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课前交流 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2013-04-29 17:16陈志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师生交流信息技术

陈志文

有效的课前交流不但能够调整好学生的课堂心理状态,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无关信息转移到课堂中来,还可以与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有机结合,巧妙连通,和课内教学融为一体,不着痕迹地引领学生开始学习和探索之旅,达到“课未始,趣已生”的境界。

为了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好学乐学,教师一般都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设计上,大到教学环节,小到只言片语,都会经过仔细斟酌反复考虑,却常常忽略了对课前交流的设计。课前交流,通常指利用正式上课前的两三分钟时间以谈话、游戏、表演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达到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课堂知识和教学理念的目的。这短短几分钟,不仅是教学机智的体现,更是教师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的展现。

● 拉近距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评优课、示范课等公开课大多需要异地借班上课,陌生的环境、围坐着的听课教师,无形中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紧张与压迫。再加上师生初次接触,学生因不了解教师的性格脾气和教学风格而存着心理距离,容易导致学生缺少参与课堂互动的信心,担心自己表现不佳而出丑。如果教师无视学生的反常表现,直接开始上课,极有可能导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甚至使精心备好的课上砸。

教学片段一:

师:我们学校四年级一共有四个班,上课前,有位老师极力向我推荐我们四(3)班,他说这四(3)班的学生呀……你能猜出他的下半句话是什么吗?

生1:会夸我们班上课课堂纪律好,听课最专心。

生2:肯定是表扬我们班发言积极,最爱动脑筋。

……

师:同学们刚才猜得真不错,有些优点连那位老师也没有告诉我呢,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你们最精彩的表现了,上课!

亲切随和的课前交流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师生的对话不仅是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更是在诱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课堂规范。学生的自我评价既是自信的真实流露,同时形成了心理暗示:课堂上的好学生应该做到这些要求。教师的肯定和赏识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这一自我心理暗示,促使其调整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为整堂师生的互动交流奠定了平等、愉快的基调。

● 润物无声,课前交流与情境无缝衔接

好的课前交流可以不露痕迹地由谈话引入新课学习中去,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的准备。润物无声,达到课前交流与教学情境无缝衔接。

教学片段二:

师:同学们,现在快12点了,老师特意为每位同学准备了松脆可口的小酥饼,你们想吃吗?

生:(参加某优质课评比活动,上午第四节课已经又累又饿了)想!

师:(组织学生吃饼并提醒注意卫生)酥饼吃到嘴巴里有什么感觉?

生轮流答:香、可口、有点渴、有点水喝就好了……

师:有只可怜的小乌鸦,它比我们更口渴,这只聪明的乌鸦想尽办法,却怎么也喝不到水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进入乌鸦找水的故事。

学生观看西南旱灾触目惊心的场景,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情感冲击,带着课前“口渴”的真实体验接受制作节水公益宣传画的任务。

上课顺序是事先抽定的,教师预料到学生中午的生理状态,没有把课前交流的作用局限于消除师生陌生感的定位上,特意安排“吃酥饼”这一充满人文关怀的环节,巧妙地将上午第四节学生又累又饿的不利因素,转化为“口渴”这一融入教学情境的有利条件。在轻松自然的交流对话中不着痕迹地导入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进一步放大了对情境的渲染作用,增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 消除干扰,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

在信息技术常态课中,前一堂课的思维延续或剧烈的课间活动会对学生的当堂学习造成一定的负面干扰。利用课前交流时间提前感知素材,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消除这一干扰,使学生的注意和思维在课前经历“预热”过程,及早从无关信息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另一方面,使课前交流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成为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延伸,保证学生有更充实的时间参与探究与实践,满足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需要。

教学片段三:

某教师在教学“用Word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这一内容前,先用多媒体向学生集中展示一组配有简短文字标题的照片。照片来源于网络,有的幽默犀利,有的意味深长。正当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之时,教师趁热打铁地说:“这些照片的标题非常有创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班主任老师为你们拍摄的照片,想不想也来试试?”学生听说是自己的照片,一下子来了劲,兴致勃勃浏览起照片来,还试着为照片设计起旁白来。有了课前交流的铺垫,课堂上学生制作的电子板报主题鲜明,图片内容丰富,所配的文字说明也闪烁着创意的火花。

● 渗透理念,使课堂教学更加自然流畅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常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站、在线即时评价系统等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作为辅助手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然而学生适应这些新形式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交流时间组织和这些形式相关的富有趣味性的课前游戏,在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热情的同时,让学生提前明确相关的规则与操作方法,避免在课堂环节中停顿下来专门讲解,使课堂教学进行得更流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创新。

教学片段四:

某教师将学生分成了A、B、C等若干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上课前,教师先请学生读出贴在自己显示器上的编号,如A1、A2等,然后抛出问题:“你编号中的字母和哪些人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生答:“说明我们是在同一个小组。”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对,下面就让我们玩个游戏来测试一下我们小组同学之间的默契。我说A3举左手,A3号同学就做一个相反的动作——举起右手,允许同一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提醒帮助,看看哪个小组出错最少。”教师随机发布了“B5向左看、C组坐下、E3抬头”等命令,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游戏,偶有做错的学生即引得满堂大笑。游戏结束,教师小结说:“刚才的游戏同学们合作得很好,玩得很出色。等会上课的时候,如果小组成员遇到困难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如果老师分配给你们一个很重的任务,又该怎么处理?”有了游戏作铺垫,学生纷纷表示要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推选了组长,根据任务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工,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好了准备。

言语间彰显教学智慧,举手中尽现教师风采。课前交流应该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成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我们要使课前交流在沟通师生情感的同时,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整堂课教学充满了美好的期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让我们重视信息技术课前交流设计,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奏响华丽的序曲乐章!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陈凌霄.教师借班上课时的课前谈话艺术[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6).

猜你喜欢
师生交流信息技术
如此交流,太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