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勇
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般概括为:能够正视现实、了解自己、善与人处、情绪良好、自尊自制、乐于学习和工作等。中小学教师,即使从一般从业者的角度看待,在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的现代社会,保持应有的心理健康也是必需的;如果考虑到教师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人的教育,其心理健康水平直接或潜在地影响着受教育者,考虑到教师专业成长所必需的安静与专注,足够的心理健康水平则更是必要的前提之一。
我国基础教育的基本现实是:中小学教育长期处于以升学为核心、以学生成绩为评价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指标的阶段。虽经过不断的改革,这一特征依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在这种虽不够健全和科学却是客观存在的教育体制下,作为中小学教师,如果没有正视现实的勇气,没有自我认知的理性,没有乐观的心态,没有乐于学习和工作的进取精神,则其专业成长几乎无从谈起。相反,倒更可能充满对现实的抱怨、对未来的悲观和对职业的倦怠。不幸的是,这样的抱怨、悲观和倦怠,正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存在于教师群体之中。
另一方面的基本事实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快速崛起,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不求上进的享乐主义思潮也正甚嚣尘上。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身处校园的教师们不可能独善其身而幸免于社会不良思潮的冲击。相反,追名逐利的短视,贪图享乐的放任,得过且过的浮躁,正成为少数教师的生存常态。
正是基于上述两个基本事实,面对意义深远却清贫寂寞的教育事业,除敬业的热情和执着精神外,从业者还需要有较为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水平:深刻理解教育事业的深远意义并产生为之上下求索的强烈渴望,辩证认识教育事业的现实困境进而保持安静守望的理性和耐心;穷则思变,精益求精,力求突围,不断进取。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本是龙王水晶宫中用以镇压狂风恶浪的定海神针。拥有镇压风浪的超强定力,它才能够降龙伏虎、降妖除魔。古典小说中的这个充满象征寓意的细节,对教师心理健康与专业成长的关系,也是一个生动的隐喻: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心理健康如同“定海神针”,使教师得以拥有追求专业成长必需的超然定力,面对名利、时尚和流俗形形色色的利诱、蛊惑和褒贬,心不慌,意不乱,在不断成长的同时,拥有安静而幸福的个人生活。
心理健康是时代热词。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乎自身的专业成长,更关乎实施教育的质量。因为只有教师自己心理健康,才能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客观、理性、辩证地面对学生的成长困惑,才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健康不仅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为新时期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基。
(本栏责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