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种态度 对待从事的职业

2013-04-29 00:44
体育教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赵老师教研员教研

赵超君:河南开封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河南省开封市体育教研员。1972年就读于开封师范学院体育系,毕业后在开封市20中学任教,1981年调入开封市25中学;从教20余年后,1997年应聘为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体育教研员,至今已有16年。多次参加各种教师培训、观摩教学、送教下乡活动;在四十年中学体育教学、教研和不断反思的基础上,他就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先后在《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等期刊上发表《扬弃还是抛弃》《探究还是接受》《预设还是生成》等文章四十余篇。他还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学校体育科学研究,被誉为“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研首席专家”,担任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2年教育部全国高中课改调研组骨干成员,2013年被河南省教育厅推荐为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197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把赵超君推进了开封师范学院体育系的大门,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四十年与体育教学相伴而行的职业历程。

教学与教研:四十年的职业历程

赵超君的中学时代恰逢文化大革命,糊里糊涂度过了几年中学生活,便被上山下乡的大潮卷进了农村。幸运的是,下乡一年后便赶上大学恢复上课,因为小时候练过武术,他被贫下中农推荐到开封师范学院体育系上学,成了一名工农兵学员,从此便与学校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赵老师说他的职业生涯总是和上体育课相伴而行,而关于体育教学的经历,他用惧怕—压力—乐趣—研究来形容这一过程。

一、惧怕——上课总和烦恼相伴

因为他当中学体育教师时还是文革后期,无序的教育环境、混乱的体育课堂、调皮捣蛋的学生使他惧怕上课。当时他只有一个想法:赶快想办法改行。但改行又谈何容易,无奈之中只有干下去。1979年,高校恢复研究生招生,只有中学学历的他突发奇想,决定用考研来摆脱对上课的惧怕与烦恼。半年时间内,他一边复习功课,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大学基础英语四本教材,后来竟通过了当年教育部规定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但命运却跟他开了个玩笑,由于当年所报学校的专业达到录取分数的只有他一人,与招生人数相差太大,学校取消了当年的招生计划。

二、压力——太想把体育课上好

1981年,赵超君老师被调到开封市25中学任高中体育教师。此时正值扬州会议之后,学校体育得到高度重视,25中又是一所重点高中,体育课比原来好上多了。教学环境的改善使赵老师很想把体育课上得精彩纷呈,上得学生喜欢,自己高兴,于是,八十年代的他总是感觉在压力下上课。压力变成动力的结果是,他几乎教遍了所有当时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尝试了接受、发现、程序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经历为他日后成为教研员奠定了扎实的经验基础。这一阶段,他不断把教学反思写成小文章,在《中国体育报》和当时河南大学体育系主办的一本《体育教学》杂志上发表。如《体育教学的美育功能》《体育课趣味练习的创编思路》《高中学生运动兴趣调查》《论先练后教与先教后练》《从信息论谈体育教学》等,都是他这时期的作品。现在回想起这些小文章,赵老师说,虽然现在看起来它们显得很稚嫩,但却反映了当时他对教学研究的热衷和思考体育教学的多方位视角。

三、乐趣——源于成就感的产生

在压力下上课必然会有成功的体验,而成功的体验则会把压力变为乐趣。九十年代的他渐趋成熟,已经从惧怕上课、压力上课转为有乐趣的上课了。他说,喜欢成功上课的感觉,于是总想寻找这种感觉,就会想方设法把体育课上好、上活,上得让学生喜欢,自己高兴,上课的乐趣就自然产生了。而乐趣又可以成为干好本职工作、减轻上课压力、消除工作劳累的无形法宝。此间,他的课曾两次获得省级体育优质课,同时他担任过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班的授课教师,被评为开封市尖子教师、青年教师新秀等。

近年来他外出讲课时经常讲的一个观点是,我们不可能任意选择一种职业,但我们可以选择一种对待职业的态度。他说,他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告诫那些对体育教师职业怨天尤人、一心想改行的青年教师,选择一种热爱职业的态度,是干好本职工作和改善心情的关键,也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四、研究——珍惜角色的转换

1997年,又一个偶然机会,赵超君老师通过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的招聘考试,被调入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担任体育教研员。角色转换后,他开始了研究和指导上课的历程,至今已有16年。

赵老师非常珍惜这次角色的转换,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踏踏实实,积累经验,潜心钻研,很快成长为一名被广大体育教师认可的体育教研员。五十岁之后,他厚积薄发,辛勤笔耕,先后在《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期刊上发表了四十余篇关于体育课改方面的文章,还有六篇论文在全国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届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上获得四个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此外,他还作为副主编参与制定编写了《河南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一书,作为省级课改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推出。还先后编写了《中小学体育教学技能》《农村体育教学指导》《中招体育考试实用手册》等书,其中《中小学体育教学技能》和《农村体育教学指导》两书被指定为河南省体育教师培训用书。近年来,他还代表人民教育出版社赴新疆、内蒙、贵州、云南、陕西、湖南等地为体育教师的课改培训讲课,参与全国第六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评审和现场点评等工作。经他选拔、指导、上报参评的开封市体育优质课,已有四人先后获得两个全国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在全省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现场做课的开封体育教师已有十余人。2013年,他又被河南省教育厅推荐为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赵老师在工作中配合和联系最多的是主管学校体育工作的教育行政部门,他始终认为教研员应该成为行政部门的好朋友、好参谋和好助手,为学校体育发展而共同努力。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经常邀赵老师参与一些重要学校体育文件的起草工作,赵老师总是把这些工作看做是领导的信任和自己的责任,始终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郭蔚蔚处长在谈到教研员和行政部门的关系时,说赵老师和行政部门的协调配合堪称全省的典范。

郭蔚蔚(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

赵超君同志是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专业出身加上潜心研究,使他成为我省不可多得的、具有很高专业素养的学校体育理论研究者、体育教学改革引领者。他为人谦和、不事张扬,凝神聚气、刻苦钻研,不辞辛苦基层调研,深入思考破解难题,为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研首席专家”和学校体育教学研究与行政管理密切配合的最佳践行者。

定位与职责:做教研员该做的事

一、定位:教研员该做什么

做了16年体育教研员工作的赵老师认为,教研员的工作职责是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而教学研究是教学指导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教学指导是教学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因此,教学研究应成为教研员工作的核心内容。缺乏对教学的深入研究和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思想,注定成不了一个优秀的体育教研员。赵老师还认为,教研员与教员的区别在于它多了一个“研”字,但教研员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侧重于研究的教员,而不是一个行政领导。以领导者自居和凌驾于教师之上的教研员,注定是一个不称职的体育教研员。但是,教研员又绝不是脱离教学实践的研究人员,他必须经常深入基层学校,必须善于观察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寻求对策,成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否则,他仍然不是一个优秀的、称职的体育教研员。在这种职业定位下,赵老师把深入学校观察常态体育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基础,把了解学校体育的真实情况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线索,立足于教学研究的实际性和实用性,在大班额、小场地体育教学、教学目标分类、教材与教法分析、教材分群与教学策略取向、体育课程核心内容构建等诸多问题上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对当地体育教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职责:改革很难,坚守更难

赵老师担任体育教研员工作不久,便遇上了我国解放以后规模最大、触动最深、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体育课程在课改的洪流中跌宕起伏,左摇右晃,成功与失败并存,清醒与迷茫共处,中小学体育课该怎么上竟成了困惑许多体育教师的新问题。赵老师认为,体育课改的大方向没有错,体育课程的性质没有变,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的是继承基础之上的创新与发展,是不断扬弃、改进、完善、修正与创新的过程。检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是否改善,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学生的体育习惯和能力是否提高。课改初期,赵老师在全市体育教研活动中反复强调,体育课不能没有队列练习,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体育课不能不讲练习密度,这是由体育课的性质决定的;体育课不能不要运动负荷,这是由体育课的主要目标决定的;体育课不能没有运动技能教学,但决不能过细过难地教授运动技能,这是由中小学生的特点决定的;体育课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但决不能单纯和盲目迁就学生的趣味,这是由学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体育课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但决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由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决定的。这些及时的提醒使当地许多体育教师明晰了对课改的认识,减少了改革中的困惑,坚守了体育教学的精华。

刘俊凯(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体育教研员):

良师益友,助我成长。我本人于2002年通过全省公开招聘到省教研室作体育教研员工作。2002年秋第一次参加全国会议是和赵老师一起到辽宁营口,一路上我们针对教研工作交谈长达十几个小时,赵老师的教研经验、学识、能力、职业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从那一刻起,我心里就多了一位令我尊敬的长辈和老师。在以后十几年的教研工作中,无论是全省体育教研工作,个人的专业发展,还是生活当中遇到困惑,他总是能够给予指导或提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我和赵老师可以说是无话不谈,每次见面交流总有意犹未尽之感。

求真务实,指导教学。赵老师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令我感动。他反对形式,注重实效;他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多年的教学实践;他善于发现问题,更能立足学校实际;所以对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教研成果,对当地乃至全省体育教学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指导作用。我和赵老师曾一起合作完成过多项教研课题,我一直密切关注并认真研读他的研究成果,我曾把赵老师的《体育教材分群与教学策略取向》一文向全省体育教研员推荐,要求作为必读文章,认真学习,用来指导体育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人谦逊,真诚待人。赵老师为人谦逊,做事低调,不事张扬。一些了解赵老师的省教研室教研员提起他,都用“人品好,水平高”加以称赞。在和赵老师一起参加各种教师培训、观摩教学、送教下乡活动中发现,除了他的讲课与点评能引起听课教师的共鸣与好评外,他对教师尤其是对农村教师每次提问都认真解答的态度更是令人钦佩。真诚的对待每位教师,他更赢得了每位教师的尊重。

三、教研:用成果证明本职工作

在二十多年中学体育教学实践和不断反思的基础上,赵老师于2006开始,先后在《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期刊上发表了《扬弃还是抛弃》《探究还是接受》《预设还是生成》等系列文章,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2008年初,在参加一次全国体育教研员培训活动之后,他完成了《关于体育课程核心目标与多元目标的思考》(《体育教学》2008年第4期),提出了体育课程核心目标的概念,得到了我国学校体育界元老赖天德老师的赞同和支持。2011年,他在多年体育教学经验和思考的基础上,完成了《体育教材分群与教学策略取向》(《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第6期),该文分析了体能展示、技艺表现和攻防对抗等几种教材内容的鲜明特点,并针对其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建议,为深入研究如何针对不同教材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开创了新思路。同年,河南省体育教研员安排他在全省的一次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活动中做该专题讲座,引发了与会教师的同感和热议。赵老师在退休前这三四年还先后发表了《教材与教法分析的核心是什么》《体育课堂观察的视域、视角和视点》《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内容的思考与设想》《体育课改的当务之急是什么》《体育课改的必由之路在哪里》《基于动作技能差异性特征的教学线索与建议》《不同运动技能的共性技术及其意义》《价值多元 共存一体——论体育与健康课程四个学习方面的联系性》等二十余篇文章,显示了他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高度关注和深度思考。赵老师的教研成果无形中影响和激励了当地体育教师的教研热情,近年来,仅开封市区局属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中,已有十余人在全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上获奖或在《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期刊上发表文章。

对于他在教研中取得的这些成绩,赵老师说,这是一个体育教研员的本份,他只是做了他该作的本职工作。而选择一种热爱职业的态度,则是工作取得成就的关键。

罗德军(河南省安阳市体育卫生保健站):

赵老师一直非常热爱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他从当体育教师开始就非常注重学习,潜心研究学校体育工作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断用新的理论和知识武装自己。同时能够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他担任人教社的培训专家,多次到其他省份和我省各地去讲课,与会老师从他精湛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受益匪浅,他的课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和赞扬。

他对自己从事的体育学科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业务能力,具备较高的指导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理论、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在中小学体育学科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学术造诣,为河南省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赵老师近年来参加各种教师培训、观摩教学、送教下乡活动较多,在讲课与点评中,他对基层体育教学情况的熟知,对许多现实问题的独到见解和清晰思路,常能引起听课教师的共鸣与好评。“这次培训没白来”,“在基层干过就是不一样”,“我一直就是这样教的,但我却没能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这是老师们在听过他的讲课后较多的议论。

在许多青年教师眼中,赵老师既是一位长者,又是一位朋友和老师,他们佩服赵老师的人品学识,羡慕他的教研成果,喜欢他的谦和厚道,尊敬他的长者风范。

这就是赵超君老师,一位把职业当作事业、当作乐趣的基层体育教研员。

王玮(开封高中体育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赵超君老师热爱体育事业,对工作兢兢业业,善于思考、勤于总结,是深受老师们喜爱的一位体育教研员。他工作的特点表现在:

与人为善、以诚相待。他做人与做事都心存善意,诚恳待人,乐于助人、善于助人。有求必应,尽其所能,鼓励为主,恰当帮助体育教师成长。

钻研理论、业务精湛。因为有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他发表的许多文章对体育教师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形成自身独到的体育教学思想。

勇于接受新事物。他有年轻人一样的思维与好奇心,在自身多年积累的基础上融入新的理念,看似旧物却总有崭新的一面。

坚持改革,决不放弃。开封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兴于八十年代初,在其发展过程中曾有过波折,赵超君老师积极推广开封高中教改经验,我省多次在开高举办现场经验交流会,使开高成为我省高中体育教改的一面旗帜,为开高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崔海英(开封市31中学体育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提起体育教研员赵超君老师,我们市的体育老师几乎都有同样的看法:他学识渊博,发表的文章常以全新的视角站在专业前沿,所阐述的问题又多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他评课时常常一语中的,令人信服,我们都把每次的全市教研活动作为获取新动态、新思路的重要渠道。他心态平和,是体育老师的良师益友。我们写论文、做公开课时,遇到困惑总是向赵老师请教,他从不摆教研员的架子,有求必应,热情用心。他经常一人骑车到学校看我们上课,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而且总是以商讨的口吻让你自己察觉问题在哪里。他还及时向学校领导反应体育老师的劳累和需求,力争为体育教师改善工作条件。提起赵老师,我是发自内心的佩服!

黄河(开封市14中学、体育一级教师):

赵超君老师不论是人品、学识还是能力都无可挑剔,在我们地区享有盛名,是我们体育教师眼中名副其实的专家。

他为人谦和,待人亲切,非常喜欢帮助年轻人,每次见到他我都想多向他请教一些问题,他总是像拉家常一样耐心地解答,使我受益匪浅。每次和赵老师谈过话都能使我感到自己知识的浅薄,还需要更加努力的学习。我在赵老师的办公室里还经常能见到一些在读的博士生、硕士生慕名而来,请他指导课题研究,通过接触,他们也都对赵老师肃然起敬。

在我的眼中,赵老师是位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位和蔼的长者,是年轻体育教师的财富,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猜你喜欢
赵老师教研员教研
为赵老师点赞
我的 “蜡烛”老师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超级难写的字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