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道德经》为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老子所著,是一部关于宇宙、社会、人生的哲学著作。《老子道德经·第五章》老子提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若大学生们能充分了解这句话并把它暗涵的深意应用到就业实践中,无论毕业后选择找工作或者是考研,都可以事半功倍。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大学生;就业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道德经》为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老子所著,是一部关于宇宙、社会、人生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博大精深,其关于人生观的许多真知灼见,至今发人深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大潮改革的今天,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道德、心理问题,在为人处事问题已成为横在许多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巨大障碍的情况下,其诸多关于人生的精辟论述更是可以直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实践表明,《道德经》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宝贵精神财富可以成为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宝贵资源。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说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在《老子道德经·第五章》的最后,老子提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而在不同的书籍中,这句话还有另一个版本“多闻数穷,不如守中”,这两句话从主动、被动两个角度描述,因此后人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亦多有不同。有人认为,老子以此说明政令烦苛,只会加速其败亡,不如保持虚静状态。这里所说的“中”,不是中正之道,而是虚静。儒家讲中正、中庸、不偏不倚,老子讲的这个“中”,还含有“无数”的意思。即用很多强制性的言辞法令来强制人民,很快就会遭到失败,不如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虚静无为,万物反而能够生化不竭,即颁布政令过于繁琐、具体,反而穷于应付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不如采用繁简得当的原则来发号施令。也有人认为“希言,自然”(《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保持沉默,把话留在心里而能够真正办实事。还有人认为这句话表达的是主观人为的做法总是有其局限性的。语言的表达更是受局限的,说的越多越具体,越影响我们客观地观察分析现实,距离本来面目反而越远了。所以从主动方来讲,倒不如少说,守在道的无为之中。从被动方来讲,听得再多也不能真正明白,不如自己介入其中去体悟。然而归结以上各方不同的意见,大家所理解的核心内容却十分统一:自然自有自然的法则规律,这就是客观的现实。天地、圣人不以主观人为的做法干涉万物与人民的自然规律,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只须依照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生长变化,不需任何主宰者驾临于自然之上来加以命令和安排。结合应届毕业生的经验以及观察得到的结果,发现若大学生们能充分了解这句话并把它暗涵的深意应用到就业实践中,无论毕业后选择找工作或者是考研,都可以事半功倍。
众多选择就业,投身于各大公司招聘现场的大学生都会接触到面试中无可避免的一个环节——群面。所谓群面,即是无领导小组讨论,由一组应试者组成一个临时工作小组,讨论给定的问题,并做出决策。由于这个小组是临时拼凑的,并不指定谁是负责人,目的就在于考察应试者的表现,尤其是看谁会从中脱颖而出。小组讨论一般每组4--8人不等,参与者得到相同的信息,但是都未被分配角色,大家地位平等,要求他们分析有关信息并提出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检测考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能力/说服能力、情绪稳定性、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非言语沟通能力(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语调、语速和手势等)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以及自信程度、进取心、责任心、灵活性、情绪控制等个性特点和行为风格。通过以上对群面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到,参与者在小组讨论中表现突出,例如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对于争取到面试官的注意,甚至顺利通过这一轮选拔都是十分有利的。出于这个考量,不少大学生急于表现自己,在小组讨论伊始便抢先发言,滔滔不绝阐述自己观点,给其他组员安排任务,企图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但可惜的是,这些大学生为了抢占先机,往往对待讨论的问题背景了解不够,问题分析不够仔细,而为了表现出自己能力优秀见解独到,他们又必须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他们口若悬河发表高见的同时,其他人都会发现他所说的要么是围绕肤浅的表面现象来回说明,要么是破绽百出难以自圆其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位试图扮演领导的大学生要么被其他人驳倒,要么其他人顺从他指挥这个小组陷于危险。而无论哪种走向,这位大学生在其他组员心中留下的肯定是负面印象,对于面试官来说也是如此。结合“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话,我们就会发现这位大学生的做法是多么不明智,如果他曾研读过老子道德经,相信不会做出如此莽撞的行为。既然语言的表达更是受局限的,说的越多越具体,越影响我们客观地观察分析现实,距离本来面目反而越远了,为何不先冷静下来分析材料,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找出解决问题所要坚守的“中”,再把自己的意见精炼而简洁地提出,若他人抢先发表了和自己类似的意见,则大方地对他人表示认同和支持,若他人意见和自己相反,便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阐述,与组员进行深层次的讨论。无论别人观点如何,只要自己明确自己的想法,明确自己认同的“中”,无论作为领导者还是辅助者,即使发言内容不多,一样可以得到面试官的青睐。
除了对于找工作的大学生有指导作用以外,这句话对于选择其他道路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指导作用也是同样明显的。由于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大学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压力巨大,部分大学生为了避开就业压力并且进一步提升自我选择出国深造,考研究生,考公务员等其他方向,但不幸的是,无论选择哪一个方向,竞争同样残酷。毫无疑问,考前的压力是巨大的,面对一百多万人报考公务员,以及十几分之一通过率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这样惨痛的现实,一些大学生感到压力倍增的同时,也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不断向周围的人打听情况,希望借此寻求安慰。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选择出国留学的大学生身上。虽然比起选择其他路线的大学生,这类人群面临的压力较小,只需在语言考核或者入学测试中取得一定成绩,即可较为容易地申请到适合的学校。然而出乎大部分人想象的是,打算出国留学的大学生即使拿到了学校的申请,却同样感到烦恼——选择太多。导致这种情况是因为在申请学校时,为了保险起见同学往往会申请不止一间学校,更有甚者申请了三十几间学校再慢慢考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大部分人手里拿着不止一份申请。而鉴于不同学校的优点各不相同,有的是名气大,有的是排名前,有的是专业好,有的是位置好,因此申请往往不是这么容易比较,大学生们不容易做出选择。于是他们只能求助于朋友,同学,或者是网上各方面的意见,试图通过别人的建议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打算出国的大学生面临的烦恼听起来似乎很奢侈,但根源问题其实与考研或者考公务员的大学生的烦恼可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多闻数穷,不如守中”。即使旁人的建议再好再多,即使周围的诱惑接踵而来,但只要你弄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弄明白自己的“中”,守之,即可。遇到困境时,不妨先顺势而为,他日遇到机会时再谋大计;诱惑太多时,把自己心态摆正,明白什么对自己而言是最重要的,该做的选择自然呼之欲出。当然,这并不是容易的事,但别人的意见听取得再多,做选择的还是自己,承担后果的也是自己,既然如此,何不顺心而为,顺自然而为?相信古人渊源流传下来的智慧必有其过人之处,听之从之,不见得逊色于其他箴言。在上述的两大种情况中,已涵盖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选择范围。由此可见无论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作何规划,在现时作何选择,“多言(闻)数穷,不如守中”这句话均可对其起指导作用,为其拨开云雾,理清方向。既然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只依照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生长变化,我们作为人,亦只需依照自心所想去做,有此足矣。
如今大多数大学生找工作难的新闻我们时常听到。透过现状,难道真的是现在的工作无法满足从业者的需要了吗?用工荒折射给我们的是人才与人力资源的紧缺,而每年无数毕业的大学生又到哪去了呢?仰望,都是在一个个抬起头往上看,找工作就业不能象赶潮一般蜂拥而至,要给自己定好位,做自己能做的,并且一定能做好的事。当你找工作的那天起就为自己做好一个准确的严格的定位,然后在根据这个定位找工作,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工作的本身就没有贵贱之分,唯一有的是干工作的人的心态,做任何事都要给自己做这事的正确理由,说服了自己也就说服了所有人。所以工作之时的心态非常重要。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妄自尊大,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自己应当做的事,当事物规律变化之时,也就是机遇来临之时,你把握好了机会就把握好了未来。所以当下的任务是做好自己的本分,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静待机会的来临。不管社会多么的复杂,生活多么的艰辛,只要不在社会与生活中迷失了自己,保持一个平常的心,不要踏入社会就迷失在社会。工作时认真工作,生活时认真享受,遇到挫折时保持一颗上进的心,不要强加给自己一些无所谓的事,就象从政者不要强加于百姓太多的政令条款一样,“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中国梦[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
[4]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013年6月18日).
[5]王蒙.老子十八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6]黄胜海.论高校创业教育与毕业生自主创业[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作者简介
黄胜海(1968—),男,广东蕉岭人,法学硕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人才、中国文化、企业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