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三个缺失

2013-04-29 23:08杜松梅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闲暇境界学会

杜松梅

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家庭教育优良传统的断裂和失承。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由家庭问题造成的,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先得“吃药”。因此,中国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和社会必须努力解决的问题,更是每个家庭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妈妈,我没有能力!我没有能力!”这是北大研究生柳剑锋离校出走前在电话里向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据调查,在年轻人当中,66.5%的人觉得自己压力很大,感觉压力不大的占3.7%,觉得完全没压力的只占0.3%。由此可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有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是骄人的,但心理上却出现了严重障碍。心理障碍的产生和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有很大关系,父母给孩子造成的压力过大。天下的父母都望子成龙,不管孩子先天条件如何,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名成家,很少有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的心理准备。加拿大教育哲学教授克兰夫·贝克博士有一个观点:人最重要的是学会过美好的生活,学会追求幸福、快乐、健康、友谊等基本价值。

作为父母,一方面要端正自己的心态,让孩子知道每一种光鲜的职业都有艰辛和平凡的一面;另一方面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孩子个性化发展。独生子女容易有任性、自私等毛病,很少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独立生活,在该放手的时候要充分信任孩子,大胆放手。

二、生命教育的缺失

近年来,不时有著名高校学生自杀的消息传来,让人痛心不已。能吃苦、肯学习、不断追求上进,这是许多学生走过或正在走的学习之路。但个别学生从小在高分光环的笼罩下生活,为今后的成长埋下了隐患——因为“一切为了应付考试,只有获得高分才是成功”的生活理念已经形成。家长们很少告知这些孩子生命来之不易,应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人活在世上应有一种责任感,对社会、对家庭、对周围的亲朋好友、对自己都应该负起责任。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只有站得高才能真正看得远,才能不计较眼前一时的荣辱得失。做父母的不但要教孩子会学习,更要教孩子会做人。人要走出“小我”,放眼世界,要有一个开阔的心胸。任何困难都是可以想办法克服的,只要珍惜生命,一切不如意的事情都可以去改变,幸福生活可以去创造。

三、休闲教育的缺失

有数字统计:假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峰期。87%的罪犯作案是在闲暇时间;77%的犯人说因为生活无聊而惹是生非,寻求刺激;86.6%的犯人是因为在闲暇时结交了思想落后、品质恶劣的朋友而走上歧路;96%的犯人说他们的种种坏习惯都是在闲暇时养成的。看到这一组数字,作为家长可能会感到震惊。

一到假期,家长忙于生计,学生无所适从。家长忙,顾不上管孩子,于是,有一些孩子要么围着电视、游戏转,要么结交有不良习惯的社会青年。一个假期过去,这些孩子知识没长进,特长没发展,身心却受到伤害。家长要树立一个理念:孩子的休闲状态也是一种个人发展,不可忽视。所谓休闲是指人在工作、学习以外生活完全由个人自由支配的一种状态。休闲是现代人重要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一个孩子的发展,业余时间非常重要。作为家长可引导孩子利用假期调整自己的身心,制订活动计划,预习、复习功课,出去旅游观光、开阔视野,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与各行业有水平的人进行对话等。这样假期学生才会过得充实,身心才会更健康。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这块主阵地。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必须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帮助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

(本栏责编 晓 月)

猜你喜欢
闲暇境界学会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人在何时最清醒
品“境界”
学会分享
闲暇拾笔寄娱情
慎独的境界
闲暇时间干点啥?
莫让闲暇“抹杀”青春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