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俭
近年来,笔者多次参与城区课堂教学抽查活动,到多所学校听课.应当说,随着EEPO有效教学的全面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彻底的革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不少课堂教学在高层次的追求上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是,在听课中,我发现数学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问题一:课堂为追求热闹,过分创设教学情境
一些数学课堂过多地创设情境,用“热热闹闹,高潮迭起”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主要表现有:
1.分组讨论造“热闹”
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但不分青红皂白,不考虑教学需要,每节课不论什么问题一律进行分组讨论,搞“合作学习”,那就不妥了.有些数学课,为了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教师讲授内容很少,授课时间不多,而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却越来越多.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对学生说“请小组讨论”.话音刚落,事先分好组的学生便凑在一起开始“讨论”(有个别学生根本不参加),整个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过一会教师检查“讨论”结果,各组代表向教师汇报“成果”.笔者认为,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非凡,收获却甚微.数学不同于其他科目,在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捕捉契机,该讨论则讨论,不该讨论的千万不要滥用.如果每个问题都非要让学生讨论,长此以往,就会阻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相反,真正需要学生讨论的问题,就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充分讨论,从而发挥讨论的实效.
2.以问代讲凑“热闹”
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满堂灌”现象,现在有些数学课堂取而代之的是“满堂问”.课堂教学离不开“问”,关键是如何设“问”,并“问”得恰到好处.一些教师片面追求问题的数量,认为学生回答问题越多越大声越好.其实,课堂教学中不是问题越多越好,如果问题设计欠合理、欠科学,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虽然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效果并不好.安静、有序、愉悦的课堂气氛才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所追求的.
3.满堂喝彩唱“热闹”
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良好表现,教师应给予情感激励,对学生的上佳表现给予首肯和褒扬,对后进生的进步尤其应给予鼓励和奖赏.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是我们一贯大力提倡的.但在听课过程中,笔者看到的却是一味地表扬:“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行”等,有的课堂甚至出现学生拍台“鼓励”的现象.在某一节公开课中,有一位学生表现出色,教师的问题他总抢着回答,教师也特别照顾他,结果他得了4次“你真聪明”的表扬.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给予这样过于“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可实际上这种缺乏深层次指导和千篇一律的表扬,学生都听腻了,时间长了,学生也就会失去新奇感,会变得“麻木不仁”,而这些表扬也不再起到任何激励作用.
问题二:屏幕代替黑板,过分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以其声形并茂、图文兼顾、动静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大容量、直观性强的特点深受师生欢迎,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了使抽象的、枯燥的、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而引进的.但在课堂教学中如不恰当使用多媒体,就会带来课堂的“异化”——大量挤占课堂空间,课堂也成了“人机对话”.有的教师一节课下来不写一个字,该写的全在屏幕上,这种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课都要用多媒体教学,况且,制作课件需要花费教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过多地应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把“板书”搬上了屏幕,舍弃了传统的“粉笔+黑板”,使课堂中师生达成共识的、需要以精练的文字表述的内容,被教师设计好的机械的、呆板的画面所代替,失去了原有的灵活性、保留长等特点.评价一节课是否上得好,不是看教师展示多媒体得好不好,而在于教师教得好不好,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得好不好.
问题三:把公开课当成作秀课
现在有一部分数学公开课成了作秀课,为了达到“天衣无缝”的预期效果,有的教师在课前进行过“演练”、专家“会诊”.例如,某中学为了迎接上级领导和专家对本校课堂教学成果初验收,提前1周要求教师开始备课,运用所有资源和办法请其他学校教师指导和“会诊”,并多次演练.上课的学生也是临时从两个班中选出,结果被某专家定为“华而不实”.其实,一堂真正的好课绝不是作秀课,它应美而不空.数学课不同于其他课,它有其自身特点,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并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做到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这样的课才是好课.
当然,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其他的问题,但以上的问题较为普遍.笔者认为,自然的、真实的课,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师应重视上述共性问题,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构建自然、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