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浯玥
【摘要】贯彻课标精神,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转变教学模式,活跃授课过程,努力启迪和引导学生实现“三大转变”,即彰显审美个性,变单一思维为多样思维;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变刻板思维为生动思维,使学生在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中得到全面的素质化发展,从而达到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积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彰显 思维 审美 个性 创新精神 创作热情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38-02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在长期的美术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启迪并发现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就是要不断改革课堂模式,活跃课堂的形式和方法,在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过程中引导并激发学生自主实现“三大转变”,即大胆地彰显学生审美个性,强化学生审美感受,变单一思维为多样思维、平面思维为立体思维;充分发挥学生首创精神,强化学生现代意识,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循规思维为创新思维;全面激化学生开放意识,强化学生开拓精神,变刻板思维为生动思维、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努力培养学生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在审美观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格品德和身心健康诸方面都得到显著提高和全面发展。
一、彰显审美个性,变单一思维为多样思维、平面思维为立体思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不同的理解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诸如《挑战大师》之类的欣赏课,在引导学生欣赏大师作品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大师的作品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请学生把自己眼中的作品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大家听;或就作品的某个表现角度(如构图、色彩)发表个人对作品的理解。
二、强调自我体验,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循规思维为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放飞想象的翅膀,充分地自我感受、轻松地自由体验,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对材料的直接接触和反复尝试,帮助他们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美术创作的技能技巧。比如,在美术手工课里,我从来不主张学生依葫芦画瓢,对于采取什么形式、用什么材料、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组合······都不做统一规定,而是不断开发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诸如: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稻草,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黄豆、绿豆、芝麻及树叶等均能带入课堂。学生对于此类材料非常感兴趣,通过对材料的反复触摸、把玩、尝试、研究和探索,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中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都有各自不同的性能特性,可以在作品中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同时,在制作步骤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制作方法,从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到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在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和异彩纷呈的表述中,无不喷射出激情的火花,无不跳跃着智慧的光芒,从而真正做到将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轻松的体验和钻研的精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创新表现,变刻板思维为生动思维、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艺术学习的目标之一是训练并实现学生的开拓性创作活动能力的发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应该以激活、唤醒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作能力为目的,同时注重学生开放创新、与时俱进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与众不同的东西,而是以热情和赞许的态度,保护学生的大胆创新精神和审美意识的萌芽。在与学生的教学互动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不管学生的作品是精致还是简陋、是鲜艳还是单调、是夸张还是平淡,每幅作品都必然有其闪光之处,有其内在的创意萌芽,它们都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在作业讲评时,我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得意之处,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而后多肯定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一面,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充分表现美的欲望,同时为学生充分彰显艺术个性提供广阔而崭新的创作平台。例如,我曾以“美丽的上饶”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创作,课前我先布置学生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对自己的周围环境进行认真细致地欣赏观察,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感受,畅谈想法、抒发情感,说出自己认为上饶哪一处景象最美?结果,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特点和个人爱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相径庭:有的说琳琅满目的商品体现了家乡繁荣昌盛的美;有的说整洁宁静的沿河路反映了悠闲舒适的美;有的说绿荫合抱的森林公园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有的说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和来往如流星的车辆展示了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美。我对于学生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并尝试着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展现出来:可以用海报的形式宣传咱们上饶、也可以用漫画的形式表现美好的生活、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反映身边的趣事。在材料上也提倡推陈出新,鼓励学生只要自己能想到的材料均能派上用场。结果,学生的作品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表现得非常生动、活泼、丰富而又带有浓浓的稚趣,充分地表现出家乡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美。因此我深刻地感受到只要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他们的创新精神就必然会得到充分地发挥;创作激情就必然会得到尽情地喷发;艺术个性就必然能得到大胆地展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然得到全面的提高。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珍惜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的个性彰显,爱护学生的创作激情,挖掘学生的探究潜力,拓展学生的发现空间,培养学生的美学兴趣,引导学生的实践体验,增强学生的全面素质等等,所有这一切,对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美学素养、道德升华以及个性的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我想,这或许正是我们注重创新精神,强化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中国中小学美术》、《少儿美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