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习被思维、情感、创造、优美、游戏的光辉照耀的话,对于儿童来说,可以成为一件富有兴趣的、引人入胜的事。”在习作教学中,“照耀”学生写作的“光辉”是什么呢?通过作文实践,我得出了答案,那就是循环日记。日记短小精悍,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而循环日记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之上,又突破了作文的固定课时限制,无疑是一种写作训练有益的尝试。
一、设置规则,创新实践
所谓“循环日记”,就是由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分组轮流写作,不断循环进行的一种写作方式。在规则的设置上,我实施创新,让师生在积极合作中获得乐趣。
1.引进竞争,公平分组。全班学生分组后,通过竞聘确认组长,然后由组长选择组员。因为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突出的学生与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效搭配,达到了自愿组合又公平的效果。
2.创意设计,积极合作。每组成员共用一个日记本,为了更好的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要求各取组名、共写目标。为了让循环日记独具特色,每组同学各出奇招,积极表现。这样的运作,这样的设计充满着诗意、童趣,蕴含着孩子们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更体现着一种合作精神。
3.实行减负,师生同乐。“循环日记”的实施是在减负中做到了有效。每组共用一个笔记本,一周一循环、一评定;写作“解放思想”,让学生尽情发挥,畅所欲言,可以创新书写身边的人和事,可以审视自己的心灵,可以浅谈社会现象。
教师在批改中利用“罗森塔尔效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童真童趣”上,多给予肯定和鼓励。而学生在写作时,阅读他人日记,学习写作技巧,写下读后感受。老师在批阅、评改习作中获得乐趣,学生在阅读、体会、写作中成长,真正做到了师生共享写作乐趣,其乐无穷。
二、收获欣喜,期许无限
1.一石激起千层浪。活动伊始,学生热情高涨。小朱同学听了活动介绍,在“循环日记”中这样写道:“很期待这个活动,自己一时的感想不知道老师、同学看了以后会怎样点评呢?”阅读后,我写道:“可爱的你,我看了文章觉得你很会抓住自己一时感想写下来。相信你一定能写得一手好文章,相信你一定能让老师、同学惊喜。”
陶行知先生明确主张:“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同学们有的谈生活趣闻,有的写校园活动,有的叙同学情谊,有的议读书益处……
一年多来,大家保持着强烈的写作欲望,更难能可贵的是不少学生由此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写作当成一种需要,在竞争的基础上积极上进。“循环日记”为写作教学创设了一片勃勃生机,实现了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化。
2.小荷才露尖尖角。《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同学们抓住生活舞台,借助日记平台,尽情抒写感受。每次读到文章,我总惊讶于学生对事物的敏感、判断的准确和爱憎的分明。
小澄同学在蟑螂身上做足文章,写出了《螳螂大战》一文:“我拿出了螳螂的克星———拖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扔向螳螂。突然,螳螂使出了必杀计,胡须摆动,翅膀抖动,做出蔑视的姿态……”文章抓住螳螂与作者交战时的动作、神态,真实地再现当时的情景,语言生动有趣,读来韵味无穷。
3.横看成岭侧成峰。布鲁姆在《教育评价》中指出:“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在“循环日记”活动中,我们不仅需要教师对文章进行评价,还要求学生阅读之后进行点评。而评价应该多元化,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评点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来着手,吸收优点,摒弃缺点。
对于《午餐的狂想曲》,小芳这样写道:“文章开头很有趣,最后还写出了道理,值得学习。”小宇则赞美道:“你采用‘对比手法来衬托,真厉害。”对于《我心中的歌》,小韩关注情感,直接表扬:“文章很感人,友情第一。”小李关注文章结构,提出建议:“如果你关注文章结构条理,做到结尾点题,那不是更好?”
“循环日记”实行师生评点,共同进步,学生收获丰厚。“循环日记”激活了全体学生的写作兴趣,它启发了学生收集生活信息、领悟生活哲理的能力,培养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循环日记”实践一年多来,学生逐步踏入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能把读与写、写与评有机结合,让写作成为一种体悟,一种倾吐。“循环日记”这一新型方式为写作教学开拓新途径,践行“生活写作”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