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
一、复习教学现状及分析
现今高三复习模式下,关于元素化合物的一轮复习一般是放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之后,此时离高一上学期学生学习这块内容已经过去很长时间,虽然基本概念已有涉及,但学生还是有较多的遗忘。而且由于新课程教学一直是在突出能力培养和生产生活实际应用的综合性以及核心主干性,放弃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架构的严密逻辑性,再加上化学事实的复杂性、中学教育的阶段性,这些都造成了复习中耗时长但收益较小的弊病。所以高三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打破以前仅仅是围绕单一物质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备、工业制法、应用的主线教学模式,着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合理重组,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养成化学基本观念。为此,笔者在此提出对知识网络的分类化规律化、解题程序化的复习模式。
二、基于知识网络分类化规律化的教学设计
根据知识建构理论,知识建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
将旧知识同化至原有的新知识,另一种是重新建构原有
的知识,顺应成为新的知识结构。笔者提出了基于知识网络分类化规律化的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1.各规律内容解释如下
(1)价态律:这是拿到一种物质(或元素)首先着手的工作,因为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化学反应中占着最主要的地位。考虑以下情况:
低价态(还原剂)+氧化剂→高价态+还原产物
高价态(氧化剂)+还原剂→低价态+氧化产物
(2)酸碱律:从物质的酸碱性出发,一般不考虑价态变化。考虑以下情况:
酸+碱→盐+水
弱碱阳离子+弱酸阴离子+水→对应弱碱+对应弱酸
(3)难易律:是指难(易)溶、难(易)挥发,难(易)电离。考虑以下情况:
(难)易溶物→(更)难溶物
难挥发性物→易挥发性物
易电离物→难电离物(强酸→弱酸)
2.具体操作顺序如下
学习者先将物质分类,利用上述各角度的规律分别画出网络图,结合新信息,画出一张新的总网络图,将以前零散的知识整合成一张有序的网络图。
三、基于知识网络分类化规律化的教学案例
以“铁的化合物”复习为例。
教师活动:请同学列举出铁的化合物。
学生活动:列举Fe(NO3)2、Fe(NO3)3、FeO、Fe2O3、Fe3O4、K2FeO4、Fe(OH)2、Fe(OH)3、FeCl2、FeCl3,并能说出各物质的俗名、颜色。
设计意图:调动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分类做好伏笔。
教师活动:请同学从价态律、酸碱律、难易律出发分别画出网络图。
小组讨论:得到各网络图。
价态律网络图(如图2所示):
师生活动:讨论、总结、评价、补充,最后得到新的反应总网络图(如图5所示)。
学生活动:写出对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巩固、提高知识结构的网络化、系统化,起到巩固化学核心观念的作用。
四、解题程序化的案例
学生在掌握好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之后,反映到考试中来主要是去解决工业流程图题和实验题,如果能对解题方法做一些程序化的规定,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如果题中要求书写一个陌生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要求学生书写:
第一步,写好已知反应物和已知产物。
第二步,分析化合价,若有变化,先配好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接着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写出其他反应物及产物,配平整个方程式。
第三步,如无化合价变化,应用酸碱律、难易律,或题目所给产物,结合溶液的酸碱性、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写出其他反应物及产物,配平整个方程式。
2.流程图及实验题的解决
要求学生列出反应开始时的每一种物质或离子,每过一步(或加入新物质后),运用价态律、酸碱律、难易律来考虑加入的新物质和刚刚列出的哪种离子(物质)反应,划掉这种离子(物质),到最后应该只剩所需产物,再回过去考虑每一步的目的,解决所有问题。
希望我们在复习中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规律,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引领学生通过这些学习学会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逐渐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并对探究更深层次的化学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彭豪.运用“反应图”促进学生化学知识与核心观念建构的探索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5):17-20.
[2]曾国琼吴平.通过“元素化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9):13-16.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