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县教育局 张怀君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天津市蓟县教育局 张怀君
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主要工具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将像传统课堂上的黑板、粉笔、教科书一样,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工具。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会促生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将取代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要落实课程计划基本形式,其功能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实践活动等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为终生发展、一生幸福奠基。因此,笔者认为,师生共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形式,仍将是重要课堂形态之一。
1.辅助性原则。
信息技术是现代的伟大工具,其意义和作用不亚于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管信息技术的影响有多大,其在教学领域中教学工作的属性不会改变。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设计者的信息技术素养决定着信息技术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使用恰当事半功倍,使用不恰当适得其反。当前,我们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能为展示信息技术而设计教学,而应是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选用信息技术。
2.科学性原则。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工作,其硬件的发展比软件要快很多,特别是在教学软件资源建设上更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实用需求,教育资源质量的监管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致使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选择教学资源时,保证科学性是最基本的要求。
3.适时、适合、简洁原则。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做到适时而用。由于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比较强,教师在选择信息技术资源时应做到合适,也就是要优中选优,要适合学习对象的接受能力。因此,选择什么样的课件,不应以好看不好看为标准,而应以适合不适合为标准。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应遵循从简的原则,可用可不用的不用,有简便的不用繁复的。
4.师生共用原则。
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要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要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因此,课堂上信息技术平台要适用于师生共用,教师在选用信息技术具体工具时,要考虑学生的应用。
5.高效性原则。
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资源,应取决于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流程等因素,最为关键的是确保使用的有效性,没有好的效果,再“好看”的课件也不要用。检验应用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根本标准是其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高效性。
6.统筹性原则。
信息技术虽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工具,但不是教育技术的全部工具。就现代教育技术而言,还有很多传统工具,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性的工具,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无法取代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统筹多媒体教学技术和具有操作性、实践类的工具。
1.巧设情景引出课题,单刀直入展示教学目标。
一节课学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此环节可以巧用课件播放相关视频,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出课题。放课件应简短而生动。在教师将引出课题板书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应简约、突出,重点强调目标内容。
2.展示“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进而同学间合作探究这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非常重要的环节。用多媒体将“学案”展示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在“学案”的具体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3.提供平台,交流展示。
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学生会有一些问题不能解决,或是对某些问题理解认识得不够科学。教师在备课时要给学生准备可供讨论、展示使用的多媒体工具。由于课堂生成的问题具有多样性,学生交流展示时可将信息技术平台和传统的黑板并用。
4.精心制作、选用课件,破解学生的学习难题。
一般情况下,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交流展示后,余下的问题往往是具有普遍性的难点问题,教师可借助课件对学生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这个环节,教师制作、选用的课件要精,讲解要精。
5.创编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练习巩固学习成果,是学生将新知识内化的过程。与新知识相匹配的练习题,课本“课后练习”上就有,如果这些练习切合教学的需要,就没有必要再搬到其他媒体上展示。如果教学过程中生成了新的问题,而已有练习不能满足需要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调用综合性练习题,课堂效果会更好。
6.揭示知识要点,小结反思。
一节课的知识要点归纳展示,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需要,是学生获取重点知识的再强化。因此,课上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将知识要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教师加以强调。由于课堂有很大的生成性,教师要就生成情况进行反思提示。
(责任编辑 韩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