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锋
【摘要】本文首先对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概念以及基本的教学过程进行叙述,而后就如何实现探究性阅读教学进行了讨论,最后就探究性阅读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探究性阅读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71-01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指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去感悟教材的内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再由老师单向式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更注重学生通过自我的体验和认知,去感受教材的内容。
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发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要通过阅读发现作品意义,然而对于教师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利于形成学生对教材认识,首先老师应当通过对文章思路进行必要的理清,有了清晰的行文思路后,可以帮助学生从写法上领悟内容,看清表达,使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过程更有效率。其次,语文教师应具有准确把握文本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最合适的引导,展现给学生联系语境体味语言的思维过程。
一、如何实现探究性阅读教学
要实现探究性阅读教学,首先需要老师和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充当的角色、自己身处的角色以及要进行的活动进行清晰的定位和了解。
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关系的核心。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这种关系是从教育过程本身出发,根据对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各自承担的不同任务和所处的不同地位的考察,对两者关系做出的教育学意义上的解释。
教师们应该致力于改变单向式、被动式的授课活动,因为这样将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之间产生距离感,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很难营造一种“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良好的师生人际情境可以缩短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沟通师生情感交流。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老师不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可以亲近的并受到他们欢迎的鼓励者和智慧的唤醒者,老师掌握学习工具具备丰富知识成为学生的陪练和学习伙伴才是我们的目标,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感,使他们投入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加速学生的认知建构。
古人有言:“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之。”学生能感觉得到老师温和的情绪,在心理上自然产生一种愉悦和满足,从而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师只是课堂上的主导者,而学生才是初中语文课堂上的主题,老师致力于创设平等、友好、合作的情境,才能营造出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气氛,有目的地组织、引导、鼓励、辅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才是老师真正应该扮演的角色。
二、探究性阅读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探究性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忽视了文章中“文”的部分,导致课堂教学散乱、枯燥,课堂气氛相对压抑,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诵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现代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感。“诵”是一种注重语调。韵律、富有表现力的能够以声传情的表达方式,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在感知话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
第二,有助于学生研究概括文章写作特点及考察要点。通常情况下,同一类型的文章在写作特点都有相同的地方,以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为例,这类文章一般都是通过先介绍人物的基本信息,比如出生地方、字号、生卒年等情况,然后再叙述其生平,包括生平主要的事迹等情况或者主要的贡献。一般情况下的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都是这种写作特点,教师通过这种概括性的引导,让学生在弄清楚总体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学过的词汇知识便能比较容易地弄懂文章的大意,进而比较从容地应对相关的测试。
三、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学生语文无法自主进行探究性阅读,或多或少都与合理的评价机制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针对语文教学事先设计好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设计,首先,教师要进行分组学习,对小组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其次,各小组之间要相互评价,要包括小组中所有分工的成员;再次,小组内成员之间应当有相互评价的动作;最后,教师再做逐一评价。
比如,老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布置一段语文对话,从口语表达能力、参与程度等方面评分,然后展开组内、及个人之间的互评。
(二)进行课外教学合作
除了分组合作并有合理的评级机制之外,教师应适当指引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或语文社团,鼓励学生向更为宽广的领域前进,要大胆与人用语文进行沟通,将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当中,多说、多练,这样不仅能很快地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能全面地掌握一种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另一方面,为了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语文教师应当经常进行相关文章的介绍,并鼓励学生在空闲或课余时间拓展知识面,进行学习中自主的探究和长进。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在各自时代的作为或者壮举,联系现实情况进行课堂讲述,让学生沉浸在历史人物那风云莫测、奇幻瑰丽的时代中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不自觉地进入到故事和人物情感的探索之中。实现自我的解放,向更为宽广的领域前行。
(三)多作总结,多积累教训
语文教师应当按期总结设计分组成果,从中找出问题、积累教训,以便在日后教学当中更好地掌握中介、指引的角色,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另外,语文教师应该适时找学生单独面谈,以了解一些情况,方便教学方法的实施,最后,多与其他学校交流教学经验和取得的成果,对比自己的方式方法,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方式,完善自己,时时给予总结,多做积累,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开张,更有利于国家大计的良好运转,进而做好一名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熊士荣. 论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0,(02)
[2]陈小菊. 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策略 [J]. 河池学院学报.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