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生气”怎一个怒字了得

2013-04-29 22:49王俊
前卫文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生气文明

王俊

记得在上中学时,读过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一本书《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感受颇深。那时的中国人见到邪恶、遭遇不平时,依然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不说抗争,就连气也不愿生,舍不得生。不知是中国式修养深厚所致,还是十足的中庸与奴性所宥,有时在大是大非、大仁大义面前显得萎缩不前、麻木不仁,可有时却在鸡毛蒜皮、无关痛痒的小事上显得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此种中国式的情感表达方式,毒害了几代人。也使中国的民族个性,在世界文明的眼里变得怪异、另类了。

外国人在评价中国人个性时有个比喻,叫做“绵羊心理”:假如一头狼冲进羊群去攻击一头羊,其它绵羊不是凭借还算坚硬的角进行还击,保护同伴,而是竖起耳朵,袖手旁观,任凭同类在眼前血流成河,被残忍吞噬,庆幸自己没被攻击。而等恶狼再次扑向自己时,为时已晚。可其它绵羊们依然耸立耳朵呆立一旁,庆幸自己的幸运,暂时的安逸……所以,在鲁迅笔下,我们依然看着有人在吃人血馒头,在抗日战争中几个日本鬼子押着成千上万的同胞“慷慨赴死”。

几十年过去了,随着“翻身农奴把歌唱”式的新生和改革开放的洗礼,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国人的修养和品行也不可同日而语了。可能在龙先生那句话的刺激下,有些中国人矫枉过正,中国式脾气强烈反弹,不仅爱生气、会生气、生大气,而且这脾气一生越发了得:假若一不顺心就生气,一生气就怒不可遏,一怒不可遏便大打出手,一大打出手便名震九州。这可能是龙应台她老人家始料不及的。

广州地铁里,一位上了年纪的人和一位青年因为让座,两人便扭打在一起,老人愤而咬伤了青年人的耳朵,血流一地;杭州公交车上,因为一个青年没给抱着孩子的女子让座,就被该女子的丈夫连扇5个耳光,小伙子被打得鼻血横流,眼镜也被打飞;上海地铁中,一个男子辱骂一个女子,并把前来劝架的另一男子打伤,因为该女子没有给他人让座;济南公交车上,一位带小孩的母亲见旁边的男青年没让座,边扇不让座男子耳光,边扬言“替你妈教训你!”在塞班岛飞往上海的航班上,多名中国乘客互相殴打;就在这次事件的5天前,苏黎世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两名中国男子因座椅问题大打出手,飞机因此迫降。更让人惊讶的是,在中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的知识分子、政府官员、殷商富贾等阶层也开始生气了,而且生气、发飙、耍狠、打人、发微博,论证其打人有理,打人英雄……

不知是受影视作品的蛊惑,还是富裕后脾气反弹的惯性,有些中国人一不高兴就诉诸武力,一诉诸武力便像影视中扇人耳光,而且从公交车打到地铁,从陆地打到空中,从农村打到城市,从中国打到国外……大有一路打来方能彰显我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的昂扬之气,一扬被外国列强长期凌辱的尚武之威,一显国人习武体健武功盖世之绝技,一展我国人喜欢生气主持公道的英雄本色!

让座与否,礼节是否周全,这本来是道德层面的事情。再说,让座只有道德的自觉而没有法律的必须。让则,可以嘉许、感动;不让,也可以付之以鄙夷与白眼,让与不让,都有自己的自由。然而以粗暴之举来对待不礼貌,以违法之举对付不道德,可就不只是不文明,而是成了违法者的角色了。

本来提倡文明、彰显正义、践行道义是值得嘉许的,因为我们处于这个特定的社会阶段,需要善良、文明、正义的践行者和守护者,并以期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面对不文明、不礼貌都能出面声讨或制止,这在人人面对不文明或邪恶现象忍气吞声可谓一大进步。可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人群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还参差不齐的今天,假如一遇不文明言行,不是以恰当合适的方式劝阻,而是以拳脚相向、以暴制暴,岂不使这个社会更混乱、更不文明?所以,静心思之,感觉对于不文明的现象和行为,假以不文明的方式对待和处置,得到的将是双倍的不文明,甚至是野蛮和暴力!

我们鄙夷种种丑陋和丑恶,但不能以一种以暴制暴、以牙还牙的方式来制止。提升整个国民的文明素质和激发其仁爱之心,是个长期、复杂、艰巨的工程。由于我们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国度而来,经济基础薄弱,国民文化教化尚待提高,加之“文化大革命”对传统礼节和文明的戕害,使得优秀的传统被当作垃圾批斗,好的东西又没学好,对国外先进、文明、优秀的精神财富我们曾经一味地排斥,有时是被媒体和舆论误导,所以在很长时间里,只要一提到资本主义社会和国家,在我们那个时代的舆论环境里,眼前和脑海浮现的就是美国民不聊生、法国荒淫无度、英国男盗女娼、意大利黑手党处处是抢劫强奸……

所以客观地说,在当今中国人是两极分化:稍微上了年纪的,一味排斥西方文明和文化,而年轻一代却是对国外的东西一概趋之若鹜崇拜有加。一方面我们口头把西方当作洪水猛兽、蛮荒之地,一方面那些有钱、有势、有权的国人,却狠心地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送进西方社会的“狼窝”、“虎口”……

你诚信待人,想与世无争、与人无怨,可回报你的是屡屡的欺诈和生活的不平;你想劳动致富,可你凭勤劳工作连饭也吃不饱,房也买不起:你想正派做人、踏实做事,可你总被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老受他人的白眼与刁难……

所以,在理想与现实、美好与丑陋、崇高与卑微的巨大反差下,很多人心中没有“上帝”、没有信仰、没有崇高,没有追求,只有对现实的反叛和对金钱、权利、物欲的膜拜。浮躁、空虚、逆反、焦虑,再加上自负、不平与反叛,许多被扭曲的现象一经被点燃,就会以一种不理性来诉诸正义,以一种暴力来表达伸张正义之急迫,如此情况就易失控。

龙应台曾说过:在一个法治轨道上的社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她的犀利诘问,曾经震醒一代中国人。尽管我们内心深处都挚爱美好的东西,希望世界大同,期望真善美,对待不文明的人和事从心里很厌恶,但作为一个文明人,就应该以文明、高贵、善意而恰当的方式来教育、影响、感化对方,让他从心灵深处有种羞辱感和愧疚感,这样才能启迪他道德的良知和文明的教化,才能从源头斩断不洁之念。可在今天,我们的许多同胞一不留神就生气,一生气就动手、动刀,甚至动枪,为一点鸡毛蒜皮,就大打出手,甚至要置人于死地,这,到底怎么啦?

古人云:让者为贤,忍者为仁,从者为厚,谦者为德。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敬奉“仁、义、礼、智、信”之美德,可如今进化到今天的中国民众,为何成了浮躁、粗鲁、偏激、蛮横、自私的代名词了?

在公共场所,人与人之间礼让、宽容、尊重,这是一个成熟社会本应具备的常态。按说人们现在日子好过了,房子住宽了,生活优裕了,可幸福指数并没提高。在国外,即便不太发达的二流国家,人们在进电梯、上楼梯、过马路也都是微笑着相互谦让,就是不认识的人相遇,也是面带微笑,擦肩而过。这些假如在中国,一定会说你有病。

我们曾经总爱说中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可现在许多优良传统没被保留下来,倒是衍生了许多让人痛惜的东西:老人跌倒你去扶起,你却成了肇事者;公交车上你去制止小偷,失窃者反倒说东西不是他的;“十一”长假游客所到之处,垃圾遍地一片狼藉;过马路无论红灯绿灯,大伙一拥而过……什么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便溺,肆意毁坏公共设施,随意插队,大庭广众之下高声喧哗,你还哪里去找古国遗风、文明之迹?

曾经我们总是对国外用汉字写着“不许随地吐痰”、“禁止大小便”等特别提示,感到特别难受和憋屈,总认为是对我们的侮辱和别有用心。可当我们看看媒体报道,再看看周围,我们的许多同胞不文明的举止,累及的不止是他自己了,而是整个中国的名声!

我们该问问自己,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该大处放眼世界,小处注重小节了!小到一个人,中到一个群体,大到一个民族,应该有自己的处事原则和行为规范,说什么、做什么不仅是凭自己的兴致和心情,还应顾及周围人的感受和风俗习惯,更要遵从道德底线和法律法规。否则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成为乱作一团、乌烟瘴气的蛮荒之地,我们的周围就会成为各自为政、乱七八糟的群氓,我们的社会就会沦落成没有尊严与纪律、没有秩序与文明之邦。

言行文明是种素养,主持文明是种高度,营造文明是种境界。假如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与人为善,多为他人着想,何愁我们的生存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不会慢慢好起来?

猜你喜欢
生气文明
请文明演绎
多元文明,照鉴共同未来
让文明之花持续绽放
漫说文明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
生气了怎么办?
对不文明说“不”
生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