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辉
摘 要:课改要求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对新教材教学内容的变化,要求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为适应新课改要求,个人认为应当从学科特点入手,优化课堂结构,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在发挥学生主体上下功夫。
关键词:政治;课改;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内容大多是由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组成,尽管新教材在编写内容、角度和方法上做了很大改进,但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思想政治课政治原理含混晦涩、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对政治课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样才能改变政治课教学的这种被动局面,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当从优化课堂结构,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在发挥学生主体上下功夫。
1 重视时政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许多学生课后聊天,谈起中东局势、朝韩危机、叙利亚化武、日本核泄漏等政治敏感问题眉飞色舞,可是一上政治课就哈欠连天,我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时事事例丰富生动和教材有一定的联系。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国际国内大事非常关心,教师如能结合时事讲政治定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时事政治在课堂中的运用,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在政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时事评论”或“时事演讲”等活动,结合本课的知识点,针对某一重大时事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以达到澄清模糊认识,提高思想觉悟的目的。比如,跟学生讲钓鱼岛和南海争端问题,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创设情境教学,树立学生主体思想
教学成效好坏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素质。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表演,一些学生扮演“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人”等等,让其他同学判断在这些角色中,哪些是具备选举的资格,哪些是不具备选举的资格,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学生也感到新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3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既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个教育目的决定的,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及认知活动的客观要求,在教学中精选案例,以例说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搜集相应事例,通过讨论、质疑等方法,做到事理综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行统一是政治教学的又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观点,进而转化到自身的实践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议一议”等栏目,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上高一经济学有关合理消费时,给学生布置了一份家庭作业,让学生以家庭收入为例,了解自己的家庭消费结构,并将它设计成表格形式,再对之进行了分析探讨,这样即让学生了解了父母亲工作的艰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怎么样合理消费。又如上“依法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时,采用模拟法庭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形象生动、逼真临境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同时又在学习中获得了乐趣,并且在老师的现场点评后对易混易错点加深了理解和正确区别。上“感受文化影响”这一框题时,可以访谈的方式,结合小品、演讲、声乐表演等活动,由学生主持整个课堂,在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以上事例说明,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可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增强教学实效
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命,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把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维护国家统一》的教学中播放我国海监船对钓鱼岛附近海域的巡航等片段,使学生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增加课堂的容量,收到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艺术化,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