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娟
北京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与问题研究
唐红娟
虽然北京金融业对首都经济的总体贡献率逐步提高,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服务与支持功能也在不断增强,但还存在着与首都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资源配置能力不强、国际影响力和金融创新能力不高等问题。建议北京金融业高度契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善产业金融,培育发展金融要素市场,提升国际化水平和金融创新能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走“质量型”发展道路。
北京金融业;金融贡献率;产业金融;金融要素市场;金融创新
金融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Goldsmith提出“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麦金农和肖的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论,标志着金融发展理论的正式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权论、博弈论、交易成本论、信息不对称论和内生经济增长论等被不断引入金融发展理论,财富增长论、金融功能说、人力资本积累论、金融约束论、法与金融论、利益集团说、政治关系说等理论发展与创新了金融发展理论。[1]国内学者白钦先在金融资源学说基础上提出了金融可持续发展论,强调金融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随着国家转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最近几年兴起的区域金融理论认为,研究金融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不能只停留在国家层面,只有深入到地区层面,才能更清楚地认识金融的意义。但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发展机制、成长差异及其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上,研究思路仍遵循一般金融发展理论框架,只初步考虑了“区域”因素。[2]64以北京金融为对象的相关文献较少,先期主要集中于北京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关系。北京金融业战略目标提出前后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金融中心城市建设方面,如高印朝认为,北京处于金融中心发展初级阶段;高珊等认为,北京建设国家级金融中心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谢太峰等著书研究了北京金融中心建设的内外部环境与发展战略。[3]迄今为止,全面、深入研究北京金融业对经济发展贡献与问题的文献还相当缺乏。
大量文献证明,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体系可以减少信息与交易成本,进而影响储蓄率、资本和劳动投入、产业投资、技术创新、生产效率和长期经济增长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把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主要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二是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金融发展不仅通过促进社会储蓄率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和就业量的增长促进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且通过提高金融效率促进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为准确反映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一般采用“金融业贡献率”这一统计指标来量化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出金融业对经济的拉动系数。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会不断上升。一国或地区的金融业贡献率等于该国或地区的金融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拉动系数则是金融业贡献率与GDP增速的乘积。在金融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效率起着关键作用。金融效率的高低决定着金融发挥作用的成本和作用力的强弱,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经济效率的高低。在不同层面上,金融效率主要包括金融机构的效率、金融市场的效率、金融的宏观效率及中央银行对货币的调控效率等等。按中国现行的金融体制,地区金融效率主要以金融机构效率和金融市场效率加以衡量。
1.金融业总体贡献率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北京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约11%,2010年达到1864亿元,规模和比重均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位,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名义贡献率达16.21%,拉动经济2.14%。2011年,北京金融业总体贡献率和拉动系数继续上升。2012年发展势头更强劲,经初步核算,全年度北京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592.5亿元,同比增长17%,总量和增速首次超过上海,经济总体贡献率达24.67%,创历史新高(见表1);金融业增加值占北京GDP的14.6%,为全国最高,达到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平均水平。
2.金融业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北京金融总资产“十一五”期间增长了近4倍,2010年超过60万亿元,占全市总资产的65.2%;实收资本9.64万亿元,占全市的28.4%;实现三级税收2107.6亿元,国税税收分别占全市和第三产业的42.09%和51.4%;2011年,限额以上金融业资产总计近73.1万亿元,实现三级税收共2524.35亿元,占全市的31.5%,稳居全市服务业和全国首位。①参见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http://zhengwu.beijing.gov. cn/ghxx/sewgh/t1236291.htm.此外,金融业一方面通过促进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吸纳更多的就业人数,另一方面通过直接吸纳就业量促进劳动投入的增长。一大批以总部金融为代表的高端资源在京聚集,金融从业人数不断增加,层次不断提高,金融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居各行业之首。
表1 2005—2012年北京金融业总体贡献率与拉动系数(单位:亿元,%)
3.金融效率显著提升。现代金融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创新力度加大,金融机构加速聚集,金融市场体系更加完善,金融聚集力、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效率及金融相关比率明显提高。截至2012年9月,在京法人金融机构总数达620家,为全国最多;各类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总数达766家,创业和股权投资案例居全国之首;银行、证券、保险协同发展,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外资或外资参股或合资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等规范发展。金融要素市场有序推进,中国技术交易所等国家级交易平台占据了金融要素市场的制高点,全国最大产权交易所——北交所集团化发展迅速,债券市场创新工具增多,A股上市公司总家数稳居全国第二,新三板市场已挂牌扩容。金融业的风险管控能力与融资效率增强,融资渠道扩展,直接融资占比超过80%,居全国首位。①参见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关于2012年前三季度全市金融运行与金融工作情况的通报》,http://www.bjjrj.gov.cn/jrsj/ c23-a834.html.
4.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城乡一体化及民生保障改善的战略引领作用日益凸显。2012年前三季度全市非金融企业融资总额超过1.4万亿元,同比增长38.5%;在信贷投向方面,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30.4%、44.3%和37%;②参见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关于2012年前三季度全市金融运行与金融工作情况的通报》,http://www.bjjrj.gov.cn/jrsj/ c23-a834.html.资本市场投向方面,科技创新企业依然是投资热点,发生的股权投资案例中超过七成投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保险保障方面,继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试点后,拓展了养老综合、安全和医疗责任险等公众责任险的覆盖领域,有力地推动了保险业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费金融支持方面,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经营状况和产品创新领先全国,第三方支付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二;保障房融资、“三通”和“村村通”工程等民生金融服务体系成效明显,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和民生的力度加大。“九农”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文创信贷、股权投资、上市、保险等“九文”文化金融服务体系正加紧构建。
目前,北京汇集了全国60%的金融资产、40%的清算业务、60%的上市公司总股本和60%的债券市场融资额,金融业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但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金融发展与首都经济调整转型的需求不相适应。截至2012年9月,北京金融机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348.4亿元,仅占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的3.18%,大量高科技企业资金缺口大,高新技术从研究试验、新产品试制到初期的商业化生产都缺乏创业资本的有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517.8亿元,仅占1.22%;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20.9亿元,占比不足1%。③参见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关于2012年前三季度全市金融运行与金融工作情况的通报》,http://www.bjjrj.gov.cn/jrsj/ c23-a834.html.金融业服务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及民生保障改善的力度不够,金融服务和工具相对比较单一,专门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系列金融服务体系尚未建立,难以满足高科技、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融资、投资、交易、风险管理等需求。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严峻、融资渠道缺乏、贷款规模和比重低等问题依然突出。
2.金融市场资源配置能力不强。缺乏全国性和国际性的金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难以充分发挥首都金融业的独特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作用。缺乏具有国际与国内影响力的高端金融要素市场,如多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是北京优势支柱产业,略屈于金融业,但由于北京文化要素市场缺位,没有建立起知识产权评估与文化产权交易体系,作品、版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金融资本在市场中无法实现更大限度的配置与交流,未能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和金融的有效对接,金融资源配置的先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优秀文化创意精品无法推广,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
3.金融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北京金融业在机构创新、业务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和盈利模式创新等方面发展滞后。金融业务趋同现象严重,缺乏特色,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工具累计不足百种,而全球金融产品多达2万多种。[4]金融组织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低,技术含量高的金融新兴业务起步晚、品种少,缺乏适合新时期产业体制机制需要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中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体系创新不足。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以行政性管制为主,监管方式与手段创新不足。金融创新的不足,难以满足具有国际影响力金融中心城市对不同功能金融产品和多样化金融服务的需求以及规避金融风险和降低交易成本的需求,导致金融业发展后劲不足、质量不高,影响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服务支持力度。
4.金融国际化水平不高。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缓慢,对外交流合作较少,国际资本进入受限,与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差距较大,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的排名2011年出现微降。引进外资的力度与开放度小,在京外资金融机构经营品种少,规模小,服务领域狭窄。地方金融机构的国际业务承接能力较差,在国际惯例、国际标准、国际代理、国际清算和国际监管方面与国际金融业差距较大。金融业竞争不充分,本地金融机构实力不强,金融市场的国际金融参与程度与活力不足,国内和国际的金融竞争力相对较低。
5.金融生态环境欠佳。与金融业相对发达的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北京在税收政策、各项服务等外部环境方面明显偏弱,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够,对国内外金融机构和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大,对科技、文化产业的金融扶持政策体系不够健全。目前仍没有统一的信用征集、调查、评价和查询为内容的信用系统,信用秩序较为混乱,严重制约了北京地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实力,增加了首都金融业的交易成本,影响经济顺畅运转。
北京金融业应坚持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努力推动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用金融创新支撑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发展,提升经济贡献率。一是高度契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民生金融和农村金融,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服务,健全金融组织体系,通过信贷、直接融资、股权投资、信托、租赁、保险、担保等多种方式支持首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乡协调发展。二是积极建立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打造国家债券市场中心,加快建设有影响力的高端金融要素市场,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推进在北京设立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发展新三版市场,完善要素市场服务体系,培育发展石油、棉花、钢铁、矿产等领域的大宗商品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逐步形成与首都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相匹配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三是鼓励金融创新,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将金融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开展科技金融创新先行先试,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不断推进金融组织、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和金融市场创新,综合运用融资模式创新,实现金融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及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持续激发首都金融创新发展的活力。四是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为目标,大力提升金融国际化水平,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加强与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交流合作,拓展合作交流空间与领域,加大北京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强金融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国际金融业务,加快金融人才队伍国际化发展。五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健全完善具有国际影响力金融中心城市的推进机制,持续完善有利于金融发展创新的金融税收和政府公共服务政策体系,加大金融业发展的全方位政策支持力度,改进公共服务机制,加强各金融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推进企业和个人征信工作,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与管理,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1]金学群.金融发展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03,(6).
[2]杨德勇,吕素香,等.区域金融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谢太峰,高伟凯.北京金融中心建设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4]刘凤元.金融创新对经济和市场波动影响的研究述评[J].现代管理科学,2009,(12).
责任编辑:贾 春
Research on Contributions and Problems of Financial Industry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eijing
TANG Hongjuan
In recent years,the total contribution rate of Beijing financial industry to economic has been increasing steadily.Meanwhile,the financial industry services and support functions to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ety have been reinforced.However,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Beijing financial industry is suggested to highly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apital’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industrial finance,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factor markets,upgrade the level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financial innovation capacity,optimiz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take the“quality”development road.
Beijing financial industry;financial contribution rate;industrial finance;financial factor markets;financial innovation
10.3969/j.issn.1007-3698.2013.05.021
:2013-01-07
F83
:A
:1007-3698(2013)05-0121-04
唐红娟,女,中华女子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金融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100101
本文系中华女子学院2011年度科研规划一般课题“北京经济发展中金融的贡献与问题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KG11-0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