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鹏
[摘 要]长久以来,中国国内学界主流观念仍然看不到在洛克文化中主权国家死亡率极低的国际政治现实,而一直在用霍布斯式的观念审视国际社会的互动和一味地强调朝鲜对中国“屏障”功能的地缘战略价值。在海陆空天网立体化作战的五维地缘政治互动时代,单纯地强调海陆二元互动的古典地缘政治哲学及其指导下的强调朝鲜作为海权与陆权跳板与桥梁的意义还有多大?中国在未来因应半岛局势突变最为有利的地缘战略支撑点是长达400多英里的漫长中朝边境线,还是从来没被中国学术界注意到的长度仅为中朝边境线四分之一的半岛“窄颈部位”?
[关键词]地缘政治;朝鲜半岛;窄颈部位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5 — 0050 — 02
本文所关注的问题脉络是:为什么中美两个理性的博弈主体在对于半岛无核化和防止核扩散等重大地区安全问题存在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却始终难以达成有效的合作局面?如果美国是基于工具理性的考量来看待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价值,那么如何解释美国人在1947年坐视整个中国大陆沦为共产主义的局面而拒绝出兵援蒋,却在一个半岛的蕞尔小国上大动干戈?究竟是整个中国具有遏制共产主义铁幕的战略价值,还是偏处亚欧板块一隅的韩国更具全局意义?如果说美国屯兵半岛是为了围堵意识形态的对手,那么如何解释在美国决定对共产主义的冷战开始后,于1949年7月——朝鲜战争前一年——将所有的美军都撤离半岛,并明确表示韩国不在美国防御体系之内?究竟是谁把美国带进了朝鲜半岛纠纷的局面且一直让它承担难以脱身的长期责任?究竟是谁为美韩同盟提供了持续的粘合力量与内在的动能?这种力量的瓦解又会不会使美韩同盟因失去外在压力而重新使得美国离开半岛政治的纠纷,并使得朝鲜半岛再次回到战争前夕没有外国驻军的和平状态?最后,在学理上,究竟中国在未来因应半岛局势突变最为有利的地缘战略支撑点是大多数学者们都关注的北纬38度线,还是从来没被中国学术界注意到的半岛“窄颈部位”?未来中国干预半岛的最佳位置究竟是长度达400多英里的漫长的中朝边境线,还是仅有其四分之一长度的半岛窄颈部位?
当前中国地缘政治理论研究的主流观点很大程度是基于偏重权力分配结构的强物质主义、春秋战国时期继承发展的非道德策士文化在当代的复兴、以及近代欧美古典地缘政治理论中的思维倾向的长期影响。基于这三种观念柔和而成的当代中国地缘政治理论分析框架对于朝鲜半岛局势有着独特于现今国际社会主流理论的解释范式与价值判断。在古典地缘政治理论试镜下的朝鲜半岛价值难免被理解为带有工具主义色彩和利用价值的“棋子”与“筹码”、作为防止西方和平演变的制度防波堤、防止海权国集团进军中国的“跳板”“屏障”或缓冲地带等。尤其是深受历史上日本在甲午战争中通过半岛胜利而进军中国的痛苦记忆而对其战略意义的痴迷,就像二战前法国人痴迷于一战时期形成的“阵地战”模式而钟情于马奇诺防线的路径依赖一样,忘记了理论源于实践,却无法永远正确地指导新的实践。事实上,如果预先假定美国意图通过韩国做跳板,并打算用“一路射击的方式”打进北京,那么朝鲜作为中国的缓冲工具的判定是理性的。但是,如果尼加拉瓜的总统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担心美国是否会对其侵略,这种安全至上的观念则是不理性的。正如马克思认为:“当旧的理论本身还相信而且也应当相信自身的合理性的时候,它的历史是悲剧的。”
诚然,出于工具理性的国家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可以认为,自身凭借物质实力的发展自然会有其他国家采取搭便车的依附行为。但是,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搭便车不仅需要开车人的同意,也需要搭车者的信任。一个允许你搭便车的人既可能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也可能是一个公路连环杀手。而价值理性更好地兼顾了当今国际政治中信仰、道义、身份与责任的认知边界。价值理性源于观念本体论,坚信物质权力本身并不产生意义,其文本含义在于人们观念的赋予与建构。正如一把宝剑既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关键在于握剑的手与背后的人的价值观念。因此,从观念赋予物质实力本身以意义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古典权力政治和地缘政治,那么有理由认为,文明亲缘集团和价值观认同联盟这两种基于身份认知来界定地缘类属的方式正在取代古典地缘政治简单的将国家分为海权国与陆权国的地缘类属,并且在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上更具解释力。
首先,“窄颈部位”是位于朝鲜半岛平壤以北15英里左右的半岛地峡。其宽度约为100英里,距离中朝陆地边境线100英里左右,仅相当于中朝漫长400多英里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因此,被美国军事战略部门称为“因应未来半岛有事并防止中美误判及美军武装干预的战略止进点。”2004年美国学者威廉姆·斯塔埃克(William Stueck)在其著作《世界历史中的韩战》一书中运用反事实推理的研究方式对窄颈部位进行了全面的论证。他认为:“如果当年麦克阿瑟将军在联合国军与韩国军队跨过三八线作战后,联合国军能够在窄颈部位停止进军,而让韩国军队单独北进;或在得知中国出兵朝鲜之后,联合国军与韩国军队能够在窄颈部位進行设防,那么战局都将对美国更加有利。”进而,对未来半岛局势的判断上,斯塔埃克结合美国情报部门、政策咨询部分和学术界在战后的研究指出未来半岛再次爆发战争后“窄颈部位”对中美双方存在的地缘战略意义。美国战略学界相信,如果美国在此止步,中国将不会出兵半岛,至少出兵后也会与美国在此默契地形成军事对峙。因此,“窄颈部位”因其在常规军事作战与战略中具备天然的“关隘效应”而享有名副其实的地缘战略价值。
其次,如果从当前“海陆空天网”立体作战和多兵种联合打击的视野下来研判“窄颈部位”的地缘战略价值,那么它无疑早已被弹道导弹和远程洲际导弹的突防能力颠覆。但是,深知朝鲜半岛地区政治的学者都应当明白,当今朝鲜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美韩的军事压力,而在于贫困、无知、疾病、冲动与人道主义灾难及对周边国家形成的潜在威胁。而朝鲜强势的根源,也不在于其拥有的核武器及相当不成熟的运载技术,更在于“它实在是太弱了。周边国家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来应付这个最贫穷的国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破产后所带来的冲击。” “窄颈部位”的地缘战略价值不在于其对于动态的立体战争所起到的防御效用,而在于其就像是一根扎住麻袋口的绳子,具备了影响中国对局势判断以及半岛局势变化后中美两国对各自半岛利益介入的默契程度。
时至今日,中国坚持对于朝鲜政权的扶植政策主要出于四个方面的考量:第一,将朝鲜视为防止美韩战略前置的屏障。如果放弃了对朝鲜这一经济与道义双破产的邻国,是否会面临美韩军事联盟的战略前置?第二,如果任由朝鲜出现崩溃,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否愿意面临巨大的难民潮涌入,而将延边地区变为事实上的国中之国,并导致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冲击?第三,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对朝鲜外交上曾经的“送山送岛”是否会使得统一后的民族主义强国提出对中朝边界的修改,以至于中国真的在战略上处于四面楚歌的局面?第四,任由朝鲜崩溃,是否意味着过去中国坚持了几十年援助并献出几十万将士的鲜血所进行的战争成了拯救侵略者并造成朝鲜几代人处于残暴统治之下的失败决策?
如果美国根本无意通过韩国做跳板对中国进行大规模陆军作战,并打算用“一路射击的方式”打进北京,那么在这个信息化立体作战的时代,这样的战略布局显然不是美国的进攻态势,强调朝鲜作为中国安全屏障的意义还有多大?如果中国试着去理解美国的政治思想,而不是从自身经验和想法去判断美国,那么一个统一后的奉行市场经济原则的朝鲜半岛对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发展是否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如果美国在韩国驻军是为了保护韩国免遭北朝鲜的再次武装侵略,那么如果中国默许朝鲜半岛以某种美韩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统一,美韩同盟是否愿意在朝鲜的核威胁解除后而自动解散?中美是否会同二战后的美苏一样,等待朝鲜半岛恢复到无核化与和平后都撤走自己的军队?统一后的半岛政权是否有能力解决因朝鲜崩溃所带来的难民问题?统一后的半岛政权是否愿意承认朝鲜与中国的现有边界的法律效力,而不是去得寸进尺地要求对整个长白山地区享有主权?上述问题如果简化为个核心问题就是:美国驻军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离开朝鲜半岛?统一后的半岛政权在满足什么条件后对中国更加有利?
因此,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认为:如果在半岛发生政治剧变后,最好的结果就是中美都出兵并且在“窄颈部位”达成止进的默契,那么双方会基于无核化与和平后的朝鲜半岛主权独立而达成同时退兵的协议。统一后的半岛政府也将为了换取对整个朝鲜半岛的事实主权而同占领“窄颈部位”以北的中国及其扶持下的北朝鲜政权者达成妥协:中国放弃扶植在“窄颈部位”以北继续帮助北朝鲜政权维持统治,承认新的半岛政府为唯一合法政府,从而使韩国放弃对长白山地区的主权声索,并坚持履行中朝曾经签署的经济条约,而支撑中国在战争中出兵北朝鲜的合法依据就是有效期至2021年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纵观今天的半岛局势,中美朝三方愈发形成一种“剪刀石头布”游戏式的“一物降一物”的胶着状态。朝鲜的核心利益是维护体制的稳定与家族政权的延续,因此,其最大的愿望就是获得体系霸权国美国的认可与接纳。看似朝鲜最痛恨美国的另一个侧面就是它极其迫切地想与美国签署和平条约进而保证其国家安全的要求不可得;美國面对朝鲜的屡次挑衅而迟迟无法下定决心新帐旧账一起打包解决,是出于对中国是否会再度出兵援助朝鲜的忧虑;中朝之间中国的被动局面更应该被解释为一种进退两难的困境:“对于这个任性妄动缺乏责任感的国家,中国唯恐不如其意,使其给地区安全带来更大的安全与政治动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方面,中国多次要求朝鲜回到六方会谈;另一方面,对于美日韩的经济制裁和军事压力又给予朝鲜大力的无偿援助和要求和平解决争端。这种政策的搭配组合简直是邀请朝鲜一定要拒绝中国的此类提议。诚然,朝鲜政权一再告诉世界,它们对于外在的压力绝不会妥协,但所有的历史事实告诉世界,能够使朝鲜妥协的唯有外在压力。
长期以来,东北亚地区各国在半岛和平进程的问题上虽然分歧很大,但在一种认识上却愈发达成了诡异的共识:没有朝鲜就没有战争,而没有中美就没有和平。在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不断上演的“谁是懦夫的博弈”中,如果没有中美的默契合作,无异于一枚失去了陀螺稳定仪的鱼雷,其方向性与后果都令人堪忧。因此,未来中美之间需要对观念的差异所产生的理解困境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中国应当逐步摆脱基于在处理国际事务中过度依赖自身经验的倾向来理解美国价值原则对其行为的影响。中国更应当避免被朝鲜利用,成为其狐假虎威的道具。不论从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囿于联盟关系而被迫卷入冲突的雅典人与拉西代梦人,还是在克里米亚战争前夕向奥斯曼帝国苏丹许诺军事联盟援助,并促使苏丹主动激怒俄国沙皇的求战的英法,抑或是近代给奥匈帝国开出一张“空白的战争支票”任其肆意填写并跑到挪威峡湾航海度假去的威廉二世(请注意那时候还没有发明无线电),大国的外交政策最重要的是避免被任性妄动、不负责任的弱小盟国所绑架以免使自身在崛起的过程中因战略误判而不得不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的敌人,打一场既赢不了又输不起的战争。
〔责任编辑:陈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