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13-04-29 18:38:07何杨雄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美育渗透语文教学中职

何杨雄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挖掘情感因素、开辟审美通道、重视读写结合三个方面探讨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审美想象力,发展创造美的才能。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美育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入选中职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为文质兼美、情文并茂、极富魅力的上乘之作,有着巨大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是进行美育的好材料。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受到鼓舞、获得启迪。

一、挖掘情感因素,培养审美情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以声激情,以情导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铸造美好心灵。

1. 品析美词佳句,拨动审美心弦。

教材中编选了大量“语言美”的中外古今诗文,如《天山景物记》的细腻、华美,《荷塘月色》的高雅、隽永,《茶馆》的幽默、简练,《将进酒》的豪迈奔放等,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给读者呈现了千姿百态的美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当,认真琢磨,反复推敲,让学生入境动情,激发审美想象力,获得审美的愉悦,形成美的思想。如孙犁的《荷花淀》,作者描绘了一幅白洋淀迷人的景象:“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洁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优美的言语像一幅大手笔的水墨风景画,一切都是那样清新、真挚、自然、明丽、迷人,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醉人的诗情画意。笔者着力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美词佳句进行重点细读品味,让学生陶醉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唤起他们的审美想象,激发他们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通过朗读移情,培养美的情趣。

朗读是进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审美感知的桥梁,能够激发美感,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动中感受作品的美,获得美的熏陶。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朗读方式,用富有感染力与形象美的“美读”来增强教学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感知力。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名作,特别适宜朗诵,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在指导朗读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欣赏著名播音艺术家的配乐朗诵,诗配以乐,诗配以画,创造出形象的艺术氛围,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笔者带着极为浓烈而饱满的深情低回、动情地示范诵读,披情入境,以声传情,用充满魅力的朗读感染学生。接着,指导学生模仿自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最后,要求学生主动进行配乐朗诵表演,并通过联想比较、鉴赏评价,让学生感悟徐志摩诗歌华丽轻巧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整齐的章法、富有流动感的画面的美以及和谐柔美的音韵所散发出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感受到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和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二、开辟审美通道,启发审美想象

审美想象的培养是语文审美创造的前提,在审美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开辟审美通道,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1. 品赏艺术形象,培养审美想象。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品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让学生深刻领悟文章所包含的人生意义和美学价值,最终达到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的目的。如在分析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月色下的荷塘”这一语段时,笔者抓住荷叶、荷花、荷香、流水等形象,让学生在品析中展开审美想象,从中领悟“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精妙。如,“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可引导学生先用嗅觉感知已体验过的荷香的清香,然后再想象那种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的荷香的美与歌声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感觉有相似之处,感觉的转移引起想象的跳跃。这样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使“清香”和“歌声”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给人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学生从中体味到“通感”的妙处,感受到月下的荷塘朦胧、幽雅、宁静的美和作者在这优美的意境中获得超脱的淡淡喜悦之情。

2. 创设情境氛围,激发审美想象。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还应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去体验,在感受意境形象美中放飞想象的翅膀,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课堂上,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审美对象。如在讲授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这首音乐大气磅礴、浑厚悠远、苍凉雄劲,其内容和基调与这首词的风格、词人的心境相近,还有那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江水和英雄人物呈现出的宏大的画面与气氛,更是词开头几句的形象再现。这样,集图片、文字、音乐等视听手段为一体,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学生一下子便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学生身临“文境”,引发了情感的共鸣,使他们感受到作者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词风,唤起对历史的深沉感概和无限思索。

三、重视读写结合,发展审美能力

指导学生走由模仿到创造、由观察到创作的道路,是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了教材中的美之后,笔者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挖掘自然、社会和平凡生活事物中蕴藏的美,并通过说写训练,发展和深化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美。例如碧野的散文《天山景物记》,文情并茂,诗意盎然,是一首美和幸福的赞歌。在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语言美、情感美、生活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让学生模仿借鉴作品的文章结构、合理想象以及写景状物的技巧、情景交融的方法,写一篇题为《家乡风光》的作文,要求能抓住景物特征,按照一定顺序,抒发真情实感。这样,让学生由欣赏天山美到感叹家乡美,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感,提高了学生写景状物、表现自然美和创造生活美的能力。

笔者引导学生把感受课文中各种形态的美迁移到感受生活中的各种形态的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多观察、多阅读、多积累,拓宽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渠道,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和审美体验,培养了他们敏锐的审美感知力和正确的审美观,进而用实际行动来创造美的生活,美的人生。

(作者单位:德庆县德城职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杰.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孙玉丽.教育管理审美价值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3]王蓉.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9,(1).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美育渗透语文教学中职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
考试周刊(2017年1期)2017-01-20 20:39:12
小学美术教育不要脱离美育轨道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71期)2016-09-20 11:52:02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