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
请以“温暖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作文的第一行;②贴近生活,关注体验,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姓名。
温暖的阳光
曾无数次想起,公交车上那个一脸童真的小女孩儿,她睁大那透亮的眸子,咧着嘴冲我笑。(①那微笑如一缕金色的阳光,照耀着我,温暖着我)。
记得那天天气很热,公共汽车上人也特别多。值得庆幸的是,我早早抢到了一个座位,然后悠闲地看起了小说。在我旁边坐着一个大约八九岁的小女孩儿。我看了看她,浓眉大眼,挺秀气的。她见我瞧她,冲我笑了笑,我不耐烦地转回了头,继续看我的书。
突然一个急刹车,我的脑袋撞倒了前座的靠背上,“啊呀,我的头!”我大叫道。正准备埋怨司机时,上来了一个约六十多岁的老头儿,他浑身脏兮兮的,衣服很邋遢,手中还拎着一个蛇皮袋。我初步判断他是个捡破烂儿的,车里的人见他上来都纷纷躲闪,原本就拥挤的车厢变得更加拥挤了。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一元钱纸币交给了售票员,然后走到了我的旁边,我顿时闻到了一股恶臭味。车一启动,那蛇皮袋碰到了我的腿,我感觉里面有什么东西在蠕动,吓得我一声尖叫。那老者歉意地笑笑:“别怕,是两头小猪崽儿。”我心里一阵翻腾,想吐。难怪那么臭!我扭过头去,有意识地往里挪了点儿,心想:“真恶心!”于是用手捂住了口鼻,将视线移到了窗外,心里巴望着快点到站。
又是一个急刹车,那个老头儿一下子倒在了我身上,我赶紧把他推开,忙检查自己的衣服弄脏没有。老头儿不停地向我道歉,我才懒得理他。这时坐在我旁边的那个小女孩儿开口说话了:“姐姐,爷爷不是故意的。”我白了她一眼。“姐姐,是你的错啊,如果你给爷爷让座就不会这样了。”她皱起眉头继续说道,“难道你们老师没告诉你在公交车上要给老人让座吗?而且姐姐你这么大了……”“说得多好听!你怎么不让啊?还来教训我!”我朝她低吼道。“你……哼!让就让,我是不会像你这样的。”说完她便起身离开了座位往我旁边走来。
这时,我赫然发现,她的左腿有毛病!那脚有很严重的畸形,她走路时明显的一瘸一拐。(②刹那间,我愕然了,对刚才的言行感到羞愧起来。)“老爷爷,您坐。”她拉老爷爷过去,老爷爷坚持不肯,但在女孩的执意坚持下最终还是坐到了我的旁边。此时,我没有任何恶心的感觉了,不!应该说是在女孩的感染下,我知道怎么做了。“坐在我身上吧!”我微笑着对女孩说:“好呀!”她看了我一眼,甜甜地笑了,轻轻地坐到我身上,我也笑了。窗外一缕金色的阳光照射在她灿烂的脸上,那一瞬间,我觉得她真的像个美丽的天使。
从那以后,再坐车时我都会主动给老人让座,是可爱的小女孩儿那阳光般的微笑照亮了我的心灵,教会了我用行动去温暖他人。(③我没有理由拒绝成为一束温暖的阳光,我想我会将温暖一直传递下去。)
(本文摘自网络)
贴近生活,关注体验,倡导“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努力实现“我手写我心”的作文目标。这是湖北省荆州市中考作文试题的鲜明特色,也是荆州市中考作文近年来的一贯主张。“温暖的阳光”这个题目,阳光暖心,诗意盎然,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彰显个性,挥洒才能。这个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1.化虚为实,意蕴深刻。这个题目,不单指自然界的阳光,更指生命的阳光、心灵的阳光,以“阳光”比喻生活中的关爱、成长中的幸福、人生中的启迪……写作中,要透过自然的阳光看到生活中的阳光、人生中的阳光、生命中的阳光,化虚为实,使文章立意深刻。
2.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如果在文中既写自然的阳光,又写生命中的阳光与生活中的阳光,会使文章情景交融,诗意盎然,意蕴无穷。自然的阳光可以是一个特定的诗意背景,是一种环境衬托,或首尾点染,或穿插文中,这样,心灵的“温暖”体验会更加真切。
3.构思精巧,细节精美。行文过程中,可以采用横式结构,叙写生活中老师、同学、亲人的爱如一道阳光直抵心灵,特别是获得阳光的过程与内心体验。可以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内心的温暖感受溢于言表,这样会更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
“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算是陈旧的选材。但考生却能“旧中见新”,在塑造小姑娘形象的同时,让“我”和小姑娘一起创设出温馨的结局,达到升华主题的效果。
一些老素材、老范例被写入文章中,很难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但事实上,不可能每个人在自己的文章中都能展示出别人意想不到的材料,不可能都避开一般思维所选用的材料。但如果能让考场作文“旧中见新”,也不失为选材的一大妙招。旧中见新,即在“旧”的素材中体现出新的韵味、新的意境、新的闪光点,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首先,在平凡的素材中可以创设新的意境。如以“家”为话题,大多数学生都要在文中历数自己在“家”中感受到的温暖与关爱:来自父亲的关心,来自母亲的疼爱……这未免显得太“旧”。一位考生以《我的家》为题作文,开篇先描述自己家庭的幸福美好,然后转写父亲因车祸去世,使完整的家成了自己和母亲两个人的“家”。虽然家不再完整,但自己在这个家中却享受到了比一个完整的家更多的爱——来自妈妈的无私的爱。
第二,对于人们熟知的材料,用当代人的眼光加以透视,用现代意识进行改造,或者从独特的角度切入,在常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挖掘出新的内涵,也不失为一种“旧中见新”的方法。如《我心中的诸葛亮》一文,先写诸葛孔明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再写诸葛亮错用马谡,写诸葛亮在阶级局限性的束缚下,不敢超越常规取代刘禅去开创蜀汉基业。这也是“旧中见新”的写法。
句①,生动形象的比喻,开篇自然点题,突出“阳光”的作用。
句②,“刹那”用词恰当,突出小姑娘的残疾给我带来的瞬时感觉,“愕然”、“羞愧”与之相照应。为后文“我”的心理变化铺垫。
句③,言已尽而意无穷,“温暖的阳光”将继续传递,主题得到升华。
这篇中考作文写了“我”一次乘车的经历。在“我”不懂事的年龄,一个纯真的残疾小女孩用她的实际行动打开了“我”的心扉,这个小女孩就是一束温暖的阳光。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选材贴近生活,旧中见新。“温暖的阳光”是一个富于诗意的题目。一些考生看到这个题目,竟然不知如何下笔,不知道怎样去把阳光表现得更“温暖”一些。考生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素材,在旧材料中添加新意,使文章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也更加突出。“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实在是一个“老掉牙”的素材,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视觉疲劳,但也一定想从文章中找到一些新意。考生没有让读者失望,文章中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画面:1.让座之前,出现了一个小女孩,而不是在“我”想让座而没让座,在进行心理斗争时才出现;2.后来上车的是一个老头儿——一个拎着蛇皮袋,蛇皮袋中装着猪崽的老头儿,这样的新意绝对来源于考生的实际生活,不是考场上的随意涂鸦之笔;3.小姑娘在“我”不让座时大胆指责“我”,“我”和她唇枪舌剑,最后小姑娘败下阵来,让出座位;4.“小姑娘”起身让座后,“我”发现小姑娘身有残疾,致使我感到羞愧至极;5.“我”在小姑娘精神的感染下,邀请她坐到“我”身上。这些画面的铺陈立刻使文章增添了诸多新意,体现出新的韵味、新的意境、新的闪光点,文章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二、描写手法多样,细节真实。一篇成功的写人记事文章,要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塑造人物形象。这篇文章中,考生成功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手法,使文章中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外貌描写揭示了人物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文中对小姑娘的外貌描写很简单:浓眉大眼,挺秀气的。虽然只有两句,却可以看出她的小学生身份;而“老头儿”的外貌就更加突出:浑身脏兮兮的,衣服很邋遢,手中拎着蛇皮袋。很显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
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文中“老头儿”只有一句话——“别怕,是两头小猪崽儿”,话语简单,却把“老头”的质朴表现得淋漓尽致;“小姑娘”的两声“姐姐”和一声“老爷爷”把她开朗、率真、热情、有爱心的性格特点表露出来;“我”在文中一“驳”一“请”两句话,把“我”的思想转变真切地展现了出来。
动作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为文章的主人公,小姑娘的动作描写较为突出:开篇“冲我笑了笑”,体现了小姑娘的天真,为后文做好铺垫;“皱起眉头”表现了她对“我”不让座的不理解,才有后文的让座;“走路时一瘸一拐”交代了她的身体特征,为“我”的思想转变铺垫。这些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向前发展。
三、情节起伏跌宕,引人入胜。这篇中考作文,虽然短小,却在行文中有对比、有冲突、有波折,有误会,有温馨的结局,可谓起伏跌宕,引人入胜。在文中,考生把“我”对老头儿的厌恶与老人的坦诚对比、“我”的娇气蛮横与小姑娘的正直无私对比、把“我”对老头儿前后态度对比,从而使三个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考生设计了精彩的“矛盾冲突”——“我”因嫌恶老头儿而不肯让座,致使与小姑娘争论起来,结果小姑娘“失败”主动让座,正是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小姑娘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凸现出来。而文章的波折,则突出在“让座”这件事上。老者上车,我本该让座却没有让,老者倒在“我”身上,引出小姑娘与“我”的争辩,最后,小姑娘在“我”的“威吓”下让出座位,却置“我”于难堪的境地。一个又一个波折使文章显得跌宕起伏。事实上,“我”并不是那种自私的人,“我”误以为小姑娘也是正常的孩子,所以在“我”看到她“一瘸一拐”后,立刻“愕然”,以致“羞愧”。但文章的结尾是值得“欣慰”的——“我”盛情邀请小姑娘坐到“我”的身上来,小姑娘爽快应允,这个“温馨”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
像《温暖的阳光》这样的作文题目,适合写成记叙文。这类表现“爱”的主题的文章写起来并不难,难的是让文章吸引人、打动人。选材陈旧、平铺直叙是很难得到高分的。所以,我们要在选材和情节设计上下功夫,选取新颖素材或能旧中见新,情节上可以设计一些波折,善于运用悬念、对比、烘托等手法,这样就会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