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对策探讨

2013-05-14 14:53
关键词:就业率冶金用人单位

伍 静

我校从2004年合校升本以来,毕业生的就业就开始面临新的挑战。学校改名后,原来反映学校特色的校名已成为历史。同时,学校不断拓展学科专业覆盖面和服务领域,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石油和冶金特色专业招生规模所占比例大幅度降低,而新建专业在短期内又难以形成自己的优势。新建专业的毕业生相比特色学科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状况

(一)初次就业率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较低。2010年和2011年就业率有所上升,但2012年就业率又程下滑趋势(见表1)。与石油和冶金相关专业相比,通用专业的初次就业率普遍偏低,但这种差距在逐渐缩小,因为石油和冶金相关专业的就业率在持续下降(见表2)。

表1 近四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表2 近四年各专业的就业率

(二)就业行业流向

2009-2012年四届毕业生,到石油和冶金行业就业的比例保持在就业人数的45%左右。这体现了学校依托行业办学的这一特点。但是,毕业生到其他行业就业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见表3),这跟学校拓展学科专业覆盖面和服务领域有关。

表3 近四年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情况

(三)就业地域

四届毕业生就业的地域,主要为东部地区和四川、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在引进人才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增强。当然,西部省份油田公司的发展和人才需求量的增多,也是毕业生在以上地区就业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

二、影响毕业生就业态势的因素

(一)毕业生就业市场因素

在石油行业就业市场,随着科技进步,油田的用人指标在逐渐减少,而学校前几年不断扩招,结果便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随着各大油田纷纷走向海外拓展市场,企业的运作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石油企业需要层次更高、综合素质更高的人才。学校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步伐,又显然落后于其他石油高校。

在冶金行业就业市场,随着材料学科的迅猛发展,学校培养的冶金类专业本科学生,很难满足大多数钢铁企业的相对比较高的要求。学校培养的金属材料工程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新材料领域内的认可度,相比全国其他很多老牌高校(比如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又低得多。

在通用专业就业市场,学校的很多通用专业都是新办或者新兴学科专业,专业学科建设起步晚、师资力量较弱,学生可利用的相对成熟和稳定的教学资源有限,因此,我们的毕业生也不具备什么明显的优势。

(二)学校的专业发展因素

学校在合校升本以后,出现了“多科化”、“去石油和冶金化”的趋势。在转入地方管理后,地方政府从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出发对学科布局和招生规模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学校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陆续开办了许多新专业,原来富有行业特色的石油和冶金类专业的发展相对缓慢,在原行业的影响力也逐渐降低。

(三)学生的就业观念问题

由于学校办学历史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就业时存在“石油情结”、“冶金情结”,时常出现有业不就的倾向,造成结构性失业和自愿失业。另外,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存在求安稳心理、功利心理、从众心理、依赖心理、求闲心理、怕吃苦心理、自卑心理等不良择业心理,这些也使得一些毕业生失去了许多就业机会。有的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诚信品质离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就业过程中的违约现象较严重,对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三、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一)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

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的原因,学校与石油行业和冶金行业之间一直存在比较紧密的联系,毕业生就业市场相对比较稳定。但随着学校的合校升本和主管部门的改变,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在逐年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学校增添了许多通用专业,使得就业工作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石油和冶金行业对人才层次要求在逐步提高。因此,学校一方面维护原有的就业市场,同时需要开拓新的就业市场。

在维护原有的就业市场和开拓新的就业市场过程中,我校的就业市场体系可以归纳为一个“雪球”模型结构:“雪球”的表层,为非行业的中小企业;中间层,为新增行业对口及川渝地区重点扶持的用人单位;核心层,为石油和冶金行业用人单位。

石油单位和各大钢铁企业与学校有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都到学校招聘大量毕业生,是学校比较稳定的就业市场。近年来因石油和材料行业发展而产生的燃气公司、LNG公司、油田服务公司、新材料科技公司及川渝地区对学校认可度较高的其他用人单位,这部分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主要针对学校的特色专业,是对核心层的重要补充。表层市场,主要是针对学校的人文类、经济类、管理类专业,而且主要面向第三产业,选择面广,但稳定性不强。

在开拓新的就业市场方面,要以就业基地建设为抓手,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核心市场是学校应该重点建设的就业基地,要深层次拓展学校与各大油田和各大钢铁企业的业务合作。学校应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强彼此间的联系。中间市场是学校重点扶持建设的就业基地。这部分市场发展迅猛,学校应深入挖掘更多的用人单位,积累和增加招聘企业数量,不断扩大企业招聘的专业面,使其招聘毕业生的比例稳步提高。对于表层市场,学校可以规划一批有一定发展潜力或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用人单位进行建设。

(二)加强特色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特色立校,这是学校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应不断加强已有特色学科的建设,提高人才培养层次,逐步减小与传统石油高校和冶金高校的差距;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同时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探索引领行业发展的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形成新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特色学科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密切办学方向与市场需求的关系,积极吸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反馈意见,健全课程建设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竞争力。

(三)不断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就业指导工作要努力实现专业化、全员化、全程化,要贯穿人才培养方案、贯穿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关注特殊群体就业。在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方面,应加强大庆精神、红岩精神和鞍钢精神宣传教育,把这些行业精神有机融入学风建设中,使我们的毕业生具备爱岗敬业、扎根基层、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全面发展的特色,鼓励他们下基层,到艰苦、偏远地区就业。

[1]崔亮,郭斌.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

猜你喜欢
就业率冶金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DCS和PLC控制系统在冶金自动化中的应用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