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尹
[摘 要]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在生活、学习等各种日常交往活动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书面表达的有力基础。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在观察、评辩、制作、想象中,在教师的鼓励下训练表达能力。
[关键词]表达能力;语文;实践
一、在观察中练表达
说话,一是要有说的愿望;二是要有说的内容。要具备这两个条件,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或生活某一环境中进行观察,或者在室内指导观察某一物体。观察能使学生大胆说、大胆思考。曾经在一节语文课上,笔者把一只小白兔带进教室,让学生观察之后练习说话,按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先说说小兔子的外形特征、毛色,再说说头部的耳、眼、嘴的形状和颜色,最后说它的生活习性。通过观察,学生们都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喜好、想法。其中,有一个学生支支吾吾地小声说:“老师,我不喜欢它。”显然,孩子是鼓足了勇气才说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我摸着他的头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它胆子太小了,动不动就哆嗦。再说眼睛红红的好像总在哭。”我肯定了他的发言,告诉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这不仅鼓励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也拓宽了学生说话内容范围。
二、在评辩中练表达
这种形式把说话与评议、辩论结合起来。可以评议课文、电影、戏剧、绘画以及校内日常生活和社会见闻;可以集中评议某一同学在某个时候、某种场合的言行;也可以互相评议对方在某项活动中,某堂课上的表现。组织评论前,教师要从思想上和方法上给予指导,评论后要做好总结。在评议中允许展开争辩,有时还可由教师当堂提出一个讨论题,如:随便旷课行不行?作业需要按时完成吗?让学生即席辩论。要求能举出一两件事例,说出一些道理。这一形式既训练了学生说话能力,又让学生自我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利用“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练习说话的能力。教师可在课上抛出些问题给学生,让他们各抒己见。在学生开口“说”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表扬鼓励,激发学生“我也能说”“我也会说”的欲望。通过学生积极大胆的争论,在训练了表达能力的同时还锻炼了胆量,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说话的意识。
三、在制作中练表达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自己组织语言讲述出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过程及操作结果和自己的感想。比如讲解有关春天的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动手用橡皮泥捏出自己心目中可爱的春天,用彩笔描绘出春天,再用口语表达出春天,这样不仅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了知识、陶冶了美的情操,同时也练习了有序的表达方式。
平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搞些小制作,如折纸飞机、制作航模、做游船、做风筝、做贴画等,可让学生述说其制作的材料、过程、成果。学生对小制作饶有兴趣,在有兴趣的基础上,获得了制作过程的快乐,有自己制作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起来自然滔滔不绝。
四、在想象中练表达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的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选形成的过程。想象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教材中,有些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未完的感觉,让人思考与流连。教学中,若教师能引导学生去发掘出那些内涵因素,以用作说话的材料,无疑对学生的所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这种形式是先由教师提出假想性话题。比如:“我认为……”“假如我是……”,然后让学生理清思路,自由表达自己的心愿,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怀。学生只有把说话与想象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易说、会说。
五、在教师的鼓励下练表达
学生刚入学,对于新的环境,接触的同学难免有些生疏,感到害羞甚至害怕,便导致学生不爱说话。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鼓励学生鼓起交流的勇气,才有希望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在说话训练中,要因人而宜、分别对待,不要过早肯定哪个学生说得好,而要表扬那些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对于一些学习较弱的学生来说,首先不能打击他们说话的积极性,为了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即使是所答非所问,也不应马上批评,而要肯定他能积极举手,敢于表达看法的做法。
总之,要培养好学生的说话能力,一是要有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产生“说”的愿望;二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既想说,又有内容可说,说话训练开展起来便能得心应手。
责任编辑 满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