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德松,冯福娟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丽水地区红棕象甲的发生及耐寒性测定
佘德松,冯福娟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接要: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了红棕象甲(Rhychophorus ferrugineus)在浙江丽水的生活史和适生性,结果表明:红棕象甲在浙江丽水1 a发生1 ~ 2代,以成虫、幼虫、蛹在植株内部结茧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虫开始活动,第一、第二代卵4月上旬和8月上旬出现,成虫产卵期长,世代重叠严重,3-11月为危害期,12月上旬开始越冬;红棕象甲成虫、幼虫、蛹的过冷却点分别为(-7.44±2.971)℃、(-3.35±0.596)℃和(-2.74± 1.483)℃,能适应丽水的气候条件。
红棕象甲;丽水;生活史;过冷却点
红棕象甲(Rhychophorus ferrugineus)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是233种林业有害生物之一,也是我国 19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其寄主包括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鱼尾葵属的(Crayola maxom)、王棕(Oreodoxa regia)、酒瓶椰子(Hyophorbe lagenlcaulise)等多种棕榈植物,也危害龙舌兰(Agave americana)、甘蔗(Saccharum sinense)等非棕榈植物。在缅甸、越南、日本、柬埔寨、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伊朗、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阿曼、巴林、巴基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文莱、阿联酋、埃及、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及地区均有分布。我国上海、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台湾等地均有发现[1~4]。浙江省红棕象甲的危害最早于2007年10月在丽水发现[5],后温州市的苍南县也发现了红棕象甲的危害[6],据笔者的调查,目前在舟山的朱家尖、温州的瓯海、洞头等地均有发生。红棕象甲的生活史生活习性的研究国外开展得比较早也比较多,Getulio等[7]、Faghih等[8]、Ezaby等[9]、Esteban等[10]分别研究了菲律宾、伊朗和西班牙红棕象甲的生活史,H S Salama[11]等研究了红棕象甲的有效积温。近年来,国内也对红棕象甲的生活史等开展了一些研究,李磊等报道了在饲养条件下红棕象甲的行为[12],赵明[13]等报道了温度对红棕象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王凤[14]等报道了红棕象甲室内恒温条件下饲养的生物学特性,欧善生[15]等报道了红棕象甲的各虫态发育起点、有效积温,鞠瑞亭[16]等报道了红棕象甲在上海种群的耐寒性研究。但国内对红棕象甲自然条件下的年生活史还不清楚,为了摸清红棕象甲在丽水的生活史和适生性,我们于2008年开始开展了本项研究,现报导如下。
1.1 红棕象甲生活史观察
1.1.1 室内饲养 将从野外采集到的茧放在养虫笼内,观察成虫羽化出茧情况。将成虫雌雄成对放入直径12cm的培养皿内并放入甘蔗或去皮的加拿利海枣的叶鞘组织,观察成虫取食、交配、产卵等情况。每天取出植物组织块,并进行解剖获得卵。将同一天的卵放入下垫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观察孵化情况。初孵幼虫放入置有甘蔗或海枣叶鞘组织块的直径为4 cm、高7.5 cm的瓶内饲养,一瓶一虫以防自相残杀,观察幼虫生长发育、蜕皮、结茧等情况。
1.1.2 野外观察 在出现明显的红棕象甲危害症状的加拿利海枣上,解剖植物,记录发现的各虫态情况。不定时巡视加拿利海枣栽培区,观察红棕象甲活动情况。
1.2 红棕象甲的过冷却点测定
1.2.1 测定用具 BCD-179e型依莱克斯冷冻冷藏箱(最低温度-20℃),ZDR-11型温度记录仪,脱脂棉,指形管,双层罐(自制)。
1.2.2 测定方法 将待测定的虫体固定在温度记录仪探头上(成虫用橡皮筋固定,蛹用胶带固定,幼虫放入大小适当的指形管内使其与探头紧密接触),再将其放入双层罐内,双层罐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冰箱的温度从室温开始下降。温度记录仪每2秒自动记录一次温度。测定时间为2012年2月。
1.2.3 过冷却点的判定 将各个供试标本测得的温度变化数据输入计算机,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图。刚开始测定时,虫体的温度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降低,到一定时间时,虫体的温度不但不随环境温度下降而下降反而开始上升,上升很短一段时间后,虫体温度又随环境温度的下降而下降。因此温度曲线图上会表现出两个明显的拐点,第一个拐点即为过冷却点,后一个拐点为虫体的结冰点。
2.1 红棕象甲在丽水的生活史
红棕象甲在浙江丽水1 a发生1 ~ 2代,以成虫、幼虫、蛹越冬,成虫与蛹均在茧内越冬,大部分幼虫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少数在植物组织内越冬,翌年3月上旬成虫外出取食、交配、产卵,第一代成虫6月开始出现,第二代成虫11月开始出现,但躲在茧内越冬不飞出,世代重叠严重,第一代后期产的卵发育的成虫躲在茧内直到翌年3月上旬才外出活动(表1)。
成虫除交配时外出外,喜在黑暗处活动,喜在叶鞘内侧向植物体内钻蛀。室内越冬观察时,我们将部分茧放在带土的花盆上,发现由于没有植物,出茧后的成虫喜钻入花盆的土壤深处,成虫寿命长,室内饲养观察发现,成虫寿命最短的也有1个月,最长的可达5个月,雄虫寿命较雌虫长,在这期间成虫边取食边产卵,因此产卵期也很长。成虫可以进行多次交配,成虫产卵前先由喙在植物上钻蛀形成一个孔洞,然后通过管状产卵器将卵送入孔洞的深处,孔洞深约0.5 cm,未经交配的雌虫一般不能产卵。在饲养条件下,发现交配后的雌成虫也会产下许多未受精的卵,未受精卵不能孵化,卵期约3 d。幼虫一般为9龄,幼虫期约4个月,幼虫孵出后即可取食,蛀食茎干及生长点,并不断向植物内部取食,植物的碎屑和虫粪充满虫道,严重时,树体内虫道纵横交错,受害组织腐烂坏死,导致叶片下垂、植株死亡。幼虫近老熟时,幼虫利用取食过程中产生的纤维结成一个结实的茧,大部分茧结在加拿利海枣叶鞘的虫道内,少数结于棕苞中,很少见结于植物内部深处的虫道内。老熟幼虫在茧内化蛹,室内饲养缺乏纤维时大部分幼虫因不能化蛹而死亡,少数能正常化蛹,蛹期1周左右。成虫羽化后需要1 d的硬化时间才能正常活动,第一代成虫羽化后即可外出取食活动,越冬期成虫羽化后继续留在茧内待温度适宜时外出活动。
表1 红棕象甲在丽水的生活史(2011-2012)Table 1 Life history of R. ferrugineus in Lishui(2011-2012)
2.2 丽水红棕象甲耐寒性
2.2.1 红棕象甲的过冷却点 红棕象甲的过冷却点测定结果及计算结果见表2、表3。
表2 红棕象甲过冷却点及结冰点观察数据Table 2 Supercooling point and freezing point of R. ferrugineus℃
从表3可知,红棕象甲成虫的抗寒能力最强,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温度都大大低于幼虫和蛹,其过冷却点温度和结冰点温度分别为-(7.44±2.971)℃和(-6.26±1.694)℃。而红棕象甲幼虫和蛹的抗寒能力差异不大。成虫的体壁较为坚硬且有角质的鞘翅保护,体内的水分也相对较少,可能是红棕象甲成虫抗寒性较幼虫和蛹强的原因。
表3 红棕象甲过冷却点及结冰点计算结果Table 3 Calculation of supercooling point and freezing point of R. ferrugineus℃
从表2的测定数据中可见,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温度数据并不整齐,数据分析中标准差也较大。以成虫的数据为例,过冷却点与结冰点的标准差分别是2.971和1.694。说明红棕象甲个体之间的抗寒性存在较大的差异。
2.2.2 丽水红棕象甲适生性分析 丽水莲都区年平均气温19.3℃,年极端最低气温为-3.9℃,年极端最高气温为 43.2℃。红棕象甲作为热带昆虫,对于丽水的高温是适应的。对于丽水的低温,从丽水红棕象甲的抗寒性测定情况来看,成虫能在丽水越冬是确定无疑的,丽水的年极端最低气温远低于红棕象甲成虫的过冷却点-7.44℃。即是幼虫、蛹其过冷却点虽与丽水年极端最低气温接近,但幼虫、蛹越冬时都在加拿利海枣植株的内部,且全部的蛹和部分幼虫的体外还包裹有由植物纤维组成的厚厚的茧壳,因此,一般情况下也能顺利越冬。野外越冬情况调查证明,红棕象甲的成虫、老熟幼虫、蛹均能在自然情况下安全越冬。
红棕象甲在浙江丽水1 a发生1 ~ 2代,以成虫、幼虫、蛹越冬。成虫存活时间和产卵期很长,世代重叠严重。成、幼虫危害期为3月至11月。红棕象甲在浙江丽水的发生代数与国外1 a发生3代不同[7~9],也与国内欧善生[15]等根据有效积温法则预测结合田间调查推断红棕象甲在广西南宁1 a发生3代不同。
丽水红棕象甲越冬态的成虫、幼虫、蛹的过冷却点分别为(-7.44±2.971)、(-3.35±0.596)和(-2.74 ±1.483)℃,其中蛹的过冷却点为首次报道。根据对丽水常年温度的分析,红棕象甲适宜在丽水发生,这就为丽水绿地植物配置提出了要求,一是尽量减少热带棕榈科植物的配置;二是要加强引进的棕榈科植物的检疫,不要在红棕象甲疫区引进;三是加强已栽植的热带棕榈科植物的观察保护,及时发现红棕象甲的危害,及时防治或清除,以防扩散蔓延。
药剂防治时要注意防治时间的选择,由于红棕象甲世代重叠严重,老熟幼虫、蛹外包裹有由植物纤维组成的厚厚的茧壳,抗药性较强,因此用药时要尽量避开这个时期。从丽水的发生情况来看,红棕象甲的最佳药剂防治时机应在4-6月,6月后由于世代重叠,所有时间几乎都有幼虫与蛹的存在,药剂防治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研究发现,丽水红棕象甲的成虫、幼虫过冷却点均较上海种群的过冷却点温度高,这是否为地理种群的差异?另我们发现,每个个体的测定曲线表现不一致,有的过冷却点不明显,呈较为均匀的下降趋势,有的过冷却点后温度回升明显,这是否为个体的生理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中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及检疫技术操作办法[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 伍有声,董祖林,刘东明,等. 棕榈植物红棕象甲发生调查初报[J]. 广东园林,1998(1):38.
[3] 覃伟权,赵辉,韩超文. 红棕象甲在海南的发生危害规律及其防治[J]. 云南热作科技,2002,25(4):29-30.
[4] 刘文芳. 厦门地区加拿利海枣红棕象甲防治初报[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7,6(3):31-33.
[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省林业部门发出生物通缉令紧急捉拿红棕象甲[EB/OL]. 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7/11/25/ 009000019.shtml. 2007-11-25.
[6] 温州日报. 红棕象甲入侵苍南全市森防开展疫情普查[EB/OL]. http://rb.66wz.com/system/2007/12/05/100454355.shtml. 2007-12-05.
[7] Getulio B Viado, Avelino E Bigornia. A biological study of the Asiatic palm weevil,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Olivier)[J]. Philip Agr, 1949,33(1):1-27.
[8] Faghih A A. The biology of red palm weevil,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 in Saravan region[J]. Appl Entomol Phytopathol, 1996,63(1~2):16-18.
[9] EL Ezaby F. A biological in-vitro study the red indian date palm weevil[J]. Arab J Plant Prot, 1997,15(2):84-87.
[10] Esteban Duran J,Yela J L. Biology of the red palm weevil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Olivier)in the laboratory and field: life cycl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its zone of introduction in Spain. biological methods of detection and possible control[J]. Boletin de Sanidad Vegetal, Plagas, 1998,24(4):737-748.
[11] H S Salama, M K Hamdy and M Magd El-Din. The thermal constant for timing the emergence of the Red Palm Weevil,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Oliv.)(Coleoptera, Curculionidae)[J]. Pest Sci, 2002(75):26-29.
[12] 李磊,覃伟权,黄山春,等. 室内饲养红棕象甲的行为观察[J]. 昆虫知识,2009,46(6):926-929.
[13] 赵明,鞠瑞亭. 温度对红棕象甲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2010,37(6):517-521.
[14] 王凤,鞠瑞亭,李跃忠,等. 红棕象甲室内生物学特性及形态观察[J]. 昆虫知识,2009,46(6):556-560.
[15] 欧善生,申晓萍,谢彦洁. 红棕象甲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的测定[J]. 昆虫知识,2010,47(3):592-595.
[16] 鞠瑞亭,王凤,肖娱玉,等. 上海地区红棕象甲的耐寒性研究[J]. 昆虫学报,2010,53(2):226-232.
Occurrence and Cold Hardiness of Rhychophorus ferrugineus in Lishui
SHE De-song,FENG Fu-juan
(Lish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ishui 323000, China)
Red palm weevil(Rhychophorus ferrugineus)occurs 1-2 generations a year in Lishui, Zhejiang province, overwinters with larva, pupa and adult in cocoon inside plant. Adult starts activity next year by late March, and eggs of first and second generation happen in early April and August. Laying period of adult is long, causing generation overlap. R. ferrugineus damages from March to November, and starts overwinter in early December. Determination of supercooling point of adult, larva and pupa indicated -7.44±2.971℃, -3.35±0.596℃ and -2.74±1.483℃. According to temperature history in Lishui, red palm weevil can be adapted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Rhychophorus ferugineus; Lishui; life history; supercooling point
S763.38
B
1001-3776(2013)02-0056-04
2012-11-26;
2013-02-14
丽水市科技局项目“红棕象甲耐寒性及成虫飞行能力研究”(20080406);温州市2008年第二期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国外引进棕榈科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N20080035);2008年平阳县第一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农业)“国外引进棕榈科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2008001)
佘德松(1961-),男,浙江东阳人,教授,从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