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希罗多德的宗教思想

2013-05-16 12:09臧书磊黄灶彩
学理论·下 2013年9期

臧书磊 黄灶彩

摘要:从《历史》一书对戴尔波伊神托的叙述可知,希罗多德既有原始的宗教迷信思想,又有对宗教思想的置疑。从家庭与城邦祭祀等方面来看,希罗多德的宗教迷信思想具有合理性;从希腊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当时希腊世界的神灵已受到怀疑,希罗多德具有初步的人本思想。希罗多德是古希腊把历史等同于神话传说到把历史作为一门学科的过渡式人物。

关键词:希罗多德;戴尔波伊;宗教思想

中图分类号:K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167-02

引言

希罗多德的宗教思想,学术界已有诸多论述。本文尝试从《历史》中戴尔波伊的神托角度来论述。戴尔波伊(或译德尔菲)神托所是古希腊最著名的神托所之一。神托所位于希腊帕尔纳索斯山南坡,是一所石造的建筑物;在入口处的石头上,刻着“认识你自己”的格言,据说太阳神阿波罗杀死大蟒皮同后,亲自在戴尔波伊兴建了自己的神庙,就是所谓的阿波罗神庙,神庙最幽静的地方就是神托所[1]45。神托就是神的指示,是神向特定的人预示未来的方式。求问神托前要先“奉上神的供品,然后说出自己的要求,再由女祭司回答或者宣布预言”[2]96。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戴尔波伊神托所只是一个地区性的宗教中心,到公元前6世纪具有了国际地位,它在希腊世界甚至是周边的其他民族中都有很高的权威性。在希腊人心中,戴尔波伊神托“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性,从那里得到的神谕是人力所不能改变的”[3]17。

一、希罗多德相信戴尔波伊神托的灵验性

在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前425年)的《历史》一书中,戴尔波伊神托预言正确的例子比比皆是。如神托认可巨吉斯僭位呂底亚国王的合理性,但是指出其第六代会遭报应[1]6-7。北非库列涅国王阿尔凯西拉欧司因为不听从女祭司佩提亚的神托被杀死[1]330-331。科林斯跛腿的埃爱提昂没有儿子求问戴尔波伊,佩提亚告诉他会有儿子而且儿子会成为国王[1]385-390。斯巴达人格劳柯斯试探神意遭灭门[1]437-439。在温泉关战役前,佩提亚向斯巴达人预言,或者斯巴达被异邦人摧毁,或者是他们的国王死掉[1]552-556。波斯人在抢劫了戴尔波伊后要全部死在那里[1]642-643等等。当时希腊人愿意按照神托的吩咐去做,为灵验的神托奉献祭祀,希望神更加眷顾。让我们看看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一次奉献的清单。他奉献了“各种适于做牺牲的牲畜三千头,又烧掉了堆积如山的包着金银的卧床、黄金杯和紫色的长袍。”此外,他还下令所有臣民都要按照自己财力向神奉献;还奉献了117个金条,四条是纯金铸成,每条重65公斤,其他为金银合金,每条重62公斤;下令造一座纯金的狮像,重260公斤[1]22-24。而为了博得神托的眷顾和支持,与异邦人战斗的希腊人立下誓言,若战胜,他们就把投诚敌人财产的十分之一奉献给神托所[1]514;甚至是一位妓女都愿意为神托所献祭[1]170-171。

在希罗多德时代,希腊人生活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中。当时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家庭保护神和家庭圣火。家庭祭祀的目的是使家族兴旺,具有排他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每座房屋的主人都有保持坛火日夜燃烧、永不熄灭的神圣义务”[4]50;“心怀恶意进入房屋的人都被视作渎神”[4]93。神庙为祭祀而建,是家庭祭祀的延续[4]154。祭祀神庙是城邦全体公民的集体祭祀,为城邦祈祷,祈求神降福于该城,保护其免受灾祸。因此,祭祀是城邦神圣的大事,不容许任何人亵渎城邦的神。希罗多德在介绍波斯风俗时,首先介绍他们不供养神殿[1]68,因为在他的眼里,祭祀神殿是首要大事。梭伦之前的德拉古法典规定,“人应敬国家诸神及英雄,每年祭祀他们。”[4]330“在雅典,凡未参加城中诸神祭祀仪式的也会丧失公民权。”[4]223亵渎城邦诸神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公元前7世纪末期僭主库隆逃亡后同家属躲在雅典娜神庙,被玛伽克勒人杀害了;杀害他的人犯了渎神罪都被驱逐出境[5]4。公元前399年,一个叫莫勒图斯的年轻人在雅典状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他不信城邦诸神,败坏青年,最终500人组成的陪审团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因此,神庙是城邦守护神的居所,神圣不可侵犯。

希罗多德本人非常欣赏诗人荷马,其《历史》就是用荷马方言写就的,荷马史诗里诸神的故事必定对他有所影响。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前者讲述的是特洛伊战争,宙斯下面的诸神分别站在不同的方面帮助交战双方。《奥德赛》讲述的是特洛伊战后,足智多谋的奥德赛回国与家人重新团聚的故事;他在归国途中遇到诸多神灵,最终也没有改变命运。由于当时人们对自然、宇宙以及人的生老病死等诸多现象不能理解,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对冥冥人世的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希罗多德生活在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中,其宗教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希罗多德对戴尔波伊神托的置疑

虽然戴尔波伊神托非常灵验,但是希罗多德并不完全相信。首先,神托所存在阴谋。雅典的阿尔克美欧尼达伊家族被僭主放逐,于是他们承包戴尔波伊神托所的建筑任务,把它建设得富丽堂皇,利用它为其服务,最终颠覆了僭主佩西司特拉提达伊家族的统治。克洛伊索斯在得到有利的神托后,赠给戴尔波伊人每人两斯塔铁尔的黄金。为酬谢前者,戴尔波伊人把“请示神托的优先权、免税权、在祭日中占最优等席位的特权给予了克洛伊索斯”[1]24-25,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交易。神托是由祭司转达的,既然侍奉戴尔波伊神的祭司是可以收买的,那么戴尔波伊的神也是可以收买的。其次,许多神托模棱两可,希罗多德对它的真实性发生置疑。例如,斯巴达人求问能否征服铁该亚,佩提亚告诉他们“我要把铁该亚送给你们,要你们在那里踏足而舞。并要你们用绳索来测量肥沃的田野。”斯巴达认为,神托告诉他们可以征服铁该亚,因此向后者进攻,结果却被后者打败,成为铁该亚的奴隶,在田野里“踏足而舞”、“测量肥沃的田野”[1]31-32。在波斯大军压境前,雅典人求问神托,神托提到木墙可以保卫雅典人及后代,但是关于什么是木墙,神托没有指明,因此雅典人得出两种结论:一种认为木墙是指雅典卫城,因为它的四周是有一道栅栏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木墙是指雅典人的船只[1]518-520。戴尔波伊的神托故意模棱两可,给人的解释留下了空间,所以,神托到底是“神”的旨意,还是“人”的解释,就不能不令人怀疑。再次,崇信宗教的希罗多德并不迷信宗教。在波斯大军压境前,神托告诉雅典人,他们将遭到毁灭;作为雅典保护神的戴尔波伊无能为力,在命运面前不得不屈服。尽管这个神托使得雅典人感到很大的恐慌,但是神托并没有打动他们离开希腊。不甘屈服的雅典人坚守在自己的国土上面,“鼓起勇气等候侵略他们国土的人们”[1]517-518,力图凭借着自己来改变命运。希罗多德认为,戴尔波伊神托不允许做的事情,可以通过变通的方法来实现。如雅典的克莱斯铁涅斯想驱赶走一位英雄的后人,到戴尔波伊去请示神托,他是否应当把阿德拉斯托斯驱逐出去。佩提亚责备他说,后者是“希巨昂的国王,而他却是一个应当给石头砸杀的人”。既然神不容许克氏实现自己的想法,他就把阿氏的敌人迎到国内来对付[1]373-374。当雅典人开始准备讨伐埃吉纳人时,从戴尔波伊来了一个神托,命令他们在埃吉纳人的这次蹂躏之后三十年中间不要轻举妄动,虽然雅典人非常信任神托,但是他们不能忍受三十年按兵不动,仍然决定对埃吉纳人进行报复[1]383-384。当佩拉司吉人杀死雅典人的儿子和妇女后土地不再生长果实,求问戴尔波伊,佩提亚命令他们赔偿雅典人所规定的任何赔偿物。但是由于雅典人要求数量庞大,佩拉司吉人不愿意赔偿[1]461-462。即使是非常神圣的神托,希腊人也敢表示怀疑,他们同命运做斗争,最后弱小的希腊打败了强大的波斯,这是对“神圣”的戴尔波伊神托的极大讽刺。

希罗多德时代,希腊哲学已经得到初步的发展;一些哲学家已经能够将灵魂和肉体清楚地分开。米利都学派代表人物、“哲学之父”泰勒斯就认为,“万物是由水造成的”,初步怀疑了以宙斯为首的诸神创造世间万物的理论。比希罗多德稍早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指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也不是任何神所创造出来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出来的。”[6]20-21希罗多德同时代的哲学家塞诺芬尼神表现出强烈的怀疑精神。“不要向我们讲说泰坦、巨人和半人马怪物的斗争,那是先辈的虚构”,他认为把神描绘成人的形象是成问题的,“埃塞俄比亚人说他们的诸神扁鼻子黑皮肤,而色雷斯人则说他们的神灵蓝眼睛红头发。”“要是牛、马、狮子也有手,又能像人一样用他们的手做事,那么马画出来的神灵的样子就像马,牛画出来的像牛,各如其类。”[7]202-203在这些哲学家的眼中神已没有位置,他们认为,世间诸神都是人们自己想象出来的,完全是虚构;这个世界一切的存在物也不是神创造出来的,是某种物质性的东西发展变化而来。希罗多德作为一个站在时代前沿的历史学家,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必然要对当时的神灵产生疑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不相信神。“如果对上天的意旨加以判断不算是罪过的话”[1]652出自希罗多德之口也就极其自然了。

三、结语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把历史等同于神话传说到把历史作为一门学科的过渡式人物,实现了由“神话空间”到“历史空间”的转化。柯林伍德指出,“传说的笔录转化为历史科学,并不是希腊思想中所固有的,它是公元前5世纪的发明,而希罗多德则是它的发明人。”[8]21如果说在希罗多德之前的《荷马史诗》和《神谱》是希腊诸神繁盛期的话,那么《历史》则努力实现由神到人的过渡,因此希罗多德矛盾的宗教态度就可以理解了。在希罗多德之后的歷史学家修昔底德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神已经完全让位于人,人成为社会的主宰。“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果实。”[9]116

参考文献:

[1]希罗多德.历史[M].王以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赵建文.世界古代前期宗教史[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3]赵林.神旨的感召——西方文化的传统与演进[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4]古朗士.古代城市——古希腊罗马宗教、法律及制度研究[M].吴晓群,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

[5]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M].日知,力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7]杨适.古希腊哲学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M].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36.

[9]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