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君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课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而且体裁多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让文体意识流淌于阅读课堂,才能准确把握课文呈现出的价值与语言文字魅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把握本质——教学文体意识的凸显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立足文体特点,凸显文体意识,这个问题值得思考。一般来说,不同类的文体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也需要因文而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阅读方式。有文体意识,就是应该让学生了解该文体的最本质的东西。请看两位老师分别执教的《轮椅上的霍金》与《夸父逐日》。
《轮椅上的霍金》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在选材与谋篇布局上有其独特之处。课文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非凡的命运,表现在“残酷”二字上;二是非凡的成就,医生的诊断与霍金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三是非凡的心态。作者描写这篇人物传记,对比的方法随处可见。例如课文第三自然段命运对霍金的残酷,课文第四自然段霍金取得的成就,形成了对比,让我们再次觉得不可思议;课文第四自然段本身,霍金身体受轮椅禁锢,然而思维却飞向宇宙,身体空间与思维空间的对比,又让我们震撼等。这些就是文体的秘密所在。课堂上,老师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汇报展示的基础上,紧扣住文体的这一特性设计问题,适当进行点拨、引领与提升,然后让学生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来刻画一个人物形象,这就充分体现了文体的特性,突出了语文的语用功能。
《夸父逐日》是一个神话故事。神话具有核心教学价值的文体特征主要包括离奇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奇特大胆的想象等。课堂上,老师把目标定位于让学生体会神话的特点,教给学生阅读神话的方法。教学安排了“四个板块”:第一个板块回顾神话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学生爱憎分明,起到了对于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第二个板块让学生选择最吸引自己的情节来读读讲讲,紧贴着神话文本特有的语文文字,学生领悟了神话的想象力丰富、奇特的特点。第三个板块通过拓展阅读关于夸父逐日的许多版本,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不同的文本、文体传递的思想与文化是不相同的。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文本,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 用教材教语文,引导学生把课堂上的收获运用到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中去。第四板块设计了一个练笔,让学生去编写一个新版的“夸父逐日”,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力驰骋的广阔空间。
上述两个课例启示我们,正确的文体意识,源于对文体本质的深刻把握。无论何种体裁的文本,教师都要通过文本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学会阅读和写作这一类文本的方法,并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区分年段——教学文体目标的确立
同一种文体放在不同的年段,目标是不一样的。教师要针对年段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体现教学价值,实施有效的教学。
比如,神话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哪吒闹海》(第五册),《开天辟地》(第七册),《嫦娥奔月》(第九册)等神话故事。在中年段,神话的教学应该是以“听说”为基本形式,以“讲故事”为最终落脚点,让学生积淀故事的人物、情节,从中受到真善美的感染。到了高年段,就不能停留在“讲故事”这一层面上,而应把准确解读神话人物形象、感悟神话对真善美的追求主题作为重要教学内容。
三、关注特色——教学文体策略的探究
学段课程目标不仅对各种文体的学习有具体的课程要求,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文体的教学策略。不同的文体,就应该有不同的教学内容,而不同的教学内容就有不同的教学策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理解性阅读,重点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对文中的事例表达作出自己的理解、判断和见解。如何让学生读出新鲜的东西,获得理解性阅读的方法?教师要在教学中敏锐地捕捉议论文的事例与记叙文所写事件的差异,并以此为着眼点进行指导、讲述,使学生很好地体会到议论文选材和表达的特点。为此,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思路:1. 自读:要求学生自由地通读全文。2. 提问:课文主要表达了一个什么观点。3. 重点:作者是怎样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4. 引导:作者用三个事例论证观点之后,还用什么来说明观点。5. 得出结论:真理论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6. 小结:作者先提出观点,再用三个事例和道理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关注表达、感悟表达,从而获得更多的语文能力。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师道·教研2013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