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热词渊源
2013年10月下旬,北京、江苏、上海、山东等省市相继传来酝酿中高考改革的消息,语文升、英语降成为趋势和焦点。北京征集意见稿拟定2016年高考语文卷增至180分;英语卷减至100分,一年两考,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三年有效;数学不变;文理科综合从300分上调到320分。拟定2016年北京中考语文上调30分、英语下降20分。2014年起,山东拟英语听力不再纳入高考。江苏2016年英语拟尝试“一年两考” ,以等级形式计入高考成绩……中国人大程方平教授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把另一个国家的语言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当英语成为从幼儿园到博士后的噩梦时,英语不得不改”。同时,汉语作为母语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著名译者林少华称“中文关乎心灵和审美”,通过高考的指挥棒提高母语的地位和重要性,或将意味着国学教育的大幅回归。
时文选读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出台,英语科目成了最大输家。在山东高考改革方案中,英语听力将被取消;英语在北京高考总分中的权重极有可能被削弱。而在江苏,英语甚至可能“退出”高考,只以等级形式呈现。
英语高考改革并非空穴来风,这恐怕与社会对英语教育的偏见大有关系。英语教育呈低龄化现象,从幼儿园开始英语就成了必修课,这样“受重视”让其他科目的老师羡慕嫉妒恨。重视归重视,但国人哑巴英语、中式英语现象却未得到改善,到头来仍然无法用英语与世界交流。
英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浮躁现象固然不能忽视,但强行对英语热降温,显然不明智。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世界先进科学与文化的载体。一旦将中华文化置于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不论是科学、文化还是艺术领域,不使用英语都很难走向世界。
从时间分配上看,少学英语未必就有时间多学汉语。而且各种语言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历史与文化土壤之上,但在基本功能上却是相通的。这种相互影响的趋势也是世界现代文化交融的重要标志。其实学习英语与学习汉语从来都不矛盾,倘若发掘出两者相互融通之道,会更有利于语言学习和培养文化自信。“五四”以后,钱钟书、季羡林等一批国学大师,正是在中西文化的比较和碰撞中成为一座座学术高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改革现行的英语教育制度。正如我们也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汉语教育制度一样,英语教育需走出哑巴英语、中式英语的窘境,这对汉语教学和其他语言教学同样具有借鉴意义。但盲目通过高考来强行改变,刻意让英语热陡然降温,还请慎之又慎。
【素材分析】多年来,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了过于急躁、忽视母语等问题,但也不能否认利用英语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性。如果只是简单地给英语降低分数,而忽视英语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那么对汉语学习的帮助也是有限的。
【适用话题】1.英语和汉语;2.文化共融;3.强制;4.谨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