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的“潜伏”人生

2013-05-15 07:47朱文楚
检察风云 2013年3期
关键词:潜伏

文·图/朱文楚

电视连续剧《潜伏》征服了多少现代人!但那是文艺作品,英雄的典型性格可以在典型环境中加以塑造,故事情节当然是虚构的。这里笔者推出一位现年已102岁、卧底敌营十年的中共特工王黎夫。

电视连续剧《潜伏》征服了多少现代人!但那是文艺作品,英雄的典型性格可以在典型环境中加以塑造,故事情节当然是虚构的。这里笔者推出一位现年已102岁……卧底敌营十年的中共特工。金秋之季,笔者三探西湖深处的浙江医院高干疗养区,采访了在那里安度晚年的原浙江省人民政府代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外事办公室主任王黎夫老先生。

“爱英哎,取一本我的画册,送给朱先生!”富有磁性又饱蕴情意的唤妻声,竟出自这位坐在轮椅里的期颐老人,他的夫人现年60岁,是一位老红军的女儿。

新乡,寻找党组织成朱瑞学生

1930年5月,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在豫东兰封展开中原大战。这年8月,在北平北师大校园,激进学生、群众集会,响应南方红三军团攻占长沙、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一省或几省取得革命胜利的号召,举起了“镰刀斧头”的小红旗,朝新华门南街开始游行。此时,在北大、北师大、辅仁大学旁听的热血青年王黎夫,也加入了示威潮流,结果被阎锡山的北平市“国民政府”逮捕。当时被捕者有70多人,后因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张学良节制东北、华北,行营入驻北平,他们被释放了。

“在狱中,我遇到了与我同年、同在辅仁大学听课的白坚,抗战时他是八路军三五九旅副政委,新中国成立后是一机部副部长。狱友中还有北大、北师大、朝阳大学的老师范文澜先生。我的同志潘训(即潘漠华)也在狱中,他是浙江人,‘湖畔诗社’创始人,在上海参加‘中国左联’后,来北平筹建‘北方左联’。出狱后,我追随他搞左联活动。1932年我回新乡过完春节,返北平,而他在天津被捕后光荣牺牲了。”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共同抗日。王黎夫由家乡奔河南省会开封,因为失去了党的组织关系,就参加一些自发性的抗日救亡活动。适逢毛泽东的联络秘书周小舟由延安往返太原,做阎锡山的统战工作,途经开封时与其邂逅。王、周在“一二·九”运动中相识,如今周就向王指点,要真正抗日,就到延安去找党中央。随后不久,王黎夫在新乡邀约了两人,西行到西安,找到了七贤庄的八路军办事处。

“我们在办事处遇到刚到延安不久的胡乔木。他与我们年纪一样,才华横溢,是青年训练班的副主任。我们说明来意后,他就随手给延安方面写了封介绍信。于是我们乘上八路军的货车北行肤施(延安)了。哪晓得才走到泾水畔的云阳,一处国民党与共产党双方势力接交的关卡,就被八路军方面劝阻了。他们再三说,日寇正在大举沿平汉线南下,中原向是逐鹿之地,豫北是门户,已成危亡之地,那里正需要像你这样有地位、有知识的青年组织抗日救亡,云云。我一下联想到自己的大地主家庭背景,也可称新乡一霸。但怎么啦,我18岁参加共产党,这是我的信仰!这里拗不过他们,我只好折回,到了东边的三原。”

在渭北名邑三原,王黎夫发现职业革命工作者魏恩民(即魏文伯)在三原中学教书。多次出入敌人监狱的魏文伯,曾是中共北平市委秘书长,当然知晓王黎夫身份,但在五方杂厝的三原潜伏,开展地下工作,纪律不允许他多言,既然党组织希望王黎夫返乡工作,他就给了十块大洋,充作回乡旅费,劝他回乡,一样是抗日救亡。但这颗种子,他铭记在心了。

王黎夫回到新乡后,在地方上算得是一个人物,很快就接任《豫北日报》编辑姚雪垠职,主编副刊,同时在民众团体“豫北动员委员会”做宣传员,十分活跃。但为找不到党,一腔爱国热血无处可洒而苦恼,暂住城厢一家招待所客房。不久,一位不速之客也住进这间客房。他西装革履,皮鞋锃亮,拎着只时髦小皮箱,自称叫王百评,是来新乡找一位未曾谋面的朋友的。这样,他俩一住就两个星期,无多交谈。其间,国民党军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进驻豫北要地新乡,司令长官是兼任河南省长的程潜将军,代表其在豫北活动的是他的旧属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代主任,时任长官部少将秘书长兼政训处长李世璋,一位拥有共产党员、国民党员双重身份的反蒋活动家。有一天,王百评靠在床上,两眼直愣,轻轻叹了口气。王黎夫主动但又谨慎探问。王答:“我在找一个人,但一直没有找到,难呀!”

“您找谁?我是本地人,也许知道。”

“王黎夫,一个大学生,时代青年。”

王黎夫听了,不作回音,也不动声色,只说“我帮你找找看”。

过了两天,“王黎夫”还是没有下落。他俩聊天问起“府上”时,王百评随口说了句“湖北黄岗”,有心的王黎夫眼睛一亮,“黄岗有个魏家塘,可地灵人杰呀。” 精于此道的王百评多日来并不闲游,已经探知“庐山真面目”,因此慷慨地说:“是的,出了魏恩民。在下也是魏家塘人。”

“啊!魏文伯是你……”

“是家叔,我从他口中知道王黎夫其人其事,但不知他在何处……”

“就在你眼前呀!”

后来王黎夫知道,这个王百评的真名实姓叫魏梦龄,确是魏文伯族侄,一位高学历的党的工作者,此番来新乡,是受彭德怀副总司令派遣,在豫北建立情报站,接上党内同志关系,联络社会人士,开展统一战线抗日救亡工作。魏文伯向他提供了“王黎夫”这个名字。当下魏梦龄向王黎夫指点,可以到李世璋的一战区政训处去,那里需要人才,而且李先生也是“左倾”人士。王也向魏提供了新乡社会种种人际关系。

李世璋很赏识王黎夫的活动能力,王也倾倒李的人格魅力,从此就投笔从戎,在李手下二科当主任科员,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为了提高一战区部队抗日战斗力,李主动向友军十八集团军派得力干部前来工作。彭德怀副总司令将化名关良的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朱瑞将军(毕业于苏联炮兵军校)派驻一战区,任长官部联络处少将处长,并兼豫北游击骨干训练班教官。王黎夫由王百评介绍参加这个训练班,中共组织关系也转了过去,正式成了朱将军的学生。王百评也被聘为一战区长官部高参。朱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兵种的创建人,功勋卓著,可惜在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不幸牺牲,是中共军方在解放战争中最早献身的一位高级将领。

王黎夫、庞爱英伉俪照

“如若说我干‘卧底’,引路人倒是魏梦龄,但那时的上线和具体任务尚不明确。此际国共合作,总目标是抗日救亡。”王黎夫说。

1938年2月新乡沦陷后,王黎夫随李世璋的政训处撤退到郑州。李世璋因为“左倾”(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西省副省长、民革中央副主席),为蒋介石所不容,被去职,撤销政训处,并召重庆传讯。蒋调他的嫡系黄埔一期生袁守谦任一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经历了豫东战役、黄河花园口大决堤(6月)事件后,王对蒋介石嫡系部队大为失望,在李世璋的帮助下,终于离开一战区长官部,投奔其他抗日部队。

西北的石友三企图依靠共产党扩大他的一八一师,爱国人士、进步青年闻风而去,以致扩大建制成六十九军,第十集团军。1938年10月,王黎夫带领19名青年学生到献县投奔石部,任六十九军政治部秘书、科长。政治部长是共产党员名记者、名报人张友渔。但这位“倒戈将军”又一次反复,屈从蒋介石密令,让中统分子臧元俊进行清洗,臧自任政治部长。党地下组织密令共产党员全部撤出石部。

王黎夫该何去何从?

重庆,周恩来指示加入国民党

李世璋在重庆虽然被解除一切官职,但他没有忘记王黎夫,把王介绍给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的丘学训。丘是广东梅州人,在国民革命军邓演达的总政治部工作,又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秘书。陈诚不忘邓演达的引路之恩(北伐前陈是孙中山大元帅府邓演达团长手下的连长),因此丘成了陈诚的幕僚,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办公厅调查室主任。1939年6月,王黎夫来到陪都重庆报到,做了陈诚为部长、周恩来为副部长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办公厅调查室二科科员。

现年102岁的中共特工王黎夫出版的画作之一

这个调查室并非陈诚家底的那个“研究室”,神秘的张振国们“三头六臂”。作为统治机器,民国时期,专政工具机构不约而同几乎都冠于“调查”或者“特务”诸词,什么“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中统)、汪伪“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工作总指挥部”(76号),延安也有毛泽东、任弼时主持的“中共中央调查研究局”(1941年成立),而中共初期的“中央特务工作科”(特科)更是驰名上海滩。重庆蒋介石独裁,特工机构架屋叠床,这家夹在军统、中统、76号及日寇满铁调查课、梅机关等等多如牛毛特工机构中伸展的官方调查室,在全国各战区都设有调查站,搜集国民党直系、杂牌系军队运行,特别思想意识现状的情报,而二科工作就是汇总情报,向陈诚乃至蒋介石递呈。王黎夫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科员,但国军内部一有风吹草动,他便第一时间获悉。

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迁入重庆后,加强团结第三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邓演达已于1931年被蒋介石杀害)等中间势力,一致抗日,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曾家岩50号“周公馆”敞开大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王若飞、邓颖超、徐冰等中共要员在这里接待众多社会贤达,开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王黎夫基于丘学训搭桥,张友渔转接组织关系,进入了南方局的工作范围。他终于在这幢三层中西合璧的小楼里,见到了久仰大名的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尽管谈话时间不长,但有两件事,至今仍萦回在他脑际。

“一件是,周副主席给了我一本小册子,叫《论政策》,是秘密读物,没有印出版书局名号,纸质很差,毛边,里面有毛泽东等领袖的文章,诚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样,‘你是灯塔,照耀在黎明前的方向’,成了我思维与行动的指南。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毛泽东思想,奠定我一生信仰的基础。第二件是,周副主席要我参加国民党。我一下发愣了。恩来同志说,我们这个50号院子里不是还住着另一户吗?人家是中央训练委员会主任秘书刘瑶章先生,正宗的国民党要员。这本身是自我保护。你不是国民党员,国民党军政如何相信你?放心你参加他们的活动?有了机会你如何能擢升,让你掌握或取得更多更有价值的情报,为党服务?”

王黎夫又说,周恩来要求自己灰色一些,不要与左派人物往来,口头上要“反共”。

这年年底,王黎夫以集体入党方式加入了国民党,介绍人就是政治部部长陈诚。从此,王黎夫就在周恩来、董必武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他当然不可能随意去“周公馆”(中共中央南方局)或“红岩嘴”(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组织上安排了几位同志做他的接线人。他(她)们都是资深共产党员、精英人物,其中有:

作者(右一)采访王黎夫(左一)现场,众人无不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位百岁老人的“潜伏”故事。

——张友渔,1927年入党的老中共党员,法学家,资深报人、记者,在重庆时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辑、生活书店总编辑,“中国救国会”负责人。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全国人大常委兼法律委副主任。

——徐冰,1929年的老党员。河北南宫人,富家出身,排行老三,原名邢西平,连毛泽东也昵称他“邢三爷”。留学德国、苏联。抗战时由延安到重庆,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化宣传委员会秘书兼文化组长,是周恩来统战工作的得力助手。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钱瑛,中共党内著名“女包公”(新中国成立后任监察部部长、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出身湖北咸宁大商家,冲破家庭樊篱参加革命。1927年的老党员,20世纪30年代初任潜江县委书记,为保卫洪湖中心红色留守根据地,率部以少胜多,阻挠国民党军进犯。抗战时在大后方,为组织、训练干部做了大量工作,任南方局川康特委代表和川西工委书记。西南联大总支(袁永熙、陈琏)就是在她领导下开展斗争的。

——冯乃超,创造社同人,著名文化人,侨领,左联领导人。1928年的老中共党员。抗战时在大后方,任郭沫若第三厅中共特支书记,南方局文委委员,筹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重庆谈判时为中共方顾问。新中国成立后,他是中山大学党委第一书记。

“朱先生,你知道我厉害了吗?” 王老动情地说:“我虽然不过是个小科员,但我这个科掌握了国民党所有军队的动向,一有风吹草动,我就知造了。我知道,我们党也立刻知道得一清二楚。这是啥?这就是情报。”

从此,因为有王黎夫的卧底,南方局除了“按住蒋介石脉搏”的沈安娜(国民党中央党部速记员)那条情报线外,又多了一条情报的管道……

猜你喜欢
潜伏
我不是田螺姑娘!我是整容“潜伏”的赎罪人
谋划“潜伏”杀继母:都是半套房产惹的祸
深港通开通在即,哪种股票值得“潜伏”?
浅析《潜伏》中的女性形象
另类“潜伏”
你身边“潜伏”的化学危险源
变身“潜伏”:哥哥救你洗冤出狱
“潜伏”在父亲的朋友圈
当心“潜伏”在春困背后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