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资源班班通:从建设汇聚到创新应用

2013-04-29 21:02杨现民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班班通资源建设资源共享

杨现民

【摘 要】优质资源班班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三通两平台”工程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生态学视角出发,分析了优质资源班班通的价值和意义,指出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需要采用共建共享和公建众享相结合的方式,并以“有效整合、协同创新”为指导理念,对中小学教师应用班班通优质资源的方式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教育资源;班班通;资源建设;资源共享;资源应用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5-0018-03

“班班通”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1]丰富的教学资源(含各种学习工具软件)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没有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就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更难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探究,也难以改变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2]优质教育资源必须顺畅到达班级,才能真正发挥优质资源对教学变革、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因此,优质资源班班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优质资源为何班班联通、优质资源从何而来和优质资源如何应用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期望能对一线中小学教师深刻把握优质资源班班通的内涵和应用思路提供一定的指导。

优质资源为何班班联通:生态学视角分析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的分布、多样性、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和外界环境交互的科学。[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动态平衡性、连通性、可持续进化等特征。班级资源库、校本资源库、区域(省、市、区)资源库和国家教育资源云平台不应作为一个个封闭的生态系统存在,而应通过有机组合形成更高层面的开放学习资源生态系统。封闭生态系统由于缺少信息流通,将形成一个个缺乏进化能力的资源孤岛。各级资源库系统之间通过资源共享与传递实现相互连通,方可维持整个资源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和持续进化。

“班班通”工程的重点是解决“通”的问题,而“通”的内涵包括网络连通、资源流通、学做融通、人际沟通及教师精通,只有如此,才可“经络畅通,应用自如”。[4]在这五“通”中,资源流通尤为重要,实现优质资源的班班联通是“班班通”工程的重要内容。班班通工程推行过程中基本实现了网络连通,而资源的流通和共享仅限于有限范围内,没有形成开放的资源生态和有效流通的机制。此外,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没有形成“以建促用,以用带建”的循环链条,导致资源应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更新速度缓慢。

从生态学视角来看,优质资源班班联通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每个班级组成一个个小的资源生态,唯有班班资源生态的联通与融合,方能促进整个资源生态系统的和谐、繁荣与发展;(2)课堂教学是资源应用的“主战场”和教育变革的“主阵地”,优质资源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卫星、电视、互联网等)递送到班级,支撑教师的创新教学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3)发达地区与西部偏远地区学校之间的优质资源班班联通,将大大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助推教育公平的实现。

优质资源从何而来:共建共享,公建众享

优质教育资源的班班联通需要坚持开放共享的理念,建立合理、可行、有效的资源建设与分享模式。我国的教育资源建设在经历了早期无序的自发建设之后,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以“共建共享”模式为主。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即一定范围内的教学组织,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的原则,组成联盟,对联盟内分散的人力物力及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规模化运营,以此提高教育资源建设质量,减少重复建设,降低建设成本。[5]教育资源的建设主体应当多元化,学校、图书馆、政府机构、出版社、企业等都可以参与其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明确提出要探索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也有了新的形式,即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教学资源库。通过信息化教室形成数字化学校教育云,继而扩展至市(县)教育云,最终建立公共教育资源与数据的云服务中心,实现公共教育云资源的构建。[6]云资源库在整合资源、共享应用方面的强大优势,可以在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地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共建共享模式的不足在于,建设后的资源“共享”往往被限定在共建组织内部,所建资源不能被广泛共享使用。因此,有学者提出“公建众享”的资源建设模式,即由政府通过国家财政拨款提供建设资金并主导组织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后的信息资源原则上不加限定地供人民广为享用。由于经过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和层层选拔,可以保证资源的质量,减少重复建设;又由于是政府出资,可以让建设的优质资源在最大范围内得到共享。公建众享模式可以有效弥补共建共享模式的不足,但依据我国当前国情,完全采用公建众享模式不太现实。因此,班班联通的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需要采用共建共享和公建众享相结合的方式。

图2 共建共享与公建众享相结合的优质资源建设

共建共享模式指导下,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应该成为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从实际教学需求出发,与学校的信息技术人员或与外部公司开发人员合作,设计、开发涵盖各个学科、各个年级、各种教材版本的数字教学资源。其中,校本教学资源库中的优质资源应该逐级(区、市、省、国家)向上汇聚,最终融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校和企业可以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准确把握教育教学实践需求方面的优势和企业在资源开发技术方面的优势,双向互补,开发共有知识版权、符合技术标准的高质量数字教育资源。经过教学实践检验后,优秀资源可以按照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接入规范,汇聚到“云端”,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资源高效流通,供各级各类学校使用。

公建众享模式指导下,将充分发挥国家政府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中的统筹和主导作用,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资源建设主体,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建设涵盖各学段、各学科、多种媒介形态(图文、视频、动画、电子教材等)、适应多种终端(笔记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互联网电视等)展现的优质教育资源。国家建设的资源内容的设计开发要从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向“学教并重”,即不仅开发素材、课件类资源,更要开发支持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研究性学习的有关资源。国家投资、多方力量参与建设的优质教育资源,版权归国家所有,并将汇聚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免费供各级各类学校及广大师生使用。

优质资源如何应用:有效整合,协同创新

教育资源的建设要以应用为导向,唯有与教育教学实践融合方可体现优质资源的价值。优质资源班班联通后,中小学校广大师生自然成为资源的应用主体,如何让这些优质资源服务于一线教学就成为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重点。

中央电教馆为落实“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重点推进“三通工程”的战略部署,根据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于2012年制定了国家教育云服务应用的10种模式,包括:同步课堂、推送资源、探究性学习、名师讲堂、名师导学、网校选课、网校辅学、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和名师工作室。

上述10种模式,为优质教育资源在一线教学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接下来,将以“有效整合、协同创新”为指导理念,对中小学教师应用班班通优质资源的方式方法提供一些建议: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条件,适当引入同步课堂和名师课堂,让广大农村学生享受实实在在的、高质量的课程教学。考虑到农村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非所有的名师资源都是适用的,远超学生接受水平的名师资源,反而会给农村学生带来严重心理压力。因此,教师要进行预选筛选和判断,选择的标准要遵循“适量、适度、适用”,万不可以名师的“名气”为先。教师要提高优质资源的判断能力,秉承“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基本原则。

(2)提高教育资源的重组与改造能力,根据教学需要有效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备课素材、多媒体课件、虚拟学具、视频公开课等)。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即便是接受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中小学教师,也不一定具备专业的课件制作能力。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更多的是对现有素材资源的集成和重组。首先,要能够从多种渠道(各种学科资源网站、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区域教育资源库、校本资源库、开放课程资源网站等)获取教学资源(视频、音频、图片、动画、讲义、小工具等);其次,根据教学需要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排列,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最后,再将生成的新资源重新发布到各种资源共享平台。

(3)利用云平台上的个人空间,自动获取系统推送的优质资源,积极创作教学资源,开展基于空间资源的协同科研和协作教研。个人空间是实现网络接入畅通(Clear)、信息连通(Connection)、资源流通(Circulation)、情感沟通(Communication)和知识融通(Convergence)的虚拟学习空间。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7],教师作为教学变革的实施者,急需开展资源应用、专业发展、科研与教研、社会服务等多个层面的协同创新,探索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的新思路、新方法。教师应充分发挥个人空间在资源流通和情感沟通方面的优势,通过协同创作批改教案、组建科研共同体和构建学科教研社区,实现教师“教学、科研、教研”三位一体化创新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的实施,对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国家整体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国家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成功实施,必然需要海量的、贴近一线教学需要的、多种形态的教学资源,不能单靠一己之力(学校、企业、政府等)来完成,需要采用共建共享与公建众享相结合的资源建设模式。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汇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应用,广大一线教师应逐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今年,我国将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将大大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优质资源班班通的建设与应用水平。“有效整合、协同创新”是中小学教师应用优质教育资源时的指导思想,应根据教学需要有效整合多种资源,并与其他教师、技术人员积极协作,在应用过程中持续动态生成新的优质教学资源。

注:本文系教育部-中国移动“移动学习”联合实验室开放课题“泛在学习资源的动态生成与协同进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925040213803)和江苏师范大学优秀博士人才引进科研支持项目“网络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模式研究”(项目编号:921091310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班班通资源建设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班班通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班班通”资源的应用策略
“班班通”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