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宇恒
摘要:本文探讨了笔者在参加教育工作的十三年里,归纳总结出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旨在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经验;工作状态
参加工作至今已有十三个年头,其中有一半的时间担任班主任工作。一直感觉努力向前赶,几乎没有时间停下来好好思考过。直到这一两年,笔者静下心,仔细想,作为一个班主任,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工作是有效的?
说实话,从前的笔者是颇为自信的,感觉自己对教育工作、对学生一心一意,充满了热爱,这样的话,怎么会做不好呢?
但有时,现实却令笔者困惑,有的时候笔者也意识到:“班主任,仅仅有爱是不够的。”
关键是,我们对学生的爱,对教育工作的爱是什么方式呈现的?作用在什么地方?
笔者作为一名班主任,温存亲切有余,富有想象力,但性格散漫,毅力不足,情绪化,这实际上是大忌。
什么是对学生的爱?痛定思痛,笔者认为对学生最大的爱便是负责任,负责任具体到一个字,那就是“严”。
“严”意味着对学生严格要求,应当尊重,爱护学生,但情绪化的心软和纵容便会导致学生惰性的滋长,严格要求使学生收敛自我。时时抱怨学生习惯差,基础差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面对这样的学生,严格要求便是要把他们这十年为养成的良好习惯养成起来,若是学生个个都好,班主任一说便是万事大吉,那还何必来我们这里呢?
“严”意味着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亦是一种爱和责任的体现,第一,只有对自己要求严了,才能更多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学生才能得到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第二,只有对自己要求严了,才能时时将学生、班级挂在心上,把自己说的话,定下的规矩牢牢记在心里,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时时关注;第三,只有对自己的要求严了,才能为学生做出表率,学生是敏感的,他们潜意识会模仿服从班主任的影响。
“严”还意味着师生之间的一种默契。其实,班主任如果真正严格要求学生,真心地为学生付出,学生不会怨恨班主任的严厉,反而会衷心地佩服、理解。学习进步了,学生就会真心敬服,这时“严”会形成良性循环,在学生中造成影响,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氛围。
班主任的工作核心是“爱”,这种爱是以“严”的方式呈现的。“大爱无言”,我们不用说些什么,严格要求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踏踏实实地去做好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日、每一学期。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严格从一个细节做起,把每一个学生都拖上马,再送一程。
笔者认为,自己尽管已有六七年的班主任经历,但说实话,更多的是凭借感性,经验在工作,缺乏理论的总结与理性的思考,遇事主要靠直觉,职业的敏感与感性判断,缺乏高层次的认识。这样,暂缺去进行工作还没问题,但要谈到优秀的表现和出色的成就,则相距太远。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中一定要富于理性,换句话说,要及时总结、整理经验、富裕教育智慧。在认真反思之后,笔者认为,年轻教师在工作中往往存在三种误区:
第一,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职能认识模糊。班主任工作的职能主要分为两大块:管理和德育。青年教师犯的一个错识,就是把这两者完全混为一谈,其实,这两者有互相辅助,甚至交叉的成分,但从根本上来说,却是各具特点的。管理工作重在“科学”和“严格”,而落实在认真。
班主任工作亦如此,有奖有罚,班主任要细,眼要尖,腿要勤,执行措施要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学生才无话可说,也不必废话,德育工作却要“春风化雨”“以身作则”(这一点内容以后再谈),去感染,感动学生,万不能以管理代替德育,或以德育代管理。两者相辅相成,混合二者只会导致混乱,无措和不专业。
第二,工作中过重视局部,忽视了全局。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专业知识过硬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尚属合格,但作为一名班主任(教育活动的基层管理者)则格局太小,缺乏战略眼光,班主任应该爱学生、负责任,但对学生最大的爱是为他的将来负责任。作为一名班主任,你要培养怎么样的人?应具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怎样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对自己的生涯如何规划?这些问题,很多人却思考不多,有些教师大谈和学生斗智斗勇,但学生不应该是我们的假想敌,也不仅仅理想化的把他们看作“朋友”,学生是“人”,应培养他们作一名有尊严,又思考能力的公民,这才是方法。作为班主任,固然要采取很多手段,方法,去进行管理,但更要提供一种氛围,有战略思想,将学生拉上“做人”的正确道路,让其理性的自我思考、发展,不能完全将他们当成“小玩艺儿”,“小孩子”去随意搓扁揉圆,即使以“爱”和“责任”为借口也不行。
第三,在教育工作中,不仅要研究学生,亦要研究家长,我们总希望家长是同盟军,但其实,大部分家长只能做到是“中立国”甚至会拉后腿。以前遇到这种情况,笔者会愤怒地无法自制,但其实,认识各种各样的、学生的问题往往反映家长的问题。因此,不能将这个问题简单化,我们应当努力去探寻、思考解决的办法。
十二年来,笔者深深地感到,“教育不是万能的”。有时,会有深深的无力感,但笔者又懂得“教育是无所不能的”。这看似矛盾,可令人迷惑的是笔者对这二者都深信不疑。
正如道教所说,“上善若水,“教育或说德育即像水一样,看似柔和无力,但却无孔不入、无坚不摧。作为一名教育者,笔者认为应有如下状态:
一、保持心灵的纯净、宁静
要争取让看待名利,可以说,内心不纯净,没有一块宁静之地的人,没有一点“理想主义”倾向的人做不了一名好教师。作为一名教育者,要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不能轻易被挫折、失望打倒。笔者很喜欢这句话,“原谅一万次再多一次。”相信自己的执着会在被教育者的心灵中埋下一粒种子,而且定会生根发芽。
二、要承认自己和学生的不完美
人,不可能是完美的。笔者认为,不可能以道德上的完人的形象自居,富于人性的形象,富于人性的管理和要求,不是需要的,而是必须的,否则,只能招来学生的怀疑,嘲笑和反叛。记得一点,:参差多态乃文明的最佳形态(罗素)要善于思考质疑,同时也鼓励学生质疑“吾爱吾师,耽误更爱真理。”在教育活动中,最关键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思考的能力,而思考能力在非人性化的状态中是不能产生的,首先得承认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平等主体,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培养思考能力。我们都是“不完美”的。
三、要注意自己的生存状态
教育者生存状态的不自然、非健康,会对学生有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生存状态,以便能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学生。
最后,笔者对此作一总结: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目前,有两点是笔者所深信的:在管理上,要科学、负责,“智者不惑”在德育上,要提升境界,以身作则,春风化雨地去影响学生,牢记“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