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环境布局已远远不能满足开放性、多元化课程模式发展的要求。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为幼儿创设自主的活动空间,成为课改中的一个首要问题。
幼儿教育自主活动环境创设
一、创设富于变化的动态性环境
随着课程模式的变化,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中发现,活动场地的过于集中和开放不利于幼儿各种活动形式的开展,因为每个幼儿在不同活动中的需要倾向是多种多样的。在某个时段,有的幼儿喜欢单独探究问题,这时就需要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相反,以小组的活动就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活动场地。与此同时不同的活动对材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这些都表明:幼儿需要的活动环境应该是随时可以根据活动需要进行调整的,只有这样,幼儿活动的自主性才有可能得以实现。因此,我们在添置活动室的各类设施时,应尽可能提供可活动,富于变化的材料。如带有轮子的小玩具橱、小黑板,轻巧、高矮不等可随意搬动的小桌子、小椅子以及各种小栅栏、窗帘、纸箱等。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拥有对活动环境重新布置或调整的权利,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进而为他们自主活动的开展提供应有的先决条件。当幼儿置身于这种可变化的场景中时,他们自主活动的潜能便活跃起来,孩子们能很自如地运用可活动的材料三五成群地协商各自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自由地根据各自需要对活动设施和材料进行大胆地调整和布置,并对各自环境不断充实、完善。如在主题活动“相亲相爱一家人”中,孩子们为了把收集到的各种照片充分展示出来,开始他们给照片装饰了漂亮的底框贴在互动墙饰上,很快他们发现,由于照片多也比较大,墙饰面积不够,而且全部贴上去效果也不好。经过商量,他们把剩下的照片做了进一步的装饰摆在了走廊的橱柜里,结果获得理想的效果。大量的活动表明,孩子们非常喜欢可根据意愿进行搬动的材料来布置他们的活动环境,因为这些动态性的环境能满足他们自主活动的需要。
二、建构利于互动的亲近性环境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环境的创设要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应,适合幼儿兴趣、能力与学习方式,有利于幼儿融入环境自主、自由地活动。因此,我们改变了以往活动室墙面均由教师统一布置,只许看、不可摸的做法,把活动室周围墙面的处理权还给幼儿,让他们根据活动需要自由选择墙面展示自己動手做的各类材料和作品。如在中班开展“纸杯一家亲”的主题活动时,孩子们把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生活中的纸杯分类整理后,经过加工和在创作,在活动室的墙饰和玩具柜逐一地展示出来。每当我们走进活动室,墙面和活动室的四周都是用纸杯布置出来的,让人感受到了另一种温馨感。这种支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行为,拉近了幼儿与所在环境的距离,使幼儿对周围环境产生亲近感,大大地激发了幼儿自主活动的热情。我们常常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聚在某块墙面下,用胶水、橡皮泥等材料自由地将创作的瓜果、花草、动物等精心地布置在墙面上。此外在幼儿户外场地、各种功能室的设置上,我们也尽可能地以能让幼儿自由接触、自由活动为原则进行建构。如废旧胶垫制作成的分区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并获得知识,有效引发了幼儿自主活动的愿望。
三、营造便于交往的共享性环境
在创设环境中,我们发现由于教师的审美情趣、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差别,为幼儿所提供的环境无论在品味或质量上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结果同年龄班的幼儿往往由于教师创设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因此,我们针对同年龄班幼儿有许多共同兴趣和发展的特点,在一定阶段里,围绕某一主题,以年龄段为单位,组织教师共同创设活动环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小班年龄段老师在组织幼儿春游后,发现孩子们对大自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就尝试引导幼儿开展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全楼层的老师与小朋友共同收集材料,在个班的活动室内共同创设了《春天里的秘密》大型活动,设置了快乐种吧、自然物语、开心农场等活动区角。全楼层的小朋友在他们共同创设的区角里乐融融地开展了四周的活动。由于打破了以往班级与班级的界限,幼儿之间的交往和活动范围增大,自主选择活动的内容成倍增加,许多新创意、新发现不时产生。随着活动的深入,每个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能力迅猛增强,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个性也变得更加活泼、自信了。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得到了许多新的启示,传统把幼儿按年龄段人为地划分成几个固定的班级集体,由固定的教师祖师教育活动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对幼儿自由活动的开展是一种局限。理想的幼儿园应该是每个幼儿除了生活场所相对固定外,和谁玩?在哪玩?玩什么?幼儿都应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为此,如果幼儿园能按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需要,以功能室的形式来设置各种活动室,如专门的游戏室、美劳室、绘本阅读室、多功能室等,让每个幼儿每天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在遵守适宜规则的前提下,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那么幼儿自主活动的能力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提高。
四、提供乐于体验的开放性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育活动大多局限在幼儿园的小环境中,虽然教师千方百计地创设丰富的活动场景,投放多种多样的活动材料来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但与大自然、大社会千姿百态的万事万物相比,幼儿园内的环境资源还是十分有限和单一的。因此,让幼儿从封闭的幼儿园小环境中走向大自然、大社会开放性的大环境中进行各种情感的体验和问题的探究,并乐于体验活动的情感,是幼儿自主活动得以充分发挥的一个最佳途径。我园在组织大班幼儿开展“秋天——收获的季节”的主题活动时,老师根据活动需要大胆地把活动环境转移到具体的种植角进行。当和孩子们置身于广阔而丰富的环境中时,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激发。面对着满树红红的山楂树,有的幼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创作活动;有的幼儿睁着好奇的双眼认真地观察每颗果树,提出了心中的一个个疑问:“为什么同一颗果树,有的果子是红色的、有的果子是绿色的”“为什么有的树叶有很多小洞洞”“怎样才能采到长在高高树干上的果子”……喜欢提问的幼儿则跟着老师问这问那,不时发出一阵阵开心的笑声。一个活动下来,每个孩子的收获都是多方面的,丰富了有季节特点的知识经验,感受了大自然的多样性,这些情感的体验、知识经验的积累都是孩子们在自由自在的活动中获得的,而在幼儿园这个小环境中是无法实现的。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怀特说:“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设良好的环境。”而良好的环境应能满足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的需要,让其有动手、动脑、动口和自由交往的机会。为此,我们应把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作为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研究,尽力为幼儿创设富于变化、利于互动、便于交往、乐于体验的环境,让每个幼儿能在有限的童年时光里快乐地放飞他们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