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
在一台手术中,麻醉师有多重要?
于布为医生(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很多美国人都认为,麻醉师的工作不过是给病人打一针,让病人睡睡觉,为什么他们拿的薪水却是美国医疗行业最高的呢?于是,就有了一场非常热烈的电视辩论,嘉宾一边倒地支持给麻醉师降薪。这时,出席这次辩论会的麻醉师说了一句名言:“其实我打这一针是免费的……”全场立刻安静下来,他接着说道:“我不过是打完针后看着病人,让他不要因为麻醉或手术出血而死去,并保证他们在手术结束后能安全地醒过来。如果你们认为我拿钱多了,没问题,我打完针后走就是了。”从此,美国人不再争论麻醉师工资是否太高的问题了。
其实,直到100多年前,手术开刀,哪怕是阑尾炎这样的小手术,对于当时的病人来说都无异于以命相搏。早期的手术室,其氛围和今天人们印象中无影灯下安静细致的操作大相径庭。刀光“剪”影下,是病人凄厉的哀号和淋漓的鲜血。外科和麻醉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术成为大多数人可以耐受的常规医疗,各种脏器移植、心血管、神经外科等大手术更是得以安全地开展。
对于要做手术的病人来说,最迫切的愿望是安全、无痛;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则需要良好的手术条件。那么,在手术前后,麻醉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1.术前评估和处理:人体是否能经受手术?手术之前,患者的心肺功能储备、基础疾病、需要纠正的异常,都依赖麻醉师的临床诊断、评估以及处理。
2.术中麻醉与支持:对于任何一种手术,病人的安全、止痛都是麻醉的基本要求,而对于那些重大手术和状况欠佳的病人来说,麻醉师的监护治疗维系着随时都可能流失的患者的生命。
3.术后监护:今天的麻醉已超越术中管理而涵盖了术后的一系列支持,重症监护最早就是围绕着手术、创伤这些外科问题在麻醉科主导下建立起来的。
4.疼痛治疗:现代麻醉与疼痛治疗已经从原先的创伤、外科的止痛,扩展成为一个独立学科。所有的急慢性疼痛 (创伤疼痛、腰腿痛、神经痛、肿瘤疼痛、中枢性疼痛)都是疼痛科的专业范畴,只是在中国,这尚且属于新兴事物。 (林筱枫)
怎样劝说男朋友不要看《新闻联播》?
大家似乎总是认为,《新闻联播》里不是领导出行就是人民幸福,但是诸位,你们有多久没有完整地看过一期《新闻联播》了?
《新闻联播》已经和10年前完全不同了。如果你近期关注过这档节目,你会发现有关领导人的内容少了,国际新闻和有关民生的内容多了。无论如何,《新闻联播》是中国所有电视节目中对于政策的传播和解读最准确、对于国家宏观经济的报道和分析最到位、对于国际新闻和政治事件的解读最“端正”的一档新闻节目。央视的新闻人也不是总在原地踏步,他们也在认真倾听各方的声音,不断做出合理的改变。
如果你连30分钟的《新闻联播》都看不下来,你又如何能够耐着性子看完上百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如何能够仔细阅读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的各类文件;如何能够真正了解政府究竟要做什么,又做成了什么?我不相信那种只刷刷微博、看看门户首页的人能够真正了解国内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你可以对《新闻联播》的新闻报道有不同的看法,但你不能否定在适当的时候这条新闻的价值。如果你乐意用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就能够发现国家在政策及舆论导向的着力点及其背后的含义,这对于一个中国人理解当下的社会现状是有积极意义的,了解这些对于你的工作和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绝对是正面的,对于聪明人来说,甚至能够从中找到自己创业或投资的正确方向。
我不是《新闻联播》的“粉丝”,多数时间是看不到《新闻联播》的,也不会觉得惋惜,因为我会通过其他渠道来收集相关的信息。我也认为作为中国传播最广的一档电视节目,它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但在评论它之前,你至少应该花半小时看看。每个人都有自己获取信息的渠道,本质上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关键在于你如何去伪存真地使用这些渠道。
姑娘,如果你爱你的男友,试着陪他看几期《新闻联播》,再问问他对于《新闻联播》的看法和解读,了解他为什么要花时间做这件你认为没有意义的事情。我相信,这样做会让他更爱你! (Ronnie Xiao)
为什么民谣歌曲《董小姐》中那句“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
其实,许多人最真实的想法是:爱上一辆宝马,可我的兜里只有五元,这让我感到绝望,董小姐。然而,更文艺且稍具修辞的写法让许多听惯了口水歌的人尝了点“野味”。(易转)
一凡 思佳/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