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助推经济转型的要素与动态机制研究

2013-05-14 07:06夏秀丽
当代经济 2013年17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知识产权驱动

○夏秀丽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历史经验表明,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关。所谓革命性突破,指的就是创新。

创新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他认为发展是经济循环轨道的改变,也是对均衡的扰乱和打破。这种创造性的破坏便是创新。他还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一方面,可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单一或全要素生产率来抵消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报酬递减;另一方面,可以在国家某些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通过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创新可以很完美地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生产要素报酬递减的问题,二是稀缺资源的瓶颈问题。

一、“创新驱动”与经济转型

迈克尔·波特在他所著的《国家竞争优势中》将国家经济发展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生产要素导向阶段,即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依赖基本的生产要素,包括天然资源、自然环境和人力资源等。目前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正处在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在该阶段,国家和企业投资意愿强烈,投资能力提高,投资行动频繁。但投资导向阶段企业和国家的成功主要依赖于国外需求,国内需求比较简单。能够在投资导向阶段脱颖而出的国家,大多是国内需求比较高的国家。第三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在此阶段国民收入提高,消费者需求呈现多样化,国际竞争和国内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家和企业不再依赖生产要素形成竞争优势,而是不断推进创新和差异化。第四阶段:富裕导向阶段,经济发展走入衰退的阶段,企业逐渐丧失国际竞争优势,投资和创新的意愿不高,人们收入提高,视野开阔,工作兴趣下降。很明显,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还处在第二阶段,即依靠投资驱动支撑经济发展。而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重大转型期,企业原先熟悉的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已经发生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及环境成本都在提高,单纯依靠投资驱动带来的规模扩张会产生严重的产能过剩。

经济转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变化。具体来讲,经济转型是经济体制的更新,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经济结构的提升,是产业结构的替换,是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用创新驱动发展代替生产要素驱动发展是助推经济转型的一个根本措施。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通过创新驱动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适应了时代的迫切要求,也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既不能走资源耗费型的发展道路,不能靠牺牲资源、环境,提供廉价劳动力来参加国际分工与协作,也不能走对外技术依赖型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才能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推动中国经济成功转型。

二、“创新驱动”的要素

在创新主体(国家、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进行一系列创新行为时,背后总会受到一些驱动因素的影响。在识别影响创新主体创新积极性、创新行为、创新绩效的因素中,我们将其分为四个不同的维度:即人才、科技、产业协同与竞争和体制机制。下面将分别对这几个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

1、人才

实现创新驱动,人才是核心要素。人才资本是创新发展取之不竭的动力。人才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已成为推动创新,提升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能动的生产要素,是“创新驱动”的主导力量。人才不仅指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的创新人员,还包括在企业和政府机构中施展才华的工作者。其中,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

2、科技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将科技创新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知识创新即以大学和其他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则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决定了其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的位置。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创造激活国家经济的新产业,还能增加自主知识产权从而减少对外国科技的依赖,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同时引领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是国家发展的关键点。科技也成为创新驱动的重要要素之一。

3、产业协同与竞争

创新驱动的产业因素首先体现在不同产业之间的创新相互促进和产业内部的相互竞争上。例如,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服务流程和服务结构的创新可以有力地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推动制造业企业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另一方面,相同产业内差异化的产品要求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即产业内企业实施的差异化战略以及最终差异化产品与技术的传播普及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创新的进程。

其次,产业协同即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是企业生产活动相同、相似或相关的企业聚集某地,进而吸引为其服务的相关机构(如物流、研发机构)进驻该地,在地域上共同构成的群体。例如,美国硅谷的产业集群,目前,很多在世界上具有领先水平的高技术产业和产品都来自于硅谷,其科技创新能力是世界上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产业集群内部由于存在着巨大的集聚效应,存在着良好的科技创新机制和浓厚的创新氛围,成为了科技创新的温床。产业集聚的存在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提高了科技创新成果的商业化速度,推进了经济的转型升级。

4、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主要是指创新的政策环境因素。首先,创新的体制机制包括政府科技创新制度、科技促进政策以及R&D投入对于科研机构和企业创新活动、科技创新和创新产业的支持。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政府对于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的创新基础设施是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必备条件之一,而创新基础设施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具有公益性和前瞻性。政府建设大型科研基础设施、科学数据中心、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可以广泛地传播最新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其次,创新的体制机制因素体现在政府通过立法对创新成果的监管与保护上,即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是私权法律制度创新与变迁的结果,同时也是直接保护创新活动与创新成果的基本法律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是制度文明的典范,它为创新活动进行产权界定并提供激励机制,为创新产业进行资源配置并提供市场交易,为创新成果进行产权保护并提供市场规范机制。当前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创新发展的瓶颈。很多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科研人员,花费了大量资金和精力进行创新研发活动,但取得成果不久便会出现“山寨版”,由于知识产权立法不完善,使得企业最终获得的赔偿相对于损失却微不足道。因此,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不仅会打击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还会冲击整个市场经济环境,以及其赖以生存的法治基础。

三、“创新驱动”助推经济转型的动态机制

根据以上关于创新驱动的要素的分析,可以得出人才、科技、市场竞争和政府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结论。下面我们将分析在这四种影响因素作用下,“创新驱动”是如何助推经济转型的,即“创新驱动”助推经济转型的动态机制分析,主要包括市场驱动型创新动态机制、企业家创新精神驱动型创新动态机制、技术驱动型创新动态机制、政府驱动型创新动态机制。

1、市场驱动型创新动态机制

市场对创新的驱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市场需求驱动,二是市场竞争驱动。市场需求不仅仅反映在消费者对产品供给数量的需求,还包括消费者对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用的需求。作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主体,企业是衔接创新、生产和市场的桥梁。因此市场需求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利润变化,还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占领市场的机会和创新思路,极大地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和成果。市场需求促使企业不断改善企业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提供的方式,不断进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不仅促进企业生产出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也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形成了竞争压力和示范效应,迫使和引导其他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最终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样,不同产业的市场需求推动了不同产业的创新活动与转型升级,这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终推动经济的成功转型。市场驱动型创新动态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市场驱动型创新动态机制

2、企业家创新精神驱动型创新动态机制

企业家是现代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核心职能不是经营或管理,而是看其是否能够执行这种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熊彼特对企业家的这种独特的界定,其目的在于突出创新的特殊性,说明创新活动的特殊价值。就像众所周知的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他引领了苹果公司在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性的创新,包括电脑、操作系统、音乐和动画领域。他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重新定义了若干领域、若干产业,可以说,是他的创新引领了市场需求,而不是市场需求推动了他的创新;由企业家创新精神引导的企业创新活动是主动的创新。企业家可以根据对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高瞻远瞩,及时把握机遇,带动专业人才去完成创新任务,并将其创新成果推向市场,成为引领市场需求的佼佼者。而其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高盈利性必将引起产业内新一轮创新革命,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助推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但目前,我国企业家创新精神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发展的进程。企业家创新精神驱动型创新助推经济转型的动态机制如图2所示。

图2 企业家创新精神驱动型创新动态机制

3、技术驱动型创新动态机制

技术驱动机制主要是指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动以及应用研究对整个社会创新发展的驱动。高等院校聚集了各种高科技人才,通过基础性研究创造新的知识,并根据社会生产的发展进行共性技术的开发;科研机构主要承担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涉及国计民生的项目或技术的研发。很多创新的技术与管理模式是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产生的,可以说高校与科研机构汇集了创新所需要的大部分资源。高校与科研机构通过多种方法对一些有产业化可能的知识和技术进行的基础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应用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经济的创新进程。对于以上高校和科研机构研发的一些有商业化潜力的创新成果,企业可以通过获取知识产权的方式将其投入到本企业的生产中,并最终将其投入市场。

同时,三者(即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可以建立创新的合作关系,这也是一种生产要素重新整合的方式,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基本模式,即产学研合作。它建立在企业、高效、科研机构之间,以市场运行机制为基础,将技术、资金、人才和生产要素等资源进行重组,采取多种形式,实现研发资源的优化组合,并充分发挥效用,从而形成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合作研发的组织形式。采用产学研合作研发既能有效解决企业研发能力匮乏和自主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又能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向产业转化,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优化。技术驱动型创新助推经济转型的动态机制如图3所示。

图3 技术驱动型创新动态机制

4、政府驱动型创新动态机制

仅仅依靠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并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创新进程,政府各种资金与政策法规的支持形式,可以有力地推动激励和支持创新人才和创新组织的创新活动,并保护他们的创新成果,以及规范和监督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运行。

政府对创新活动的驱动机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定不移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和优势,消除创新主体的后顾之忧,使创新主体将人力与物力投入到创新活动之中,形成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使创新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第二,实施鼓励创新的政策,激励创新主体和创新活动,包括给予创新人才和组织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如我国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所设立的科学技术奖;政府给予某些创新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优惠,包括税收优惠、关税优惠、利率优惠以及直接或间接的R&D补贴,使得企业顺利进入创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中。政府驱动型创新助推经济转型的动态机制如图4所示。

图4 政府驱动型创新动态机制

四、结论与对策

本文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要素和动态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创新驱动”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成功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在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当今全球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经济强国。

1、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首先,要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必须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这就要求政府和科研机构尊重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和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对具有重大前景的研究项目给予支持激励,努力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科研资源,让科研人员能够潜心做研究,促进创新型人才和创新性成果的不断涌现。其次,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与机制。不断完善创新型人才的评价、培养、选拔任用、合理流动机制,鼓励人才创新创造,为创新型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要打破传统的不合时宜的人才观,让社会各行各业中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尽情发挥其创造力,从而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最后,高等院校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要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探索完善的创新活动的实现路径,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学术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推动高校创新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创新人才的培养。

2、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形成坚实的科技创新的基础

产业集群可以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也能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目前,我国产业集群数量也算可观,但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当前我国产业集群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层次比较低,科技创新能力尚显不足,无法承担起以此为平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使命。

对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政府和社会的中介组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中,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不仅从事各种知识、技术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还通过对产业集群中其他企业、机构人员的教育、培训以及合作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创新思想与创新成果的扩散;而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与公平竞争,也促进了新技术、新产品的产生。在此过程中,中介组织所进行的科技信息传递,可以为产业集群内部科技创新人员提供有效的创新需求,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扩散。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及通过对产业集群内部某些关键技术研发的扶持,可以有力地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实现国家的科技创新规划。

3、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新、科技创新主体进行市场竞争的法律手段。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知识产权的拥有数量和对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实力的核心因素。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但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显得相当不足。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不断加强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是我国为推动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政策抉择,其实施的成功与否将决定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最终走向。因此,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盗版假冒行为,使创新主体放心地将人力与物力投入到创新活动之中,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促进创新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1]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九州出版社,2006.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下)[M].中心出版社,2012.

[3]王锐: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1(4).

[4]钱平凡: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4(3).

[5]张景安、亨利·罗文等著:创业精神与创新集群——硅谷的启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6]商泰升: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成果,2005(3).

[7]谢富纪、肖敏、于晓宇:创新型国家建设的R&D资源配置[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知识产权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