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教育科研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层次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历史教师在历史课中应注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断加大德育渗透。
历史教学德育教育社会需求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教育科研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层次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1.学校发展的需要
几年前,我校的教学质量中等,教育科研意识比较淡薄,“十五”期间,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校由名教师申报了科研课题,并在2004年底通过市级验收并结题。在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过程中,我校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使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师资队伍渐趋优化,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逐步加强。为使我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2.社会对教育的需要
社会的急剧转型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投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大潮中时,教育体制也必然发生历史性的嬗變。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亦须随之更新。市场经济的建立,需要大批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专业文化素养、善于按市场规律进行决策、管理和运作的专业人才。故此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是教育者的当务之急。德育在市场经济建设时期依然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历史学科独特的德育优势仍然是不容置疑的。推进历史学科思想教育同市场经济建设同步接轨,努力营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这两者有机融合的契机是什么呢?是竞争,是竞争意识。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营的重要产物。竞争会使市场经济体制产生强劲的活力。一个缺乏竞争力的人,其生存能力、发展前途乃至市场经济大业必将受到阻抑。因此塑造竞争意识,增强竞争能力已成为历史德育教育的新课题。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开展本课题研究。
二、素质教育的需要
要把素质教育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促进学生的整体成长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应该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仅有“一般学识”或只讲“培养能力”是不完整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即不仅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和谐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学校德育教育是多方面的,但历史学科在德育方面的意义极重要。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主要手段。爱国之心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这是中华民族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纽带。祖国和爱国的观念在历史中形成,也需要历史认识来巩固。历史教学也有助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史学对人生的启示,在于激扬人的真、善、美,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理想观、历史观,使人成为品德高尚,乐观进取的人。总之,中学历史思想教育内容与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内容是一致的。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今天的历史教学中,历史课堂教学似乎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我们背课时往往忽略了生活这个元素,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死气沉沉。在我上第一节历史课时,我曾经告诉学生,学史使人明智。可以让你变得更聪明。我感到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一下提升了,对于初中的学生他们希望自己变得更聪明。我想这就是贴进了学生的生活。在日常中道德源于生活,学生也正是在对生活的感悟中提升道德。我们知道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增加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比如学生通过中国历史的学习感受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各民族在对敌斗争中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也形成了各民族友爱团结的大家庭。通过这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讲中国近代史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史实,使学生进行反思,分析中国的落后的原因。面对今天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娇声惯养,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和责任感。针对这些在历史教学中我就多注重以历史名人的高尚品格来教育他们,以中华民族的高尚的价值观来引导他们。使他们逐渐认识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是丑恶的,解除他们的迷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教育的目的实施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事。从这个目的出发,结合世界经济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对新世纪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待于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只要我们形成共识,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充分调动教师、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因势利导,就一定能够把历史教学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中学历史教育是极富德育功能的,具体表现有:
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充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制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