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作外环境看高考作文的“荒芜”现象

2013-04-29 00:44张道致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考试作文情感

张道致

高中三年时间里,学生要写二百多篇作文,上三百多节作文课,但坐在高考考场里却面对文题一筹莫展。从批阅情况看,考生多是为文而文,佳作寥寥,用“荒芜一片”来概括毫不夸张。高考作文的“荒芜”现象是高中写作教学的外部环境造成的,不健康的写作外环境,直接导致写作教学的低效,甚至陷入“教得越多,实效越差”的怪圈。

一、写作外环境的恶化

1.“误导写作”的态势

应试教育从高中蔓延到初中,依靠分数说话的量化教学评价大有再延伸的态势,从小学始,学生被动说假话、写假作文,这种可怕的现象也延伸到高中。笔者亲见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我也是雷锋》的作文里写道:“今天学雷锋,我早上起来,捡到一元钱,交给警察叔叔,他夸我是个活雷锋。中午我又捡到五元钱,交到警察叔叔那里,他仍夸我是个活雷锋。晚上,我扶着一位老大娘过马路,老大娘夸我是个好孩子。今天,我做了‘雷锋。”此种无中生有,矫情造作,凑够字数万事大吉的现象从小学盛行到高中。

2.写作练习无用论思想作怪

到了高中阶段,作业量大,写作练习表现出的“少、慢、差、费”导致大多数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作文就那样,好不了了”;“语文学不学、作文练不练都一样”;“写一篇作文就是完成一次作业”;“我读了那么多的文章,写作文时一点用不到”。语文只剩下背背名句了,写作练习无用的思想影响着写作实践。

3.作文批阅现状催生写作指导谬论

考试作文的批阅实践催生批阅速度的加快,甚至高考作文阅卷也是精确到秒。因而促使一些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要“八股”,要“按套路出牌”,要“主题词反复出现”,要“用泪水博得同情分”等等,这种违背写作规律的谬论,怎么可能指导出佳作。

4.教师对“真写作”的不作为

教师被功利捆绑,很少把精力投入在“真写作”上。教学也重理性轻感性,提倡套路写作。部分教师认为写作重路子,临时可学的技巧能应付考试就行。教与学的急功近利让教师避难就易,一些教师认为“文有定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无系统训练,随心所欲,多是采取“放羊式”三步曲:出题目——定要求——收作文。久而久之,这种为迎合考试、迎合学生的“伪写作”外环境就形成了。

二、写作教学之痛

1.功利化应考环境,异化写作教学特质

写作关乎性灵,是一种情感返照,往往需要诱引出积淀在心灵深处的体验,又需要在生活中寻找情感载体、思索生发点。动笔写作,看似是个断点,实质是一个思维、情感长期蓄势的过程。所以,写作教学不在于一节课的讲解,写作的特质是动笔之前的一种涵养、历练,作文关键还是写之前的“储备”,而这个“储备”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快不得。

然而,应试的功利化写作恰恰要的是速度、时效。可以说,我们的教学目标来自考试与升学,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考试作为检验教与学优劣的主要手段模糊了语文学习的真正意义。在长期的分数压力下,学生写作的内因被不断扭曲,生发情感的写作渐渐地被异化为获得高分的手段。频繁的考试和强大的升学压力又会减少学习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体验,焦虑情绪日益增加。于是,写作这项关乎人格精神的活动被异化了,高中生变得日益“厌写”。

同时,教师如果真的“放长线钓大鱼”地搞写作教学,只怕会被应试教育的“唯分数”逼向死角。

2.教师写作低素养,降低写作教学魅力

语文教师自身写作能力的低下,是造成考场作文“荒芜”的又一个外部因素。俗语云“名师出高徒”。反之,则只能练就“花拳绣腿”。叶圣陶先生曾说:“要当一名称职的教师,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本钱,二是肯负责。”可是,现实中常读能写的语文教师不是很多。试想,缺少心得、缺少写作感悟,连一篇像样作文都写不出的教师,空谈方法技巧,组织写作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

3.“伪阅读”断了写作源头

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中对名著阅读的考查,有些教师先上网搜索,广泛占有资料,然后删繁就简,把高中阶段必读的文学名著浓缩成一份份微型报告,分别从主要内容、阅读感受、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几个方面阐述,学生只要背熟这些,考试就万事大吉了。这样的“微型报告”确实有效,成了得分的捷径,而且节省了时间。只可惜,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一并被“节省”掉了。

用“恶劣”来形容学生的阅读环境恐怕并不过分。笔者做过调查,高中生一年阅读的课本外的著作平均不超过一本,甚至有的三年都没读过一本课外书。在高度物质化的氛围里,阅读这项涉及精神层面的活动正逐渐离我们远去。语文课堂上,阅读目标指向答题得分,阅读与写作没有交叉点,学生“读”得越多,越是无物可写。

三、写作外环境的改进策略

1.认清写作是一件快不起来的“细活”

写作和阅读一样,是快不起来的慢活,写作不能靠一朝一夕的突击,写作过程需要长期准备。教师要认清“慢工出细活”这一规律,引导学生“潜水式”读书,观察体验生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广泛阅读,留出阅读的“自留地”,丰富他们的语言材料积累。注重平时训练,不能搞“速成班”。

2.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写作素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在学生面前写出一篇优秀文章,是写作教学的一种有效对话。写作只局限于“讲”,容易造成低效导写。试想:写作课上,教师提笔就写、出口成文,该给学生怎样的震动。笔者亲见一位语文教师在开设的作文教学课上做这样的安排:一边是教师在电脑上敲击文字,投影在屏幕,一边是学生同步写作,学生评价教师写作,比照自我谈感悟,不觉间教师的写作功力向学生传递,学生信服,同时也极大地沟通了师生情感并激发出了创作兴趣。

3.营造“静养式”阅读环境以渗透写作

叶圣陶说:“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根本方法。”提高语言技能必离不开语言输入,而阅读正是语言输入的最佳途径。同时,阅读不仅能提高语言技能,写作技能、文化修养、哲思感悟等等都可获得。语文教学不妨放慢脚步,给学生时间和空间阅读,采用“静养”的方式让他们去汲取,量变必然会带来质变。

陶行知有诗:“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华。”对写作教学来说,如果我们依然处在这个不健康的外环境里,或者成为恶劣环境的制造者,缺少做“傻瓜”的勇气,那么对写作教学的探讨只会成为“伪探讨”。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215211)

猜你喜欢
考试作文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