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中国其实就是一个大厨房。此言不虚,对于国人来说,人生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围绕餐桌展开的,从古至今皆然。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奔赴饭局,且乐此不疲呢?饭局社交是人们心理上的“安全阀”。参加饭局不仅是利益的需要,而且还是心理安全的需要。
在中国,结婚有饭局,升学有饭局,赔礼有饭局,开会有饭局,工作有饭局,升职有饭局。参加这些饭局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和自己有关的事情。可以谈公事,可以谈私事,很多重大的决定都是在饭局中完成的。
什么样的人参加什么样的饭局也是有说法的。富人参加的饭局跟普通人参加的饭局当然不一样。从一个人经常参加何种饭局,可以看出他的身份、地位、兴趣、爱好,判断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身份地位。
饭局之道,其实就是国人的人情之道。饭局就是一个社会身份认同体系,透过饭局,可以看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社会关系和交际规则。饭局的关键处,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跟什么人吃。在饭局里,可以跟人联络感情,可以谈生意,所谓的人脉,所谓的圈子,所谓的资源、社会关系都可以从饭局中获取。
很多志同道合的人都喜欢搞饭局,一来加深感情,二来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跟企业家一起吃饭的肯定是经济、财富方面的人,跟作家一起吃饭的多是摇笔杆子的人,跟一帮狐朋狗友天天混饭吃的肯定是没有志向、没有追求的人。
饭局的妙处就在于“局”。一个完美的中国式饭局,有设局人、入局人、局托、陪客等众角色,有组织、有结交、有承诺……所以,处于什么样的饭局里,就能猜到这场饭局的目的,以及参加这些饭局的人的目的。
饭菜和酒水好比舞台设计,酒好菜好,舞台才显得耀眼华丽。参加饭局的各路人等,全部是演员,生旦净末丑各司其职,披挂整齐,各就各位,单等锣鼓开敲,好戏就算开场。
在戏台上,有文角,有武行;有唱黑脸的,有唱红脸的;有捧哏的,也有逗哏的,这样的戏才热闹好看。在饭局上,大家看上去个个红光满面,其实各怀心事,各有所图:每个人都想借饭局这个平台,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渴望用手中的酒杯,达到自己的目的。
【选自张兵著《舌尖上的心理学》红旗出版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