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兰
《学记》中曾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喻”,就是强调教学重在启发引导,不要越俎代庖。孔子很擅长诱导。他的学生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亦如此,不仅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还要对某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导答。导答,就是要启发引导学生回答。为了不让课堂出现冷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有问有导,善于引导,把握导答技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据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运用以下方法来诱导、暗示学生回答问题:
一、分解难度,化大为小
此法是课堂教学中最普遍的运用方法。有时教师课前预设不成功,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程度缺乏充分了解,以致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过大,或含义深奥,或包容量大,学生往往一下子摸不着头脑,不易理解并作出回答。这就需要教师对问题剖析分解,化大为小,化整为零,把一个大问题化成几个小问题来引导学生回答。如教四年级《一路花香》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概括中心思想,学生无从下手,我便设计了以下问题:
1.那只破损的水罐为什么会自卑呢?你们又是怎样理解挑水工说的话呢?
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发呢?
3.在你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这样的例子,请举例说说。
通过这种简明、集中的一系列小问题,学生们对理解课文内容和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二、定向点拨,由此及彼
“定向”,断定的方向、目标;“点拨”,指点、启发、引导。定向点拨就是教师作为“指路人”“引导人”,使学生的思路、回答向教师要求的目标靠近。教师的要求确定的方向,就是提问前已设好的该问题的答案,或者叫正确结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提问,事先准备好准确的答案,并预测学生有可能想到的几种答案,并加以引导评价。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要紧紧围绕着问题,对东拉西扯、横生枝节、离题较远的回答,教师必须要定向引导、及时点拨,诱发学生的思路步步接近问题的实质,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教三年级《微笑着承受一切》这一课,我先给学生播放桑兰跳马摔伤的视频。放完问学生“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如果换作你,你会怎么做”。一个学生说:“再也不跳马。”我说:“如果一次失败了,就放棄,那将什么事也办不成。”又有一位学生答:“换一种行业。”“每个行业都会有微笑和泪水掺和,就像弹簧一样,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如果桑兰像你们说的一样,会取得今天这骄人的成绩吗?”我说。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没有。”“该怎么办呢?”我紧接着问。一个学生沉思了一会儿说:“要有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乐观的态度。” 经过教师的导答启发,问题迎刃而解。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经常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说明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还不够理解,把握得不够准确。这就要求教师善用启发点拨、联系迁移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把握问题要点。
三、激将鼓励、给予自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思考回答,本是一件动脑思考的事。可有一些学生不想动脑,不想回答或不敢回答。教师刚问就冷场。有的学生不敢看老师或黑板,唯恐叫到自己;有的学生不好意思举手回答,怕答错让老师、同学笑话;有的学生勉勉强强站起来,声音模糊,或是不敢大声,声音低低的。遇到这类情况,教师要善用“激将”,向学生“挑战”,“挑战”就是故意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和自己辩论、研究,在相互争论中得到答案。教师要激励学生勇敢地回答问题,要给予自信,用期待、信任的目光,示意学生“你们能行”;也可用热情真诚的话语:“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出来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把我们难倒了?”“谁敢站起来试一试?”“谁能站在讲台上给大家讲讲。”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尽量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见解大胆大声地说出来。抛掉怕被人耻笑的心理,树立自信,对于回答得不完整的,可鼓励其他的学生给予补充、纠正。
四、直观提示、表情示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遇到困难,有时候却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说出来。这时教师应运用直观手段提示,也可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进行必要的暗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理解“幸福”这一词,可以让学生站起来把幸福的表情表演给大家看,然后再造一个句子,加深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经过学生努力思考后才能解答的,是学生努力地“跳一跳”“看一看”“想一想”的过程。这既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又是教师启发导答的过程。导答得法,富有艺术性,就会事半功倍。
当然,导答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因势利导,见机行事。这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不可小觑,不容忽视。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研究,努力提升自己的导答艺术,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