程度上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此,应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一种是:评价分为过程评价、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三个部分。过程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态度,以课堂出勤率、课堂纪律和平时成绩作为主要评价依据;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训作业成绩作为考核依据。成绩为百分制,理论考试占30%,实验成绩考试占70%。另一种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以证书的成绩来评价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成绩。这种评价方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拿到等级证书后增加了就业的筹码,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的;另一方面它也推动着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更新,是值得去探究的。
总之,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教师如果按传统的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先讲后练的方法,往往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强的特点,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为他们后续学习计算机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他们毕业后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