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课堂多元化评价方式

2013-04-29 17:16:31杨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多元信息技术评价

杨芳

摘要:评价作为信息技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在此,本文浅析了如何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总结性评价等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多方位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评价;多元

● 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提出人至少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七种智能。该理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并提倡“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推动了当代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确立受教育者评价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的参与评价过程,坚持评价的民主性,注重启发和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在评价中采用静态、动态评价法相结合,采用多纬度的评价指标,发现受教育者的擅长领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 多元化学习评价在教学中的实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设计了以下多种评价方式,使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跨越多时间段、多空间观察受教育者的进步与改变情形,了解其动态的认知过程,给予个性化的诊断与评价。

1.多元发展,表现评价

表现性评价建立在对传统的纸笔测验的批判基础之上,是一种新型的过程性评价和质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要求学生在一个真实性的学习任务中发现答案或创造出产品以展示其知识或技能的测验,适用于信息技术课中的提高操作技能和培养信息素养的有关学习结果的评价。

(1)限定性表现性评价

限定性表现性评价是指将表现性任务限定在一个非常具体的、有限的技能上,尽管信息技术课主要是关注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但对于某些信息技术技能的限定性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具体操作水平并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所以,在将具体的技能放在复杂的综合性任务中进行评价之前,可以使用限定性评价对它们进行单独评价;或在利用复杂的任务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时,运用限定性任务来诊断学生存在的问题。

(2)拓展性表现性评价

拓展性表现性评价是建立在限定性表现性评价基础上的一种评价方式,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表现为将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及其理解、操作技能整合到更为综合的信息问题解决活动中,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计划和责任来进行信息技术工具的选择,来搜集、管理、组织信息,并评价活动过程和结果。在提高学生具体技能的同时,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有关知识技能的理解,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去选择或执行任务,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提高。将综合思考和问题解决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真实的或与现实生活类似的问题,从而使教与学的过程有更深刻的意义。

2.关注成长,档案评价

档案袋作为一种重要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是利用计算机或网络记录学生的发展、成长过程,用于学生本人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反思及同伴、教师对档案袋内容进行的评价等,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教师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改变学习方法、教学策略。由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作品汇集成的作品集,主要用来展示学生的学习进步或展示学生最佳作品的样本。评价资料会利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来呈现。有利于帮助学生关注学习过程、自身的变化以及在学习上取得的进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笔者把学习档案袋分为过程档案袋和精品档案袋,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采用过程档案袋,把学生在不断学习与发展中所积累的作品收集起来,以此来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记录学生学习某一领域的进步或轨迹。帮助学生发展反思、评估的能力。

3.促进发展,总结评价

总结性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包括一个单元、一个模块或一个学期、学年、学段教学结束后对最终效果进行判断,同时也为判断教学目标适当性程度和教学策略有效性程度提供了依据。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不同,在总结性评价上,上机操作测试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结性评价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笔试测试加上机操作测试,在每学期结束时笔者通常会采用这种测试方式,编定一些题目让学生做,以此来考查学生在本学期对各模块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反馈出教师在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第二种是计算机支持的信息技术考试。

● 结束语

只要能心存“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就能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每一位学生,评价每一位学生。多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进而让评价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内趋力,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管理,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万伟,秦德林,吴永军.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傅道春.新课程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多元信息技术评价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春风化雨,“化”身多维评价
当代语境下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探寻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05:24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0:57
失独群体诉求探析与对策研究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22:02:48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