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行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2013-04-29 23:46王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王萍

[摘要] 目的 探讨强化行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方法 荥阳市卫生防疫站门诊于2012年5~9月收治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二组均按糖尿病的诊疗常规选择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并进行糖尿病教育和行为干预。在此基础上实验组要求家属同时参与并督促患者行为干预措施的落实。 结果 治疗12周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的总达标率分别为81.7%、46.7%,实验组较对照组血糖达标更为显著。 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的强化行为干预对血糖控制作用明显。

[关键词] 强化行为干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5-207-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在环境因素的触发下发病。病因的复杂性、治疗措施的综合性和治疗的个体化,都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以达到良好的包括血糖在内的代谢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对血糖控制尤为重要[1]。而患者健康行为的建立常常不能自觉形成[2]。家庭环境尤其家属对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建立的影响尤为重要。鉴于此,荥阳市卫生防疫站门诊2012年5~9月收治新发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强化行为干预对血糖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门诊2012年5~9月收治新发糖尿病患者60例。入选标准:(1)经临床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2)无严重并发症;(3)非文盲,本人知情同意;(4)实验组须由家属陪伴,且家属有能力帮助、监督、促使患者进行有效行为干预。入选病例共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0~60岁,平均(49.0±4.6)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32例、初中28例。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比较异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按糖尿病诊疗常规选择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均系统接受糖尿病行为干预指导,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饮食平衡、运动疗法、定期血糖监测。在此基础上同时邀请实验组患者家属参加,家属帮助、督促患者落实行为干预,即给予患者强化行为干预措施。

1.3 强化行为干预内容

1.3.1 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 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的病因、影响病情的因素、糖尿病治疗的措施及预后等知识,帮助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的科学认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主动性。

1.3.2 饮食平衡 将饮食知识及饮食记录方法、食物成分表、食物热量交换法等告知患者及家属,并能够实际操作。提高患者及家属自我饮食管理能力,达到患者饮食均衡,控制热量摄入。

1.3.3 运动疗法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体运动处方。指导患者及家属详细记录每日运动强度、时间、频率,计算每日活动热量消耗。自我评估运动前后的表现,观察运动效果。患者在家属的帮助督促下,进行长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1.3.4 定期血糖监测 教育患者及家属学会自我监测血糖。自己检测三餐前、后2 h及睡前的血糖波动,绘制血糖月波动图,了解血糖变化与饮食、运动、药物用量的关系,分析查找血糖不稳定的原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4 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经治疗12周后,分别检测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观察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的达标情况。

1.5 评价标准

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的标准[1]:空腹血糖<6.39 mmol/L(115 mg/dL)、餐后2 h血糖<7.8 mmol/L(140 mg/dL))为血糖达标。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x用()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实验组的空腹及餐后血糖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謝性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在环境因素的触发下发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模式的改变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不仅提高生活质量,还可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降低血脂,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4]。对糖尿病患者行为干预,可帮助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改善血糖水平[5]。而患者个体由健康的知识和信念转化为自觉的健康行为,不仅需要个人强大的意志力,更需要周围环境的支持。

表1的统计数据提示实验组12周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控制总达标率为81.7%,对照组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总达标率46.7%。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精确降糖效果显著,能很好地实现空腹及餐后血糖的控制。实验组仅仅从患者家庭环境的支持以取得明显的临床效益。同时也说明患者个人健康行为的建立需要有环境的支持和约束[6]。环境的建立不仅局限于家庭,更需要政府倡导,全社会动员,才能更好地预防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出现,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惠芬,迟家敏,王瑞萍.实用糖尿病学[Μ].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2-178,323.

[2]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Μ].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40-44.

[3] 马学毅.糖尿病防治指南[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6.

[4] 李秀钧.胰岛素抵抗综合征[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7-123.

[5] 胡晓云,张庆军.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实用方法[Μ].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06-317.

[6] 立群,梁田,魏岱琳,等.认知行为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7):591-592.

(收稿日期:2013-01-07)

猜你喜欢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中医特色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价值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探讨
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用于急诊糖尿病患者救治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
评价大型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分析
健康体检中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观察分析及护理体会
糖尿病患者食用无糖食品的现状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