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2013-04-29 21:46张国民
考试·综合 2013年5期
关键词:问题策略农村

张国民

关键词: 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081-01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我对现阶段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形成了一些认识和看法,现就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阐述如下,与各位同仁商榷。

1 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教学思想性不足,功利性有余。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走过十多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升学和就业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偏离了正确的航向.升学率是社会评价学校的核心指标,教师的荣誉、职称、工资、奖金决定于教师的教学成绩.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日常教学中教师重视的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突出知识要点的识记、知识体系的形成,没有摆脱知识本位的束缚.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思想动态变化、价值观念形成、理想信念的追求、意志品质的形成漠然视之.弱化了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这也是造成农村初中生辍学率高\违法犯罪低龄化的重要因素。

1.2 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教学效果较差。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课改的推动者.但农村初中思想品德

课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一方面是专业专职教师严重不足.农村初中学校远离大城市,经济不发达,信息不畅通,交通不便利,学历高素质优的专业教师不愿去农村中学任教.又由于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语数外"主科教师"超编,政史地等"副科教师"缺编,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兼职教师居多。有的学校甚至只保证毕业年级的专职教师,以满足学校中考整体成绩的需要,对其他年级只要求开设思想品德课就可以。另一方面是学校对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专业成长缺乏机制保障。教师很难胜任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也不可能依据新课标完成教学任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的教学目标实现就是水中花、镜中月。

1.3 课堂教学缺乏社活气息,缺少时代特征。

生活不仅表现为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内容展开的载体,而且直接表现为教育的目标。课程的生活化,就是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时代特征也是思想品德课的一大特色,要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国情教育、世情教育。可是,一方面农村初中生生活狭窄、简单,见识少、经历少,教学内容中所列举的事例多数远离他们的生活,这使得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感受不到学习内容的真实、真情、真诚,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动力,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传统落后,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有机结合农村中学生的生活和经历组织教学,只是照本宣读、机械勾画,课堂气氛沉闷、压抑,没有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中领悟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真谛。另一方面是教师不能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将社会焦点、时政热点问题即时结合教学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中,使思想品德课堂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意识、全球意识、生态文明的有效教育,丧失了思想品德课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教育功能。

1.4 课堂教学改革流于形式,穿新鞋走旧路。

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以学生为本,旨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

发展。可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往往是脱离教学实践空谈新课程理念,动辄"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多元智能理论",使一些教师不说用教材,就是教教材也没有落实好。在教学检查时,教师精心准备汇报课、示范课,像是在"排戏","亮点"纷呈,那令人"叹为观止"的热闹场面,那令人"望尘莫及"的精准的时间把握,教师和学生都是在表演,使出各种手段和方法, "自主"被自流化,"合作"被模式化,"探究"被绝对化,博得听棵"观众"的喝彩,赢得荣誉和奖励,却丢掉了教育教学的本质。

2 解决的策略

2.1 把握课程的德育性,回归课程的三维目标。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灵魂,思想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和品质。拿破仑说;"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中最为核心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实践中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知行统一。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形成信念、升华情感、从而真正实现情感价值目标。

2.2 优化教师结构,培养本校教师。

调整教师结构,优化教师配置,在现有教师的基础上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为落实新课程的改革奠定基础。制定和完善教师培训的保障机制,发掘现有教师的潜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供思想品德课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增长他们的见识,扩大他们的视野,转变他们的理念,改进他们的教学方式。同时引进专家学者、教学能手开展专题讲座和教学教研活动,解决教师课改中遇到的困惑,打造出一支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教学质量优的创新型思想品德课教师队伍。

2.3 课堂教学关注生活实践,彰显时代特征。

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首先是选取学生关心的现实生活、社会问题以及反映当前国家大政方针的热点信息和先进人物的事迹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学习情景。以学生生活为起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熟悉的生活经历,让生活走进课堂,把课堂融入生活。其次是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注重组织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学习。尽力使用学校已有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拓展学习资源,增加课堂容量。思想品德往往是点滴中见精神,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加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2.4 依托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基础,也是课程改革的归宿。离开

课堂教学谈课程改革,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首先是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依据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从学校的客观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教师水平、学生状况、教学情况、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制定恰当的思想品德课课程改革的方案。其次是将课改方案真实认真地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到教学设计的编写,从组织课堂学习到课后的实践活动,从教学的反思到教法的改进都渗透课改的理念和思想。形成反思型的教学文化,坚持对课程改革实践进行认真的反思,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改进、完善、提高。再次是开展检验课活动。将以往的"观摩课"、"公开课",变为实践课和检验课,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检验中改进,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感受课改的乐趣,享受课改的成果。

教育改革是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突破制约走上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应该放弃名利,回归教育的本质,潜心研究教育,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实现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肖川主编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年2月.

[2]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

猜你喜欢
问题策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