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专题一 党的十八大
【时事背景】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胡锦涛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全会通过了党章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性贡献。全会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作了完整的阐述。
【试题精粹】
1. (江苏如东2013届高三12月四校联考)十八大报告提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必须
(
)
①健全居民财产权的保护制度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完善财产资本化的生产要素市场④逐步提高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山东济南2013年1月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一制度要求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健全这一制度
(
)
A.扩大了公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权利
B.强化了党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
C.拓宽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
D.健全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河南商丘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的基本需求。这是“保障性住房建设”首次被写进了党代会报告,也将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要求我国政府必须
(
)
A.积极履行提供公共服务职能
B.关注民生,直接参与住房建设经营
C.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
D.保障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推进社会公平
4.(江苏泰州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2年9月3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征求意见稿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
①民主党派拥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②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重要权利
③中国共产党具有组织和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职能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江苏南通2013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
①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③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全属性和决定性作用
④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⑧④
6.(江苏苏州2013届高三1月调研测试)党的十八大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确立了明确的文化强国目标:“我们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同时还要增强我国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上述材料表明
(
)
①意识是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③人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④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江苏徐州2012-2013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十八大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等写入党章。这说明
(
)
A.真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的
D.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8.(江苏无锡2012~2013学年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十八大确定的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关于全面小康表述的差异,说明了
(
)
①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③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随时准备实现质变④要树立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方案
6.(江苏苏北三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近期中国多地反腐提速,“表哥”“房叔”等问题一经网上爆料,有关部门立即调查,及时公开,显示出“速度、力度、透明度”的反腐新气象。这说明网络监督是
(
)
A.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B.社会与公民监督的重要形式
C.政府清正廉洁的根本保证
D.以权力制约权力的重要体现
7.(河南洛阳2012-201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自由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由微博发起监管,由主流媒体扩展报道,由纪检部门服进履职的监督,使一系列“表哥”“房叔”们纷纷落马的过程说明
(
)
①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行使监督权②公民有言论表达的政治自由
③网络反腐逐步成为反腐的主要渠道④要健全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河南郑州2013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某电视台热衷炒作,为低俗言论提供舞台,放大丑恶现象,遭到网友的口诛笔伐。日前,广电总局已责令该电视台停播整顿。该事件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
(
)
①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令人忧虑②媒体负有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③大众传媒不宜追求经济效益④我国应限制文化的娱乐性,突出严肃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专题六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时事背景】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2012年以来,日本展开“购岛”等一系列非法行为,妄图将钓鱼岛划入日本领土。为此,中国政府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公布钓鱼岛领海基线、实施维权巡航、提交东海部分海域大陆架划界案,环境监测预报,护渔维权等,坚决捍卫我国的主权。
【试题精粹】
1.(江苏连云港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引发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反对。针对日本政府的非法“购岛”行为,我国许多城市爆发了爱国示威游行,但也出现了少数人打砸“日货”的过激行为。如果对此作新闻评论,最适合的标题是
(
)
A.积极履行义务,维护国家利益
B.捍卫国家主权,弘扬爱国精神
C.遵循法律规则,有序参与政治
D.行使公民权利,享有真实民主
2.(江苏连云港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引发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制,中日关系陷入低谷。这说明(
)
A.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政治
B.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C.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经济和科技的较量
3.(安徽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文综测试)美国参议院在201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加入一条补充条款,规定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对象。中国外交部重申,不管美国参院如何搅局,日本右翼如何挑衅,都不能改变这一铁证如山的事实,也无法动摇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材料说明
(
)
①中美关系因钓鱼岛问题而恶化②美国防授权法案侵犯了中国主权③世界多极化格局在曲折中发展④美利用钓鱼岛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2012年9月2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言时宣称,依据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是《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国际社会共同接受的原则,企图以国际法为日本挑起的领土和领海争端辩解。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9月27日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言,再次阐述了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严正立场:日方举措完全是非法和无效的。日方举措完全是非法和无效的,是因为
(
)
①联合国大会是联合国主要审议机构
②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成员,日本则不是
③日方举措严重违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④日方举措丝毫改变不了日本窃取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专题七 生态文明建设
【时事背景】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试题精粹】
1.(浙江苍南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诊断性测试)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必须
(
)
①坚持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拉动国内需求
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改革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浙江苍南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诊断性测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将社会发展总布局由十二大的“三位一体”,到十七大的“四位一体”,扩展到十八大的“五位一体”。这表明
(
)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
③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江苏苏北三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十八大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等写入党章。这说明
(
)
A.真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的
D.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4.(河南洛阳2012-201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基于
(
)
①系统和要素是相互区别的②系统的整体性③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江苏涟水郑梁梅高中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由于能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许多地方已经认识到了能源的重要性,除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内外有限能源外,还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利用再生能源。这里体现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
)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推动认识的发展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参考答案】
专题一:1.C
2.C
3.A 4.D
5.B
6.D
7.D 8.A
专题二:1.B
2.B
3.C
专题三:1.D
2.B
3.D 4.D
专题四:1.C
2.C
3.B 4.C
专题五:1.B
2.B
3.A 4.C
5.C
6.B
7.B 8.A
专题六:1.C
2.B
3.C 4.B
专题七:1.A
2.C
3.D
4.C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