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淼 李燮昕 张振宇 李晓宾
ZHANGMiao1 LIXie-xin1 ZHANG Zheng-yu1 LIXiao-bin2
(1.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成都 610100;2.四川紫金都市农业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100)
(1.Food Science Department,Sichuan Higher Institute of Cuisine,Chengdu,Sichuan 610100,China;2.Sichuan Zijin Urban Agriculture Co.,Ltd,Chengdu,Sichuan 610100,China)
紫薯又名黑紫薯,富含丰富的花色素苷、紫色素、硒等营养物质,在中国种植品种较多。紫薯颗粒全粉是新鲜紫薯经去皮、护色、蒸煮、破碎和干燥后得到的包含除薯皮外全部干物质的粉状产品,不仅能保持紫薯的特有风味和营养成分,且具有良好的再加工性能[1],可添加到糕点、面食、婴儿食品中,既丰富了食品的色泽,又提高了食品的营养价值。目前中国对红薯全粉加工工艺的研究较多[2-4],而对紫薯颗粒全粉加工工艺的研究较少,仅邓资靖[5]、汤富蓉[6]等对其蒸煮时间、乳化剂用量和干燥方式等工艺进行了相关研究。由于紫薯颗粒全粉在加工过程中细胞破碎度较高,营养物质保留受到限制,且鲜紫薯中还原糖含量高,干燥过程中紫薯表面易成膜硬化,给紫薯的加工干制造成困难,因此限制了中国紫薯颗粒全粉的加工。
在紫薯颗粒全粉加工过程中,颗粒越完整,复水后越接近鲜薯泥。细胞破碎度越大,释放出游离淀粉的含量越多,薯泥黏度也就越大。因此,游离淀粉的含量是作为判断紫薯颗粒全粉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研究[7]表明,碘蓝值可以作为紫薯颗粒全粉细胞破碎度的判别指标,紫薯颗粒全粉的碘蓝值和细胞破碎度成正比。碘蓝值越大,成品全粉游离淀粉的含量越高,则加工过程中细胞被破坏的程度越高。碘蓝值越小,证明全粉的细胞完整度越高,品质越好。
山川紫是中国从日本引进的保健型甘薯新品种,颜色鲜艳,富含抗癌稀有元素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本项目前期研究[8]发现,山川紫薯颗粒全粉复水性较强,支链淀粉含量较高,添加到面点制品中能增强水合能力,延缓老化。本试验选择山川紫作为原料,以碘蓝值和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紫薯颗粒全粉加工工艺进行优化,旨在为中国紫薯颗粒全粉的加工提供技术支持。
1.1.1 材料
鲜紫薯:山川紫,四川紫金都市农业有限公司。
1.1.2 试剂
固体碘:分析纯,重庆品誉化工公司;
无水氯化钙:分析纯,天津金汇太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1.3 设备
电子天平:BS224S型,上海万能电子仪器厂;
电热鼓风干燥箱:101型,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
高速万能粉碎机:FW80微型,郑州华德机械厂;
数显恒温水浴锅:HH-S4型,南通金石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U-1800PC型,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蒸锅:CFK-120AG型,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显微镜:DS-5M-L1型,尼康公司。
1.2.1 紫薯颗粒全粉的制备 按照本项目前期试验[6]得出的最佳制作工艺制备紫薯颗粒全粉。
(1)工艺流程:
原料→清洗→去皮修整→切分→蒸制→沥水冷却→浸钙制泥→干燥→粉碎→筛分→成品
(2)操作要点:①清洗去皮:将鲜薯表皮的污垢冲洗干净,去皮后将薯块用流动水洗净,剔除芽眼及病变部;②切分熟制:将洗好的紫薯切成小块,体积为4 cm×4 cm×4 cm,在蒸锅中整制8min,待紫薯块充分熟化后取出冷却,冷却沥水后薯丁的中心温度降至25℃以下;③浸钙制泥:称取一定质量的薯块,挤压制成薯泥,加入50μg/mg的钙离子溶液,充分混匀;④热风干燥:采用热风干燥,干燥温度控制在60℃,干燥后物料的水分含量控制在10%以内;⑤粉碎筛分:将干燥后的紫薯粉碎过筛(80目),即得到紫薯颗粒全粉样品。
1.2.2 试验设计
(1)单因素试验设计:①蒸煮时间对紫薯颗粒全粉碘蓝值及感官评分的影响:选择6,8,10,12,14 min作为蒸制时间,蒸制后加入50μg/mg的钙离子溶液制泥,干燥温度60℃,干燥后物料的水分含量控制在10%以内,筛分粒度80目;②浸钙浓度对紫薯颗粒全粉碘蓝值及感官评分的影响:蒸制时间 8 min,选择浸钙浓度 0,25,50,75,100 μg/mg 制泥。干燥温度60℃,干燥后物料的水分含量控制在10%以内,筛分粒度80目;③干燥温度对紫薯颗粒全粉碘蓝值及感官评分的影响:蒸制时间8min,蒸制后加入50μg/mg的钙离子溶液制泥,干燥温度选择 45,50,55,60,65 ℃,干燥后物料的水分含量控制在10%以内,筛分粒度80目;④筛分粒度对紫薯颗粒全粉碘蓝值及感官评分的影响:蒸制时间8min,蒸制后加入50μg/mg的钙离子溶液制泥,干燥温度60℃,干燥后物料的水分含量控制在10%以内,选择筛分粒度为70,80,90,100,110 目。
(2)响应面法优化试验设计: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优参数范围的基础上,以蒸煮时间、浸钙浓度、干燥温度作为自变量,以碘蓝值为响应值,选用U15(15)3均匀设计表,进行Box-Behnken 试验设计[9]。
1.3.1 碘蓝值测定 取2个50mL容量瓶,加入蒸馏水,加热至65.5℃,并定容至刻度,同时做平行试验;称取0.25 g样品于烧杯中,倒入预热的50mL蒸馏水,在65.5℃水浴锅中搅拌5min,静置1min后过滤。滤液保持于65.5℃,并趁热吸取1 mL于50 mL显色管,加1 mL 0.02 mol/L碘标准溶液,定容至刻度,同时取1mL 0.02mol/L碘标准溶液,定容至50 mL做试剂空白对照,测定样品在波长650 nm的吸光度E[10]。按式(1)计算碘蓝值。
式中:
B——碘蓝值;
E——吸光度。
1.3.2 感官评价指标 称取10 g干燥筛分后的紫薯颗粒全粉样品置于烧杯中,每份添加等量的沸水搅拌均匀,使之充分复水成泥。由8人感官评价小组对紫薯泥进行感官评定。感官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紫薯颗粒全粉感官评分标准Table1 Sensory standard of Purple Sweet Potato Flour
由图1可知,随着蒸煮时间的延长,碘蓝值呈上升趋势。前8min上升较快,当蒸煮时间超过12min时,碘蓝值明显增加。分析原因,在蒸制的前一段时间内,淀粉颗粒糊化,导致淀粉形状变化从而挤压细胞壁,细胞结构变成圆形有利于分离,细胞破碎度较低,但紫薯并未完全熟化,感官评分较低。而长时间的蒸制后,细胞壁间的果胶物质过度溶出,细胞壁变脆,在淀粉糊化的压力下,导致细胞破碎,成品紫薯颗粒全粉中的游离淀粉含量增加[11]。蒸煮时间在8~12min时,碘蓝值上升平缓,紫薯颗粒全粉感官评分较高,因此选择该时间段做下一步的研究。
钙离子可增大果胶链间的结合度,结合淀粉的磷酸根从而降低其膨胀率,减少对细胞壁的压力,有利于保持细胞的完整性[11,12]。由图2可知,随着浸钙浓度的增加,碘蓝值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浓度低于50μg/mg时,二价钙离子与果胶链上未甲酯化的羧基形成离子键,桥架在两条果胶链间,而明显增强细胞壁的强度,降低加工过程对紫薯细胞的破碎[13];当浓度高于75μg/mg时,由于添加过多钙离子反而会降低细胞壁的韧度,使得细胞壁在蒸煮过程中易被损坏[14],碘蓝值略有上升。浸钙浓度在25~75μg/mg时,紫薯颗粒全粉感官评分较高,因此选择该浓度范围做下一步的研究。
图1 蒸煮时间对紫薯颗粒全粉碘蓝值和感官评分的影响Figure 1 Influence on starch-iodine-blue and sensory scorewith cooking time
由图3可知,当干燥温度低于55℃时,淀粉酶活性较高,在淀粉酶的作用下,紫薯细胞游离淀粉被分解,碘蓝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大于60℃时,高温下紫薯薯泥外表水分蒸发,而内部的水分未及时扩散到表面,导致物料表面的水分过度蒸发,细胞收缩变形,出现干裂和破碎现象[15],碘蓝值呈增加的趋势。同时,干燥温度过高易造成热敏性营养成分的损失。干燥温度在55~65℃时,紫薯颗粒全粉感官评分变化平稳,故选择该温度范围做进一步研究。
当筛分目数越大,筛分粒度越小,磨粉细度越高,对紫薯细胞结构的机械破损程度越大,造成大量的游离淀粉的流失,因此碘蓝值越大。由图4可知,随着筛分目数的增加,碘蓝值呈现上升的趋势。而筛分目数在100目时,紫薯颗粒全粉感官评分最高,原因是当全粉颗粒较细时更容易复水成泥,而筛分目数过低,全粉颗粒较大时,复水不均匀且颗粒感明显。但当筛分目数高于100目时,磨粉难度提高,出粉率较低。因此选择筛分目数为100目,进行下一步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优参数范围的基础上,筛分粒度确定为100目,选择蒸煮时间、浸钙浓度、干燥温度3个因素为自变量,以碘蓝值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案见表2,试验结果见表3。采用SAS统计软件,通过其响应面回归(RSREG)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关于紫薯颗粒全粉碘蓝值的二阶响应回归模型,进而寻求最优响应因子水平。经整理,所得分析结果见表4和表5。
由表4、5可知,在试验范围内,3个工艺参数中:干燥温度对紫薯颗粒全粉碘蓝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蒸煮时间和浸钙浓度,碘蓝值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2=91.96%,模型P值为0.011 5,说明回归的拟合程度较高。
由表4可知,常数项、一次项、二次项及交互项各因子对响应值的影响可用回归方程表示为:
图2 浸钙浓度对紫薯颗粒全粉碘蓝值和感官评分的影响Figure 2 Influence on starch-iodine-blue and sensory score with calcium concentration soaking
图3 干燥温度对紫薯颗粒全粉碘蓝值和感官评分的影响Figure 3 Influence on starch-iodine-blue and sensory score with drying temperature
图4 筛分目数对紫薯颗粒全粉碘蓝值和感官评分的影响Figure 4 Influence on starch-iodine-blue and sensory scorewith grain size
以干燥温度为定值,进行降维分析,得到蒸煮时间和浸钙浓度对碘蓝值的响应曲面,见图5。由图5可知,蒸煮时间和浸钙浓度对碘蓝值的影响呈一抛物面,曲面有一稳定点,且稳定点为最小值。采用岭迹分析[16],其稳定点处的碘蓝值估计值见表6。
表2 工艺参数优化试验设计方案Table2 Design of optimization for process parameters
表3 优化试验设计结果Table3 Resultof optimization for process parameters
表4 二次回归模型参数Table4 Parameters of quadratic regressionmodel
表5 回归方程方差分析Table5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按照表6的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实验,为操作方便,设定紫薯蒸煮时间9min,浸钙浓度37.5μg/mg,干燥温度61℃,以此工艺制得的紫薯颗粒全粉碘蓝值为18.37,感官评分值为9.2。由此可得出,以紫薯颗粒全粉碘蓝值回归方程优化出的结果最佳,模型预测值与验证实验结果一致性较好,此模型具有良好的实践指导效果。
图5 蒸煮时间和浸钙浓度对碘蓝值影响的响应曲面图Figure 5 Response surface plot for starch-iodine-blue from cooking time and calcium concentration soaking
表6 稳定点处碘蓝值估计值Table6 Estimated value of starch-iodine-blue at the stable point
(1)单因素试验发现,蒸煮时间、浸钙浓度、干燥温度和筛分粒度对紫薯颗粒全粉的碘蓝值都有较大的影响。随着蒸煮时间的延长,碘蓝值呈持续增加的趋势;随者浸钙浓度和干燥温度的增加,碘蓝值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筛分粒度越小,磨粉越细,碘蓝值越大。
(2)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紫薯颗粒全粉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出最优工艺参数为蒸煮时间9min,浸钙浓度37.5μg/mg,干燥温度61℃。按照此工艺参数制备的紫薯颗粒全粉感官评分最高,碘蓝值最低,说明紫薯颗粒全粉品质较好,细胞破碎度较小。
(3)本试验仅以山川紫为原料,对紫薯颗粒全粉加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下一步还应将研究的原料品种扩大,以便于更好的应用于紫薯颗粒全粉的加工和生产。
1 李柯.紫薯品种对全粉加工特性影响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9.
2 陈平.甘薯全粉加工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08,16(2):14~16.
3 王炜,李鹏霞,黄开红.甘薯全粉研究发展[J].粮食与油脂,2009(1):11~13.
4 何胜生,雷文华,廖菊英.甘薯全粉的研究现状及加工前景[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11):90~92.
5 邓资靖,蒋和体.不同干燥方式对紫薯全粉品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1(12):359~364.
6 汤富蓉,雷激,李博,等.紫色甘薯全粉制备工艺研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0(4):66~70.
7 袁丽娜,李斌,刘晶,等.甘薯全粉制备中细胞相对破损率研究[J].粮油加工,2009(10):131~134.
8 张淼,李燮昕,贾洪锋,等.不同紫薯颗粒全粉基本成分及特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2):48~51.
9 高惠璇.实用统计方法与SAS系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47~149.
10 冷明新,郑淑芳,王涛.马铃薯碘蓝值的测定[J].山西食品工业,2001(4):39~40.
11 何伟忠,木泰华,孙艳丽.甘薯颗粒全粉游离淀粉含量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食品科技,2007(7):57~60.
12 康文宇.马铃薯颗粒全粉加工中细胞抗破损机理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13 米谷,薛文通,陈明海.甘薯全粉加工过程中防止细胞破壁工艺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8(9):101~104.
14 何伟忠.甘薯颗粒全粉的加工工艺、品质评价体系及其相关性研究[D].新疆:新疆农业大学,2008.
15 汤富蓉.紫色甘薯全粉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1.
16 何晓群,刘文卿.应用回归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