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文娟
5月初,公安部公布了在“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中侦破的10起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江苏无锡公安机关打掉一特大制售假羊肉犯罪团伙。犯罪嫌疑人从山东购入狐狸、水貂、老鼠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添加明胶,胭脂红,硝盐等冒充羊肉销售至苏、沪等地的农贸市场。此次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63名,捣毁黑窝点50余处。现场查扣制假原料,成品及半成品10余吨。
相信不少人看到这则消息后都很有感触。一方面,之前关于假羊肉的种种耳闻,在这刻得到了确证,而且比之前爆料的用鸭肉及猪肉等下角料制成的假羊肉还让人心寒,老鼠肉竟然也上了“台面”。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家现在对食品安全事件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在这次打击食品犯罪的专项活动中。国家着实下了决心和狠心。
现在,对于食品安全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各方已有了明确的态度,也采取了严厉的打击行动。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思考究竟如何保卫餐桌上的安全?因为食品安全问题不仅需要这种专项打击行动,更需要的是一种制度化保障和常态化监管。而且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要想鉴定羊肉的真伪,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仅检测一环既缺乏相关技术手段。也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鉴于此,希望该事件能够促使国家相关部门对整个羊肉造假事件进行彻查,一方面尽快弥补羊肉的技术检测空白和国家标准空缺,希望能从继欧盟“马肉风波”后执行的肉制品DNA检测上得到启示;另一方面继续对食品安全事件重拳出击,绝不手软。不但要对不法分子加大惩处力度,还要对监管失职者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