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地区的优势再造

2013-04-29 00:44付金存
开放导报 2013年5期

付金存

[摘要]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后发地区优势的再塑。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学“两性自然”的分析框架,在明确新疆经济地理格局的基础上,探寻新疆西南地区发展落后的基本成因及其优势再塑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开放环境下,新疆西南地区原本劣势的地理区位(第一自然)可能转化为新的优势区位,“第二自然”(经济地理)的“再创造”将使其优势更加明显。基于此,新疆西南地区优势的再塑应注重发掘隐性优势,并辅之于包容性制度建设。

[关键词]第一自然 第二自然 后发地区 优势再塑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5-0044-04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整体宏观经济取得长足进步,然而,新疆内部地区发展差距也逐渐扩大。2012年国家确定的新疆27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部分分布于南疆地区,其中位于南疆西南部的喀什、和田、克州地区(以下统称“南疆三地州”)的国家级贫困县还呈现集中连片式的分布,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边缘地带”和“短板”。

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和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形成的人化自然物都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客体,前者在哲学中被称为“第一自然”(First Nature),后者被称为“第二自然”(Second Nature)。新经济地理学在分析空间经济集聚和地区差距的成因时,借鉴了上述哲学概念,将气候、地理和资源等先天禀赋视为地区发展的基础,即“第一自然”因素,并将在先天禀赋基础上经人类实践形成的各种条件,如基础设施、生产方式等看作区域发展的“第二自然”因素。根据这一分析框架,南疆三地州区位劣势的形成亦是“两性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试图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的分析框架,在分析南疆三地州发展落后基本成因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南疆后发地优势再塑的可行性,从而为新疆跨越式发展提供认识论基础。

一、新疆经济地理格局特征

新疆经济地理格局呈现如下基本特征:

其一,新疆各地、州、市单位国土空间的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呈现出典型的非均衡性,整体集聚水平较高的地区多位于水源丰富、地形平坦的绿洲地区,如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等。而干旱少雨、水源不足的沙漠(荒漠)周边的克州、和田地区等集聚水平相对较低,由此可见“第一自然”(自然地理)对新疆经济地理格局影响深刻。

其二,南北疆地区差距十分明显。无论是经济集聚指数还是人口集聚指数,整体水平较高的均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核心区域,其中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和石河子、昌吉州、伊犁直属县市、博州等地区的经济集聚指数和人口集聚指数显著大于1,而南疆区域除巴州外,集聚指数普遍较低。

其三,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梯度特征,形成天山南北麓“核心区”和南疆三地州“塌陷区”。其中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昌吉州、哈密地区、巴州等经济集聚的水平显著超过其人口集聚的水平,因此成为带动新疆经济发展的“核心区”;而南疆西南部的喀什、和田与克州的经济一人口协调指数处于全疆最低水平,形成新疆经济发展的“塌陷区”;其余六地州成为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的过渡区域。上述分类体现了各地区在新疆经济发展中相对位置的高低,由此也构成了当前新疆经济地理的基本格局。

二、南疆三地州发展劣势的基本成因

首先,“第一自然”的差异是南疆三地州区域发展落后的根源。新疆以天山为界,分为南疆和北疆两大区域。南疆地貌以沙漠、戈壁、盆地和山地为主,可利用土地面积小且地块分散,这种状况在南疆三地州区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北疆地貌则以平原、盆地和草原为主,地势平坦。因此与北疆地区相比,南疆三地州区域在国土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发展、企业选址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不利于资本、技术、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流入和集聚经济的形成。在开放环境下,南北疆“第一自然”的差异造成了两地区间资本、技术、人才的“势差”,进一步诱发各种要素流出南疆三地州区域。从地缘政治(即外部环境)角度来看,南疆三地州区域毗邻的吉尔吉斯斯坦、坦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国是世界上恐怖主义势力和制毒、贩毒的主要集中区域之一。为了防范外部因素的负面影响,南疆三地州被迫将有限的发展资源用于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客观上阻碍了发展要素的流入和经济集聚的形成。而与北疆地区接壤的蒙古、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国近年来国内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北疆地区凭借着自身的区位优势同上述国家开展双边和多边贸易,进一步增强了其优势区位。

其次,“第二自然”因素的形成进一步凸显了南疆三地州的劣势。进入21世纪以来,新疆先后提出了“资源优势转换”、“大企业大集团”及“天山北坡经济带”等发展战略和措施,旨在通过先发地区或产业的发展,带动新疆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这些政策对于新疆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经济的发展均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政策本质上依旧是沿袭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思路,在南北疆“第一自然”存在差异的条件下,政策的普适性和资本的逐利性使得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自然地选择区位条件更好,外部环境更为稳定的北疆地区,“天山北坡经济带”这一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更是进一步促成了产业向北疆地区的集聚。此外,在“民汉有别”的特殊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下,南疆三地州区域一方面作为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大规模聚集区,逐步成为新疆人口增长主要拉力,但与此同时该地区的经济规模并未相应提高;另一方面该区域富余劳动力受语言、文化素质和生活习俗等因素制约,未能实现有效转移,进一步加剧了该区域经济集聚度和人口集聚度的背离。由此可见,以非均衡区域发展政策为主的“第二自然”更加凸显了南疆三地州的劣势。

三、南疆三地州“第一自然”的再发现与“第二自然”的再创造

在开放环境下,至少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可能有利于该区域优势的再塑。

(一)“第一自然”的再发现,奠定了南疆三地州区位优势再塑的基础

南疆三地州位于新疆西南部,周边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五国接壤,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的距离也非常接近。从地理空间上看,上述八国刚好形成一个弧形的经济圈,而南疆三地州恰好就位于这个圆弧的核心地带。南疆三地州区域通过喀什空港、卡拉苏、红其拉甫、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五个口岸,同中亚、南亚广阔的市场连接走在一起。这种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被一些学者概括为“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在开放环境下,这样的区位条件蕴藏着重大的战略机遇。

近年来,南疆三地州的区位优势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识,中央和新疆自治区政府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扶持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伴随着新一轮“对口援疆”的深入开展,以及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来自北疆地区、中国内地、周边国家甚至是欧美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人才将会持续流入,因此很可能使南疆三地州原本处于劣势的地理区位,逐渐转变为优势经济区位和新兴开发热点,这是在当前向西开放背景下对南疆三地州区域“第一自然”(先天条件)的“再发现”。

(二)“第二自然”的再创造,将推动南疆三地州经济区位不断改善

伴随着国家层面的重视与支持,近年来南疆三地州区域吸引国内外要素流入和产业转移的能力持续增强,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交通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目前包括南疆三地州在内的整个南疆地区县级以上的公路已经贯通,喀什一和田铁路也已开通,通过与北疆铁路、公路的连接,极大密切了南疆三地州区域同北疆地区、内地省区以致中、西、南亚甚至欧洲的经济联系,将南疆三地州的经济发展置于开放环境的国际视野下。二是在中国向西开放和新一轮“对口援疆”背景下,南疆三地州地区已开通的喀什空港、卡拉苏、红其拉甫、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等口岸,以及有望开通的托克满苏和别迭里口岸,将同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一起,构筑南疆三地州开发、开放的战略平台。

借助区位优势和政策引导,南疆三地州“内引外联”的优势更加明显,届时南疆三地州将成为国内外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中亚、南亚企业和客商有望将中国采购货物的地点从东部沿海(如浙江义务)转移至喀什、阿图什、和田等南疆三地州核心城市,带动这些城市物流仓储、货物配送等产业的发展。伴随着贸易量的扩大,为了节省运费,由南疆通往中亚、南亚的诸如“中、吉、乌”等国际铁路大通道建设等得以实施,而南疆三地州的航空货运也将开始发展。据新浪网2013年6月7日报道,巴基斯坦已同意修建瓜达尔至中国新疆喀什的公路和铁路,此举将进一步强化喀什乃至南疆三地州在中亚、南亚的核心地位。种种迹象表明,“第二自然”的“再创造”正在推动南疆三地州经济区位不断改善,从而为该区域实现快速持续发展,逐步摆脱“边缘”地位塑造有利的内外环境。

(三)“隐性资源”的再发掘,可凝聚南疆三地州新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确立是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改造的核心所在,也是南疆三地州优势再塑的重要支撑。在开放环境下,通过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和协作,南疆三地州区域将重新审视自身的差距和条件,从而根据区域历史、文化、物产和社会发展状况发掘其“隐性资源”,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其一,依托南疆地区特有的民族风俗和自然风光,充分发掘西域文化的内涵,以“西域文化”和“丝绸之路”为主题的观光、餐饮、休闲、展览、纪念品开发等旅游产业链,将成为新疆乃至中国旅游的亮点之一。其二,南疆三地州区域少数民族民众能歌善舞、体质强健的优势,为打造新疆、中国乃至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影视产业和体育产业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可以通过与内地专业影视、艺术等演艺公司、体育院校、俱乐部开展合作。近年来,新疆籍演艺、体育人才已经在各种影视作品和各级体育赛事中不断涌现,未来在倾斜性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有望得到进一步开发与发展。其三,基于区域内大多数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行为规范,从客观上来看是一种社会关系网络,但从结果上来看,却被视为继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后的又一种重要的资本形态,即社会资本。在以维吾尔族人口为主体,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信仰,人口民族分布与宗教信仰密切集合的南疆三地州区域,社会资本的形成与培育具备天然的优势,如能善用这一优势,将有效地为南疆三地州赶超式发展凝心聚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协同发展。

(四)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将奠定南疆三地州赶超发展的基础

得益于中央和新疆自治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各族民众的共同努力,“十一五”时期以来,喀什、和田与克州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增速等主要指标超过全疆平均水平,与此同时该区域GDP、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疆的比重也有所提高。表明该区域缩小与先发地区的差距,逐步实现赶超式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随着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建设逐步进入实质性阶段,喀什地区软、硬件设施将会进一步改善,产业配套能力、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能力也将持续增强。加之中央和新疆自治区的特惠政策,南疆三地州区域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有望得到进一步延续。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也带动了喀什、和田、阿图什等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具有重要“增长极”作用的区域性核心城市的发展,也逐步成为南疆三地州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南疆三地州的发展优势主要建立在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和政府特惠政策的基础上。政府优惠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将有助于该区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区内物流成本,引导发达地区生产要素向该地区的转移,扩大市场容量,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实现对先发地区的赶超。但从长期而言,也会引发资源配置无效率,经济发展“外源性”特征明显等负面影响。因此无论是从近期,还是长远角度出发,南疆三地州应特别注重发掘自身的“隐性资源”优势,尤其是利用其特有的社会资本优势,通过各族民众的广泛参与,形成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社会氛围,同时辅之于包容性的制度,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外源性”向“内生型”的转变。

(责任编辑: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