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巳 臣
中国是人口大国,半数以上的中国人都来自于农村。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0.32%。而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由来已久。农村贫困人口多,解决贫困问题的难度很大。中国的减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
农村贫困是牵制中国发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紧箍咒。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先后制定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减贫规划,使扶贫减贫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这一系列的国家动作,使得中国的贫困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1978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 5亿。1985年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减少到1.25亿人;1993年底,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1.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到1999年底,这一数字降为3400万人,贫困发生率也由8.7%下降到3.7%。
长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农村贫困人口已大为减少,但农村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巨大,中国的扶贫标准比世界标准低。根据2011年底中央公布的农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来看,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就由1999年底的3400万人,扩大至1.28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3.4%。而如果按照世界银行划定的每天生活费2美元的贫困线标准来看,中国的贫困人口远不止这个数。2012年,世界银行在发布《东亚经济半年报》时提到,其划定贫困线的标准是每天生活费2美元。中国2011年公布的最新扶贫标准——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与此相比,差距较大。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折合当时税率,约合每天1美元。这低于联合国及世界银行此前的贫困线标准——日生活费1.25美元。
中西部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大。纵观中国治贫历程,特别是从90年代起,减贫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较快的沿海和中部地区,中国农村和西部地区贫困问题依旧突出。据相关调查显示,2005年全国的贫困发生率为2. 5%,西部地区的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的贫困发生率均在7. 0%以上,其中青海最高,为11. 5%。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4年中国城乡人口的收入差距为3.2∶1,且近20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只有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比是1.5∶1。
贫困这个困扰中国农村的沉疴痼疾,不仅仅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更深远地影响着社会意识形态发展。查尔斯·K·威尔在《发达与不发达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指出,“贫困对人的尊严和人性的堕落所造成的后果是无法衡量的。”
2011年~2020年,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后十年时间,更是中国农村扶贫的最后冲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新年伊始,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习近平就轻车简从到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这不是一般性的口号要求,而是集中体现了党对“三农”工作、扶贫开发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新形势下破解“三农”难题进而推进扶贫开发的战略举措。
只有坚持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统一,才有利于突出扶贫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有利于指引扶贫开发工作朝着科学发展的方向前进;有利于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实现效益最大化。通过连片扶贫开发,加快推进新村建设,使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得到显著加强。要按照“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部署,围绕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从依托城镇或场镇周边入手,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积极建设新农村综合体。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城镇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贫困人口增收。不过,因为扶贫对象和贫困地区的特殊性,城镇化对扶贫开发工作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影响。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贫困地区“空心化”现象逐步显现。一些贫困村基层组织弱化,党员干部队伍老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不强,一些村基本没有集体经济,还留下许多公益性债务,既无人办事,又无钱办事。在具体工作上,表现在扶贫对象流动性加大,在识别登记、政策瞄准、扶持政策落实等方面带来困难,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未来十年,中国将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地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加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未来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历史发展的进程表明,农村,一直都是蕴藏强烈生机和活力的地方,一旦体制调整机遇合适,这种生机与活力就会迅速转化成生动活泼的发展局面,没有贫困,拒绝差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彻底根除中国人的农村之痒。但愿这一天来得快一些,再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