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外语翻译及其能力训练平台建构

2013-04-29 13:41沈纯琼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基础训练

摘要:目前科技外语翻译教学基本沿用课堂翻译教学模式,成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瓶颈。因此,为学生建构一个翻译学习活动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凸显重要。本文在信息类科技外语翻译教学现状视角下,进一步探讨科学合理的科技外语翻译能力训练平台构建策略,优化外语翻译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外语翻译水平。

关键词: 基础训练;综合技能;科技外语翻译;训练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045-04

作者简介:沈纯琼,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词汇学。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文献资料浩如烟海,越来越多的人员开始接触到科技外语。因此,科技外语翻译日益受到关注,不少学者也对其进行了专门研究。但在这些研究中,大多是对科技翻译的翻译标准、翻译方法、翻译手段等的研究,很少涉及到科技外语翻译能力训练平台的建构策略。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科技外语翻译能力,通过何种翻译训练平台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真实的翻译训练氛围,显得尤其重要。

一、科技外语翻译能力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外语翻译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人才市场存在很大空缺。虽然如此,但外语毕业生又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即使找到对口工作,又因不能胜任而不能长期坚持。这就说明,市场和教育界联系不够紧密,学校培养的人才的知识结构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1.传统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上完科技外语翻译课后基本上没有作业,即使有作业一般也只是预习或者复习等内容,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课外翻译材料极少,使得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课堂传授获取知识,毫无自主学习之概念,逐渐丧失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不过是盲目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外语翻译能力的提高。

2.外语基础课程和科技外语翻译课程课时之间的矛盾

为了使学生打下较扎实的外语基础,快速掌握较多的单词和语法,课程体系中外语基础课程教材容量大、课时安排多、科技外语翻译这类综合课程课时少(一般开设在3年级之后,2学时/周)的现象日益凸显,很难完成理想的学习任务。因为基础课太多,学生花大量时间单一背单词、背语法,忽略了外语翻译综合学习和专业综合发展。学生也因此而认为该课程在外语学习中并不重要,当然也就无法激发他们的翻译主动性。

3.科技外语翻译训练现状

语言属于“文学”类,而我国“文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则很少涉及到科技方面的知识传授。目前,虽然提倡“外语+专业”工程教育,但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队伍普遍缺乏科技实践经历、学生知识传授受到局限等原因,无法有针对性地锻炼大学生的创新和科技翻译能力,学生科技翻译学习兴趣不浓。近期,笔者因指导学生省级创新创业项目《新型经济环境下的科技翻译现状分析——以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翻译为例》的研究,对白云学院在校语言(英日)专业学生和已就业的毕业生257名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中得知,60%以上的学生觉得学校没有必要开设科技外语翻译课程;超过76%的学生认为,即使开设科技外语翻译课程,收获也很小。

以上这些问题,足以给从事外语翻译课程教学的教师敲响警钟。当务之急除调整课内教学课时结构外,加强课外科技外语翻译训练平台建构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毋庸置疑。

二、科技外语翻译训练平台建构

著名学者Ellis指出:“二语习得涉及的因素很多,包括语言环境、语言输入、学习者年龄、动机、需求等等方面。”外语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表现大多体现在翻译中。构建具有语言素质、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内容,为译者提供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的训练平台体系结构,通过课外自主学习和“项目设计”等模式将平台体系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探索,有助于改善教学和学习效果,提高科技外语翻译综合能力。

科技外语翻译做为一种职业,不仅需要外语语言专业文字翻译水平,也需要较高的中文素养和一定的科技专业基础等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外语+专业”的翻译人才,不仅需要传授理论知识,更需要搭建有效的科技翻译训练平台。鉴于此,为了提高学生科技翻译整体素质,笔者构建了以“两个平台”、“五个模块”为特征的科技外语翻译训练平台体系。见下图:

1.基础训练平台

(1)语言基础模块。①以学生喜好为中心,合理构建网络外语语言自主学习辅助平台。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网络学习兴趣,加大外语课外阅读,是提高翻译水平的关键。兴趣驱动课外网络自主阅读,能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高效率地完成自我学习过程。笔者通过“外语课外阅读网络辅助平台”教学后,对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学习跟踪调查,发现:目前,几乎所有大学生都喜欢上网,但不一定都喜欢与学习有关的内容。所以,为了吸引大家每天到“外语课外阅读网络辅助平台”浏览,首先必须让他们感兴趣。为达到这个目的,应做到:一是阅读资料尽量广泛,内容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不同性别等个性化阅读人群的需求,以此丰富他们的语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外语阅读兴趣以及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是经常更新网页学习资料。有“新”才会有好奇的目光。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曾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好奇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的、最可靠的特征之一,能够有效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经常与学生网络交流互动,及时解答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读者从不同角度提高阅读和翻译速度大有裨益。②加大课外汉语阅读监控力度,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外语语言专业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会较主动地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外语语言能力,但很少考虑到提高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汉语书面沟通能力对于外语语言类学生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汉语得不到应有的训练,汉语表达能力有限。为了激励学生加强课外汉语阅读积极性,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综合课程》教师通过网络要求学生每学期读完12本中文名著,并用外语提交相关的阅读概要或读后日记、感想等至少3~4篇;翻译其中优美篇章(学生自我选择)一万字符以上。教师不定期查看学生阅读进程,随时掌握学生中文课外阅读状态,进行具体的分值记录,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及时的反馈。

(2)文化基础模块。一个民族的语言与这个民族的文化是紧密相联的,语言中的文化要素,对于外语学习和翻译工作者至关重要。虽说翻译是两种语言的交流,但实际是以两国文化为基础,通过翻译媒介才能正常进行的活动。译者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感知两种文化间的差异,从而达到预期翻译效果。因此,为了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理解,通过每周播放一次外国影视、每学期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学生做3次以上外语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讲座等方式,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和民俗习惯。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娱乐活动,从思想、形式等方面溶入环境,体验文化氛围,扩大知识面,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3)科技专业基础知识拓展模块:

2.翻译综合训练平台

翻译综合训练平台包括翻译理论认知技能模块和翻译综合技能拓展模块,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翻译文本内容及形式更加精准和规范。

(1)翻译理论认知技能模块。美国著名学者霍姆斯在1972年为翻译学科正名时,其论文《翻译学的名与实》(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 lation Studies)对翻译理论研究做了设想:“从宽泛意义上来说,翻译终极目旳是建立一种充分而全面的理论,容纳足够多的成分,以解释和预测与翻译作品相关的所有现象,而又能排除所有其他不相关的现象”。由此可见,霍姆斯在设计翻译学科框架时,体现出了翻译理论对实践的重要作用。“大多数译者希望理论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指导原则甚至是教条,只要它们具备现实性和可应用性”。翻译理论种类繁多,研究范围广博。所以,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最具参考价值的翻译理论指导,培养其对常见翻译理论的了解,最大限度实现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

翻译实践活动中,常首先考虑的是文本种类。德国翻译学家赖斯借用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的研究成果,根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三个类型: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操作型文本。并提倡“不同类型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科技类文本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写照,它的语言很少带有个人色彩,大多属于信息型文本范畴之列。因此,在《科技外语翻译》课程教学过程中,为加深学生对翻译理论的理解,利用60%的时间,通过举例、翻译互动练习等形式传授文本类型理论,使学生掌握信息文本和科技翻译特点。学生在一年内(开设该课程期限)阅读并充分理解德国翻译学家赖斯的观点,提高翻译理论认知技能。

(2)翻译综合技能拓展模块:①综合模拟仿真平台。该平台是跨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平台,模拟和建构一个纵向完整的跨学科“链”的体系,模拟行业企业市场。参加仿真实践平台的学生,必须最大限度地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否则将成为整个合作团队的羁绊。因此,这就促使外语类学生自觉借助该平台,与工、经、管等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在同一仿真实习平台密切合作。学生可通过该平台拓展科技翻译所必须的科技专业基础知识。②通过“专业拓展”课程,鼓励个性发展。为了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设置“专业拓展课程平台”。学生根据个人发展计划,利用该平台跨学科跨专业合理选择“工科系列专题讲座”、“经管系列讲座”。该类讲座每学期仅12学时。学生通过教师讲座指导,采取自主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拓展知识面,掌握外语语言之外的科技基础知识或经管知识。③有效利用“翻译实训室”。“翻译实训室”备有讨论式、同声传译、会议录播系统以及交传同传技能训练、交传同传专题训练等功能。科技外语翻译课程教师有效利用“翻译实训室”,结合科技外语的语言特点,按单元主题设立若干个项目,学生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自我科技兴趣为依托,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分角色和任务模块完成每个项目的翻译任务。教师通过该平台对各项目进行评定,成绩计入学期期末总成绩。④大学生社区翻译服务社。这是白云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省级项目。作为联系学生与社会的桥梁,学生通过免费为社区提供翻译服务的形式,可承接企业等大量科技文献翻译任务,接触各类真实的科技源语文本,并对它们进行实际翻译操作。⑤竞技平台。为推动学生外语学习热情,提供展现翻译才能的平台,多方面促进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学生科技翻译活动由于受到语言基础、文化基础、科技专业基础、翻译理论认知技能、综合技能等多方面制约和影响,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因此,科技外语翻译人才培养必须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沿需求,在为学生构建实现职业角色转变训练平台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切实提升学生的职场核心竞争力,更好更快地提升科技外语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许渊冲.新世纪的新译论[J ].中国翻译, 2000 ,(3) .

[2]陈莉莉.漫谈外语翻译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9) .

[3]马霞等.苏锡常地区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对策[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4]蒋华.语域与翻译[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5]邓江雪.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J].学习月刊, 2012,(5).

猜你喜欢
基础训练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基础训练
集合与微积分基础训练
Module 3基础训练
Module 4基础训练
Book 7 Unit 3 The world online 单元基础训练(A)
Book 7 Unit 3 The world online 单元基础训练(B)
Module 1 基础训练
Module 2 基础训练
Book 6 Unit 4 Helping people around the world单元基础训练(B)
Book 6 Unit 4 Helping people around the world单元基础训练(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