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民
[摘 要]焦裕禄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焦裕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回顾焦裕禄精神的形成背景,对于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焦裕禄精神;时代背景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5 — 0030 — 02
1962年12月,焦裕禄同志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来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当时的兰考自然灾害频繁,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人民生活十分贫穷。面对困难,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群众战天斗地,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同严重的自然灾害做坚苦卓绝的斗争,奋力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焦裕禄在担任县委书记的日子里,他为民爱民,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冰天雪地中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在暴雨洪水时抱病到灾区察看灾情,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总是出现在人民群众面前,给群众送去温暖与关心;他重视科学, “坚持办法要从实践中来,从群众中找,在兰考的470天中,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当时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对所有的风口、沙丘和河渠逐个丈量、编号、绘图,摸清了“三害”发生演变的特点和趋势,闯出了工程治理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新路子,打开了发展的新天地。”他注重实干,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亲自到治理“三害”的第一线,绿化荒滩的时候与人民群众一棵一棵地栽树,改造盐碱地的时候一车一车地运土;他无私奉献,经常带病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仍然是如何治理“三害”,如何完成党交给的任务。1964年焦裕禄同志因肝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年仅42岁。
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由于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社会缺乏准确的认识,对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58年初到1960年秋,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随后党开始纠正错误,但又中断,发动了反右倾运动,“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三年严重困难局面,具体表现在:
1.国民经济比例全面失调。主要表现在:首先是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失调,1958年—1960年平均积累率高达39.1%(“一五”期间平均积累为24.2%),这三年积累额共达1438亿元,比“一五”期间全部积累还多44%,而且积累效果极差;第二是工农业比例失调,工业总产值从1957年到1960年增长了1.3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22.7%,工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5.7:4.3变为8:2;第三是工业内部的比例失调,1958—1960年,生铁产量增长3.5倍,铁矿石产量增长4.8倍,煤产量增长2倍,而货运量仅增长1.1倍。轻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55%下降到33.4%,而重工业产值有45%上升到66.4%,轻重工业之比,由“一五”期间的3:2,变为1958至1960年的1:2;第四是供求比例严重失调,1958至1960年三年的社会购买力,比1957年的488.2亿元不断地大幅度增长,分别为578.8亿元、675.1亿元、716.7亿元,三年内增加了46.8%。而市场商品可供量则严重不足,尤其吃和穿的商品缺口很大。1957至1960年,粮食和花纱布等主要消费品大约消耗库存1/3,但货源仍然不足,到年终未实现的社会购买力达到198亿元。
2.生产大幅度下降。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过分强调主观能动作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过急地改变生产关系,必然造成对生产力的破坏。首先,农业生产急剧下降。不仅连续下降,而且下降幅度很大,均在10%以上。1960年的粮食产量竟降到了1951年的水平,1962年的棉花产量降到了1950年的水平,农业生产大约倒退了10年时间。其次,工业产值下降。由于轻工业生产大部分以农产品(尤其是经济作物)为原料,所以1959至1961年经济作物产量的下降导致1960至1962年轻工业生产严重下降。1962年与1959年相比,轻工业总产值下降35.2%,棉花产量下降66.6%,糖产量下降69.1%,卷烟产量下降55.8%。由于农业和轻工业相继下降,重工业(包括钢铁工业)也难以继续增长,到1962年更下降为667万吨,比1957年仅多132万吨,基本上退到“大跃进”前的水平。
3.人民生活严重困难。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大幅度下降,必然带来市场商品供应的紧张和人民生活的恶化。城市职工,由于“大跃进”以来国家实行高积累、低消费政策,加之新职工的迅速增加,职工平均工资尤其平均实际工资大幅度下降。据统计1957年职工平均工资为637元,到1961年下降为537元,如果去除1958年以来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平均工资为399元,比1957年下降37.4%。更严重的是市场商品供应尤其农副产品供应紧张。城市粮食供应,京、津、沪三市和辽宁省的粮食库存接近挖空,几乎出现脱销危险。职工口粮,从1957年的人均392斤,降到1962年的368斤,下降6.1%;食油从1957年人均10.3斤,降到1962年的4.9斤,下降52.4%。猪肉供应,全国1961年比1957年减少80.6%,1961年人均肉类供应,北京2.1斤、上海3.6斤、武汉2斤,天津和广州1.7斤、西安1.3斤、沈阳0.6斤。棉花供应量也因棉花连年歉收而减少。1961年2月,决定第二期(3至8月)布票不发,并从3月起对毛巾等10种棉制品实行凭布票供应。1961年9月至1964年8月三个年度,每人每年基本定量只发3市尺布票,加上各种补助和奖售,人均只有8市尺棉布。由于市场供应不足,国家不得不扩大特需供应范围,增加凭票供应商品,1961年北京凭票供应商品多达69种。农民生活水平更是急剧下降。全国农民人均口粮从1957年407斤下降到1961年的307斤,淮河以北地区人均口粮仅300斤原粮,其中西北地区从1960至1963年连续四年人均口粮200多斤原粮,有些天灾人祸(“共产风”等)严重地区,农民口粮每天在半斤一下。尽管上面号召实行“瓜菜代”、“粮食增量法”,也无法防止农民浮肿病的发展和农村饥荒的蔓延。由于收入减少、口粮下降和劳动强度的增加,全国人口的非正常死亡情况十分严重:1958年和1959年人口死亡率改变了“一五”期间逐年下降的趋势,由1957年的10.8‰上升到11.98‰和14.59‰,而1960年死亡率陡然升到25.43‰,大大超过了尚处于战争年代的1949年的死亡率(20‰),全国人口净减1000万。特别是农村,1960年人口非正常死亡更是严重,这一年农村人口减少1702万。
上述三年经济困难,除了发动“大跃进”和公社化的“左”倾错误是主要原因外,自然灾害和苏联的破坏也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原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中国农田受灾面积,1959年为4463万公顷,1960年为6546万公顷,1961年为6175万公顷,分别比“一五”期间受灾面积最多的1957年(2915万公顷)超过53.1%、124.6%、111.8%,其中造成农作物产量比常年减少30%以上的重灾面积,1960年和1961年分别比1957年超过66.8%和92.5%。赫鲁晓夫也在中国经济困难时期,对中国施加压力,背信弃义地撕毁了600个合同,撤走全部在华专家(1360名),并带走所有图纸和资料,逼还抗美援朝时的军用物资折款等14.06亿新卢布。这些都加重了中国的经济困难。1960年开始出现的三年经济困难是严重的。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努力,开始了战胜三年困难的斗争。中国人民不愧为伟大的人民,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鉴于“大跃进”所造成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及其带来的严重苦难局面,1961年1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在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中,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经济。强调贯彻执行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全党全民大办农业,适当压缩基本建设战线和降低重工业发展速度;会议正式通过了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并决定在农村深入贯彻《十二条》,进行整风整社。
1962年,是贯彻党中央关于对国民经济“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最关紧要的一年。调整工作是从农业开始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加强农业生产战线,发展农业生产。在这种形势下,党组织决定焦裕禄调离工业战线,重返农村工作。6月,焦裕禄回到阔别十年的尉氏县,担任县委书记处书记。12月,中共开封地委又决定调焦裕禄到兰考县工作,他先后担任中共兰考县委第二书记、县委书记。
兰考位于豫东平原,是黄河故道上有名的老灾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风沙、内涝、烟碱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但1958年以后,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和连续三年严重自然灾害的侵袭,给兰考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1962年春,狂风流沙打坏了20万亩麦子,秋天的特大内涝又淹坏了30万多亩庄稼,还有10多万亩禾苗被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上最低水平。同时,干部的思想问题和灾民的外流现象也比较突出。严重的困难摆在了焦裕禄面前。焦裕禄同志以高度的革命精神,对干部和群众进行思想教育、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起县委领导班子和人民群众抗灾自救的斗志,掀起了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烟碱的除“三害”斗争高潮。在除“三害”斗争和各项工作中,焦裕禄以身作则,带病实干,严于律己,关心群众,后来,因积劳成疾,1964年5月14日,因肝病不幸殉职。
〔参 考 文 献〕
〔1〕王桧林,郭大钧.中国现代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7.
〔2〕穆青,冯键,周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N〕.人民日报,1966—02—07.
〔责任编辑:杜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