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雯
教育学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大自然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有趣的活动场所。自2005年以来,我园坚持组织幼儿开展远足活动,在快乐远足学习中,我们合理地利用大自然的独特魅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养料”,开展语言活动和游戏,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中,快乐学习语言,使其语言得到快速发展。近八年的远足活动综合教育实践表明:大自然不愧是幼儿学习语言的美妙课堂。
一、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开展语言活动
在远足活动中,我们充分挖掘、利用大自然的资源,有计划、有目的地制定学期远足语言活动方案,并灵活地、随机地生成语言学习活动。
(一)根据大自然的季节变化,生成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
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是微妙的、丰富的,如:“春雨”、“秋风”、“夏花”、“冬雪”,都能给孩子带来无限地联想,产生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在阳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天里,我们生成了“找春天、说春天”、“春晓”、“春雨”、“春天的秘密”、“春天的故事”、“创编儿歌——春姑娘的礼物”等语言活动。其中在开展“春姑娘的礼物”儿歌创编中,老师先引导孩子去观察春天的景物,大家再畅所欲言讲出各自找到的春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如:茵茵说:“五彩缤纷的花是春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东东说:“活泼可爱的小青蛙是春姑娘送给庄稼的小卫士”;阳阳说:“小鸟的翠鸣声是春姑娘送给我们最好听的音乐”;玲玲说:“这春天的景色是春姑娘送给我们最美丽的画”……就这样,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儿歌就自然而然地创编出来。
炎热的夏天到了,树上知了的叫声、池塘里的荷花和青蛙等引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又生成了“说夏天”、“夏天里的池塘”、“夏天人们的活动”、“夏天的客人”等语言活动。
在丰收的季节里,小朋友唱着“秋天多么美”的歌曲,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金色的秋天……孩子们和老师围坐在草地上,感受落叶的灵动与美妙……生成了“秋天的景色”、“我爱秋天”等语言活动。
在寒冷的冬天里,老师让孩子去观察冬天的景物,他们会发问:“冬天的风吹得我好冷啊,昆虫哪里去啦?”、“我听不到小鸟和青蛙的叫声了”、“哦……小草都变黄了,它还会变绿吗?”这些问题都成为我们生成语言活动的内容和教材。
通过让孩子们认识、了解、感受、讲述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不但使孩子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经验,发展了语言能力,还使孩子们体验到大自然四季轮回的奥妙,激发孩子对大自然无限的遐想。
(二)充分激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语言学习
感官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
1.通过直接感知,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社会和大自然是幼儿学习语言,丰富词汇的“活教材”。有研究表明:利用户外大自然引导幼儿讲述,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效果远远超过课堂上利用图片等引导幼儿讲述。因此我们十分重视组织幼儿接触大自然,注意抓住瞬间的自然变幻,随机地指导孩子观察。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摸一摸、问一问、说一说等,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语言学习。例如:春天,万物复苏,可带孩子到田野里寻找春天,观赏桃红柳绿的自然美景,感受春天的盎然生机。让孩子们在观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嫩绿的叶子”“绿油油的麦苗”等,相应地丰富了词汇。我们还带幼儿种植,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比如在松土过程中,我们让孩子赤足走在泥地里,孩子们边走边说:“有的地方土很硬,有的地方土很软”、“踩上去有点痒痒的”、“软的泥像橡皮泥”……幼儿很自然地就用语言表达出来了。幼儿生活经验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幼儿在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2.在大自然中开展“听、说、创”三字语言教学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的语言,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大自然既充实了孩子说话的内容,又为他们创设了说话的情境。
(1)听,学会倾听。
为幼儿创设很好的倾听环境,培养幼儿认真的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首先要学会听,准确地听,可以有教师和幼儿共同发现和创造的自然环境,让幼儿听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动物昆虫的叫声、雨声,让幼儿听后模仿、想象,并讲出他们的声音好像在说什么。在倾听的大自然里,孩子们说着自己的悄悄话,他们互相倾听着。下细雨时,我们又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倾听着“滴答滴答”的雨声,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着大自然美妙纯净的声音、丰富的色彩、以及各种奇异的变化,有的小朋友指着天空说,“雨从天上落下来,像一条条细线”、“像面条”、“像头发”、“下雨时小鸟也出来唱歌了,因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开心”、“下雨了,小虫要跑回家了,因为他们没有伞”、“树叶可以当伞,这样他们不怕雨了”。
(2)说,学会说话。
教师要多给幼儿说话的机会。爱说是幼儿的天性,孩子们常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或是大声争论着某件事。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说出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见解。而远足活动使幼儿有更多交往的时间和机会。例如:在进行“找春天”的活动中,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去“找春天”,他们你一问,我一答地说,你找到了什么?我找到了美丽的花蝴蝶。我发现了小蚂蚁在搬家。我发现树上长出嫩绿的叶子了……这种形式使幼儿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丰富词汇,增加了说的时间和机会,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3)创,学会创作。
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学习语言,丰富词汇的“活教材”,运用户外大自然引导幼儿讲述,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都得以充分的发挥,效果远远超过课堂上。当大自然映入孩子的眼前时,他们情不自禁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还会有所发挥。教师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在散步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观察,查找。当散步时,孩子们会看到树叶从树上飘下来,这时的孩子会说“树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树叶宝宝长大了,他要离开妈妈的怀抱自己生活了”、“树叶要到大地上找朋友了”、“五颜六色的花是春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美丽的小燕子是春姑娘送给庄稼的小卫士”、“小鸟的翠鸣声是春姑娘送给我们最好听的音乐”,“这春天的景色是春姑娘送给我们最美丽的画”,孩子们无暇的想象是多么美好。
“听、说、创”三字法的有机运用,使幼儿的语言丰富多彩,孩子们敢说、爱说、多说、会说,他们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优化语言活动中的提问,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优化语言活动中的提问能激发孩子求知欲,教师的提问抓住孩子们熟悉的大自然和生活中的材料。如:在春天里我们会问“春天来了,看谁能发现春天的奥秘”,孩子们会回答:“老师,我发现柳树发芽了,桃花开了,池塘里有许多可爱的小蝌蚪在游来游去”。此外还要鼓励双向提问:比如问幼儿:“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呢?”这样可以使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大自然的活教材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一)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主动性得到较大的提高
多领略一些自然美,有助于开阔幼儿的视野、积累生活经验,增长知识。无论是一朵花、一棵树,还是一座山、一条河,都是幼儿学习知识、学习语言的活教科书。在大自然中,通过对山川湖海、花鸟虫兽的神奇变化的观察,孩子们还常常会想到说到日月星辰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诱导他们展开探索的翅膀,产生揭示大自然奥秘的强烈欲望。同时美丽的大自然让他们赏心悦目,使他们自然而然有感而发,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促进智力的发展。
(二)孩子自信心和大胆讲述能力得到提高
幼儿的自信心必须通过自身主动、充分的活动才能发展起来。幼儿只有参与实践活动,动脑、动手、动口,才能掌握知识,学会新本领,发展聪明才智,增强实力,这是提高自信心的根本。只有实践活动才能为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强化其自信心。幼儿在积极的讲述活动中,他们能够发现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是个对别人有用的人,自己是多么得了不起。例如: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是对幼儿有着无比吸引的实体教材,教师在远足活动中结合大自然的具体事物向幼儿提出符合幼儿能力及兴趣的问题,由浅到深,从提问到抢答,循序渐进。在提问活动的前半段,我们向幼儿点名提出较简单的问题,如“春天里有哪些常见的昆虫”,“春天里有哪些常见的花卉”等等。幼儿通过对简单问题的回答,既能带动气氛,同时大大提高幼儿的自信心。通过前一阶段点名提问,幼儿的自信心得到大大地提升后,教师再向幼儿提出较能提高幼儿表达能力的问题并要求幼儿抢答,如“你们在春天里找到了什么”、“你们为什么喜欢春天啊”。通过提问环节,既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又结合幼儿的自身感受提出对大自然的看法,大大提高了幼儿大胆讲述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不仅能增长他们的知识经验,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能丰富幼儿整个的精神境界,培养他们真、善、美的心灵,在他们的幼小心灵中播撒着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种子。
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吧,那真是孩子语言活动的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