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2013-04-29 22:23:13刘子元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3年5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校园生活健康成长

刘子元

【摘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建构学生健康而又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孩子们的文明习惯、思想品德、学业等方面将会有明显的改观。在校园里,如何引导学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我一直摸索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教育 校园生活 健全人格 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08-02

对于学生而言,校园生活是课堂教学引导下的个人生活不断展开和提升的过程,是学生生存状态的积极展现、不断充盈和丰富的过程。因此,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在校园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对学生健康成长及健全人格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学校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关注学生的校园生活的质量:

一、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

教育安全是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的要求,教育安全是家长的期盼,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学生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从最近几年多次发生的学生人身安全伤害事件,再到最近颇受关注的校车事故,这些校内外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不仅使孩子的家庭受到极大的伤害,也对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带来影响,使得如何保护好学生的生命安全,不仅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也是学校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保护学生安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提升学生对于生命意义和境界的理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其次,对于在校或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之中的学生,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安全。再次,在危急时刻,教师要挺身而出,须先保证学生的安全,不得擅离职守。

关心学生健康包括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

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就是要求我们教师不能侵占学生的休息(增加作业量,延长上课时间等)、娱乐以及体育锻炼的时间,对生病的学生要给予关心。

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应注意两点: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心理变化。不能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就要我们老师和家长要多沟通、多交流,以便及时、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二是关注学生特殊时期的心理状况。如青春期、毕业期、家庭变故等。

在安全问题上,学校领导、教师多一份责任心,学生就多一份安全,家庭就多一份幸福,学校就多一份和谐,社会就多一份稳定。

二、关心学生的物质、精神生活

中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师应与孩子父母一起共同教育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而不能养成浪费的习惯。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贫困家庭的现实存在。我校虽然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仍有相当部分的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在读。尽管国家、社会、学校都有相关措施为其给予了不少帮助,实际上该部分学生更需要的是精神上帮助,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能够融合到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关心、鼓励以及自信心的提升,使学生勇敢面对家庭逆境,克服困难,增强生活的勇气。据此,我们应及时、充分了解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状况,并请其父母配合学校教育要求,从而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地发展。

学校应关注学生精神生活的需求。在精神文化领域里,还存在披着各种外衣的不良价值观念,往往使人难辨美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恰当的方式加以引导,用健康的文化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实践证明,精神富足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强,他们大多心胸开阔,性格开朗,不易被生活工作的挫折和困难吓倒,更不至于因为一些打击而做出极端的事情。

我认为,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

三、用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度遭到排挤和消解。我们有不少学生受不良文化的影响,迷失了方向,甚至误入歧途。如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出入于歌舞厅,结交不良朋友,不仅耽误了学业,也让孩子的父母苦恼不已。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名著,多读经典,用前辈所创造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自己。经典名著是一个映照人类历史的镜子,它涵盖了生活的全部要素:艺术、科学、道德、哲学、自然、地理等。经典名著是浓缩人类精神的宝库,里面囊括着人类的各种品质:仁爱、孝亲、责任、情操、善良、勤劳、坚韧等。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良师益友对话,可以引领学生的心灵走向人类灵魂的高地,将学生培养成为胸襟开阔、人格健全、品格高尚的现代人,不仅能“独善其身”,而且能“兼济天下”。而读一本不健康的书,则于心灵有害,甚至会影响学生一辈子的幸福。

无数事实表明,人的品位、情操和修养,常常得益于求学时期的读书经历。只有用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滋养孩子们的心灵,才有助于他们成长为祖国的栋梁,去创造一代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四、追求学习的快乐和教育的幸福

学习需要刻苦,但绝对不要痛苦。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我们不能忘却的是,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学生。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面对学生渴望求知的目光,我们由衷地感到了一种教育的幸福。

一个好的老师的爱心与责任心,能让学生感受到内心的温暖与阳光。幸福需要教师爱的暖流来传递,没有教育的爱就没有教育真正的幸福。我们从教育前辈的言传身教中感受到了这种爱的教育。我们也应该将从教育前辈中感受到的这种爱的暖流传递下去,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教育的幸福。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我们应关注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使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健康地成长,能够自由发展自己的个性、天性以及特长,并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追求真理、追求美好、追求善良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张天宝.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J].2007,03:62-65+71.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67.

[3]赞科夫.课堂上的生活[J].教育研究.1980,(1).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校园生活健康成长
校园生活里的尴尬事
好习惯伴你健康成长
儿童时代(2022年2期)2022-04-19 11:12:54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4
让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00
校园生活的幸福密码
学生天地(2020年12期)2020-08-25 09:16:38
爱上劳动,开启幸福校园生活
学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38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8
欢乐的校园生活
中国火炬(2015年2期)2015-07-25 10: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