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范
呼伦贝尔人。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内蒙古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著有长篇小说、诗集、散文随笔集37部。曾获全国优秀歌词奖、冰心图书奖、冰心新作奖、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内蒙古“五个一”图书奖等。
呼伦贝尔市文联组织中国著名作家赴根河采风团,我忝列其中,真的特别兴奋。当然要感谢艾平主席的念旧和真情。走进辽阔的根河市,看山看水看森林看少数民族风貌,所见所闻,令人激动,顿生些许感怀,便写诗写日记,全然记之。是流水账,也是散碎的印迹。
6月22日 晴
河风环绕爽芳踪,
山影一城绿几重。
短巷观花花影瘦,
长街赏柳柳烟浓。
楼群置景天然美,
商市门盈更兴隆。
借问歌间今昔事,
诗情画意在其中。
根河这座中国最北、中国冬日最寒冷、中国最纯粹的林业城市,有一种天造地设、出奇制胜的美丽。四周青山连绵,如绿色屏风围来绕去,投影城中,自成景观;而被鄂温克人称为峡谷里的河的潮查河,在城市中间飘然流淌,富有节奏的送浪声紧跟着人们的脚步,别具诗意。根河市作协秘书长陈如慧先生作伴,我们在错落有致的楼群间观花赏柳,仿佛游逛在风景画之中,悠悠然,乐滋滋,妙哉。看规整的民居时,我突然想起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那场大火。当时,根河的楼房很少,民居几乎都是平房。房挨房,院连院,院里都有木柈子柴垛。大风天,不知道什么地方突然起火,很快“火烧连营”,竟烧掉了半条街。说起这震惊呼伦贝尔的灾难,我和陈先生感慨万端,都认为那样的年代和那样的灾难再也不会有了。如今根河建设得如此美好,根河人的生活这般幸福,谁能不激情满怀呢?潮查河河畔的广场上,众多的老年人、年轻人,还有儿童少年,都在尽情地起舞、歌唱,欢快活跃。我想,他们是面对家乡在表达、在抒发、在寄托,目光望出了很远。
中央大道南面有一条包括市场在内的商业街,人来人往,热热闹闹。这里最夺人眼目的是当地特产:黑木耳、野蘑菇、黄芪叶、蓝莓果干、山野菜……花花绿绿,林林总总,重重叠叠,让人怎么也看不够。这样的市场可能只有根河才有,我敢说在别的任何大都市都找不到的。我来到一个水果摊前,见帮大人看摊的小男孩胖胖乎乎的,虎头虎脑,惹人喜爱。小家伙笑眯眯地瞅着我作家采风团的胸牌,眼睛一闪,将一把鲜嫩而好看的草双手递给我:“爷爷,给您!”旁边的人告诉我,这草叫杜香草,鄂温克人用杜香草表示吉祥与祝福。小男孩说,早晨采来的杜香草,祝福远道而来的爷爷。他的汉话生涩、吃力,听来却很舒服。懂事且有礼貌的小家伙着实把我感动了,登时无语,一把把他搂进怀抱。根河这缕杜香草的芬芳,挥之不去,会留进我永远的记忆。
下午,作家采风团乘车来到根河市西郊4公里处的敖鲁古雅乡。鄂温克语的敖鲁古雅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这里是海内外闻名的驯鹿之乡、使鹿部落。三面青山之下,栋栋民居都是二层木楼,鄂温克原始的顶尖式木房特色与欧式建筑风格相融相济,古朴、大方、典雅,风韵独特,整洁漂亮。走进鄂温克人家作客,可见珍贵皮张、桦皮制品,还有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摆设既古老又现代,让人觉得使鹿部落的民族生活是独一无二的美妙。我忽然忆起词作家克明那首很早的歌谣:“红豆满山坳,白桦云中摇,驯鹿驮来林中宝,木刻楞房中酒香飘……”
参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驯鹿文化博物馆,看三个展厅的实物、图片、录像,仿佛穿越在鄂温克人几百年的历史之中,脚步轻轻的,却是深深的。乌热尔图曾说,鄂温克文化、鄂温克人的生活,最有意义最重要的部分都贮存于默默无闻的过去和历史之中。作家们观看与倾听的过程,就是从鄂温克人悲壮而辉煌的历史中点点滴滴地汲取,这点点滴滴正滋润着大家的心灵,谁都觉得获益匪浅。走出博物馆时,艾平主席送给我用鹿骨和鹿角做的吉祥物,我默默地收藏起来。这不仅仅是祝福,也是根河之行的纪念。
黄昏时分,敖乡西侧那几座撮罗子,尖尖的高高的静静的,独守一方和那轮夕阳。撮罗子对衬着现代的建筑,显得古朴、深邃、久远。我没有走过去,只是瞭望。那些人都走了。
夜晚,敖乡的月亮好像离人很近,皓如明镜,静若处子。点燃篝火,火焰好像红衣仙女腾空而起,美妙多姿,噼噼啪啪的声音迸溅着火星。人们先是祭火,恭恭敬敬,念念之,默默然,虔诚也。接着歌舞起来,篝火四周是喜气洋洋的人群。鄂温克人都喜欢唱歌,都会唱歌,嗓子都好。他们边舞边唱,那样潇洒、豪爽、浪漫。我们这些作家情不自禁地下场欢跳,随唱伴合,兴奋至极。这里虽不是乌热尔图当年的敖乡,但让我想起乌热尔图这位好友,深觉情深意重。回到根河宾馆510房间,我又写了一首诗:
歌舞深山意味长,
敖乡欢聚好风光。
云因鹿驰从天落,
树为敖乡换新装。
遥想当年涂绍民,
今朝品味满头霜。
相邀晚会豪情壮,
篝火腾空更助狂。
6月23日 晴
一早起来,走出根河宾馆,看天空蓝得透明,奶子般的云朵飘飘闪闪,我想蓝天白云这个词用在根河最合适了。生态环境美妙的地方,不管走到哪里也不管你是谁,都会有个好心情的。
今天,作家采风团去阿龙山,一路上花草树木迎来送去,不时有鸟群用歌声追随我们,这使每个人的眼神如抹上鹿奶那样甜蜜。车到静岭,高高矗立的冷极标志吸引大家围观。根河的冬天真冷,央视记者做过演示:拿一根麻绳放进水瓶子,再把麻绳扯出来,几秒钟后麻绳变成冰棍了。十几年前我曾来过这里,参加一个与文学无关的会议。那是春天,却依然寒冷,山上可见碎冰残雪,树木光光秃秃。然而,一片又一片的达紫香花不顾一切不留余地地盛开,轰然热烈,如火焰似云霞,大红大红的,不可抑制。寒冷中观赏盛开的达紫香,是生命的体验,是人生的感悟,叫人难忘。此刻,站在冷极标志下,我就想,冷得出奇,也许什么都出奇。
在冷极的标志下,作家采风团合影留念,头上是夏日的太阳与冬天的冰溜子。
到达鄂温克老人玛丽亚·索的驯鹿放牧点已是下午了。这里丛林幽幽,流水淙淙,一切都是自然而纯朴的。现代的板房与古老的撮罗子,都在林子之中,那样和谐、美观。我诗潮涌动,得七绝一首:
木房依旧野云浓,
鹿鸟欢鸣梦不空。
秋去春来随盛世,
鄂家自有好苍穹。
94岁的玛丽亚·索老人,身体康健,头脑清醒,富态而又慈祥。她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酋长,也是中国最后一个酋长。她微笑着跟每个作家握手、合影,有的还交谈几句。她让她的女儿德克莎·索陪我们去看鹿群,德克莎·索说喜欢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还说喜欢与作家交往。深山老林里的鄂温克人这样对待文学与作家,谁能想到呢。
南山的密林深处,有一小群驯鹿。鄂温克人饲养驯鹿有1500年的历史了,他们珍爱驯鹿。他们的驯鹿特别神奇,其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所以俗称“四不像”。据说姜子牙和圣诞老人的乘骑都是驯鹿,是真是假,谁知道呀。驯鹿群的周围,蚊烟缕缕,四下缭绕。驯鹿不怕冷,却怕热怕蚊虫叮咬,因此主人在夏季总要燃烟湿木为驯鹿驱赶蚊虻。站在鹿群外边,陈先生介绍说,驯鹿最喜欢舐盐,当主人敲响用蹄壳做的盐罐时,驯鹿们就会像集合一样聚到一起,特好玩。陈先生还说,驯鹿性情温顺,不咬人也不踢人,通人性。我跟随陈先生走进鹿群,拿来苔藓一把把地去喂,那驯鹿便晃着脑袋吃个欢快。我一动身,驯鹿就跟了过来,交流似的叫了两声,实在惹人喜欢。小驯鹿崽更可爱,跟鹿妈妈横拴在一根木杆上,亲亲近近,形影不离,时而打转转喊叫或吃奶。鄂温克老牧人告诉我,仔鹿出生4个小时后,就能跟母鹿行走。母子爱深情深,互为遮风挡雨,相依为命。有的小鹿长高长大了,还在调皮,都两岁了也没断奶。这时,一只小鹿支楞起耳朵,好像聆听老牧人的话,我们看着笑出声来。远方传来森林里的一首老歌:朝阳喷薄照兴安,白桦枝头金灿灿,鄂温克人心向党,养鹿的乌娜吉歌唱甜……
过缓坡时,眼前出现几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钻天柳。这钻天柳笔直、向上,绿意浓浓,生机勃勃。我第一次见到钻天柳,不禁围着多看几眼。鄂温克老人说,生态环境好的地方才有钻天柳,这样的林地当然适宜放养驯鹿了。鄂温克人从来就注重保护环境,这一点谁不敬重呀。
傍晚,作家采风团来到1958年建村的冷极村。冷极村是全中国自然条件下气温最低的地方,全年无霜期不到60天,年平均温度-6℃,冬季-52℃的天气能持续10多天。我们几位作家结伴走进一户绿树掩映、庭院开阔的冷极人家,一身山里打扮的女主人笑着迎出来,说请大家看看他们不怕冷且平安的日子。此时,我又得诗一首:
柳烟淡淡在天边,
庭院深深夏日闲。
冷极人家何畏冷,
安然四季觉心安。
这户冷极人家是东北农村式的大三间,东屋客厅,中间厨房,西屋卧室。卧室的墙上张贴着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两幅戏曲年画和一幅70年代的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剧照,这让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老户了。我们观看着,议论着,想着以前的岁月。不一会儿,女主人摆出一桌山里饭菜:黑木耳、野蘑菇、黄花菜、榛子果……大家吃得欢快,满嘴生香。女主人说,冬日若能来我们冷极人家,可以睡土炕、烤火炉、做冰灯、包饺子、放鞭炮,再到山上观雪、玩雪、亲近雪、体验雪,那就是一个爽。离开时,女主人把我们送上车,她招手说:“最寒冷的地方,是最给力最热情的地方!”大山里的一句真实而富有哲理的话,珍藏进每一位作家的心里。
夜里,我的小老乡、正在海拉尔开会的根河市长张洪岩听说我到了根河,便打手机客套与叙旧,使我思绪联翩,写诗一首:
窗前林静月高悬,
流水高山信是缘。
难得根河寻好梦,
多情往事在心间。
6月25日 晴
昨晚,我们观看了根河乌兰牧骑演出的原生态歌舞剧《敖鲁古雅》。眼前变幻着大山、森林、河流、篝火等神奇的风景,风景中演员们用动听的歌声与绝妙的舞姿,演绎了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历史、习俗、风情和生活,丰富多彩,整个舞台都闪烁着民族艺术之光。作家们进入一个梦幻世界,走近一个伟大的民族,心灵被震撼,久久不能平静。演出刚一结束,作家们就不约而同地跑上舞台,跟演员握手、合影,欢呼着这个燃起激情的夏夜。我夜不能寐,写首观歌舞剧《敖鲁古雅》,今早起来又作修改:
青山绿水荡歌音,
好剧一台感古今。
木屋神鹿多少事,
伴随旋律曲中寻。
袍飞帽闪开宏业,
大岭相亲做主人。
老朽心潮频起落,
含情扶掌向山林。
门铃响了,进来的是根河文联的朋友。他送来几幅昨日参观大兴安岭房车宿营地和根河源湿地的彩照,我反复观看,爱不释手,遂作《参观根河湿地》:
丽日清风绿满山,
漂流桨动水连天。
欢声笑语随船去,
树影花香到眼前。
上午10点钟,参加文化名人、著名作家与根河市党政领导、文化界人士座谈会,在一间很现代的会议室里。根河市委书记杨利民抛开讲稿,富有情感色彩和文化韵味地娓娓道来。他讲根河的过去、现在,讲根河的环境、经济、民族、文化,讲根河的未来及根河梦……实际实在,生动多趣,让作家们听得入迷。不管作家还是官员,都是有感而发,自由无拘,这种氛围实不多见。二十几年前,我与利民书记相识相交,他读我的文字,我欣赏他的书法,时有交流,无所不谈,亲密诚挚。午饭时,对饮畅谈,我即兴吟诗悄悄念给他听:
今时又遇百花开,
午日知情入盏来。
往事烟云何足论,
倾心好景妙高台。
下午,离开根河,返回海拉尔。一路林区与草原风光养眼,畅快也。
责任编辑 乌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