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枫
玩具以其鲜艳的颜色,优美、奇异的造型,灵巧、易于操作的活动特性,悦耳的声响等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在幼儿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玩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何谓“玩具”
教育专家认为,“玩具”只是成人的用语。因为,成人首先把儿童的活动定义为“玩”,于是,在玩耍过程中的用具自然就成了“玩具”。其实,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活动,对于他们来说,远比成人认为的“玩”更重要。他们的活动就是他们为了适应环境所从事的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活动中的用具就不能再被看成是“玩具”了,而应该被看成是“工具”——用于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工具。当然,婴幼儿在使用这些工具时是充满了情趣、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的。
幼儿爱“玩”是天性。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他们需要通过“玩耍”去了解、去适应这个充满陌生事物的环境,而“玩具”起的就是媒介作用。幼儿在摆弄“玩具”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不同事物的不同特性,并由此熟悉环境中各事物的性能、功用等属性,从而达到认识世界和适应环境的目的。因此,就功用来说,凡是能在幼儿认识外界过程中起到媒介作用的东西都是“玩具”。
二、家长购买幼儿玩具乱象之种种
目前市场上玩具种类很多,根据材质来分,常见的儿童玩具有木制玩具、金属玩具、布绒玩具等;具体来说,儿童玩具可以分为十种:拼图玩具类、游戏玩具类、数字算盘文字类、工具类、益智组合类、积木类、交通玩具类、拖拉类、拼板玩具类、卡通玩偶类。玩具的种类这么多,可是家长在购买玩具时却很迷茫。
1.购买儿童玩具的局限性
许多家长所购买的玩具种类单一,基本以益智类为主,片面认为益智类玩具最能“激发想象力”“开发智力”“培养实践能力”,一些生产商正是抓住家长的这一心理抬高价格,其实有些益智玩具对幼儿是不实用的。并不是所有的益智类玩具对幼儿都有促进作用,有些非益智类玩具对幼儿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家长局限于购买一类或某几类玩具会造成幼儿兴趣的狭窄性与发展的片面性。
2.购买幼儿玩具的盲目性
有些家长购买的玩具很多都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比如笔者所在的幼儿园规定每周三是自带玩具日,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幼儿常常会带一些适合低年龄段幼儿的玩具来幼儿园,比如 金箍棒、布绒娃娃、惯性小汽车、积木玩具等。这些玩具虽然很漂亮、很好玩,但是不适合大班孩子的发展特点与兴趣需要,不能较好地发挥玩具的作用以及开发幼儿的潜力。有一部分幼儿带的玩具则是超出大班年龄段玩的玩具,比如“大富翁”纸牌,里面涉及“投资”“破产”“贷款”“付息”“坐牢”等诸多概念,连成人都看得哑然。笔者认为从小培养幼儿的理财意识是好的,但是幼儿对善与恶的分辨能力弱,如果从小就把赌博、破产、坐牢等视同儿戏,会对幼儿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3.购买有余,“指导”不足
玩具不在多,而在于怎样玩。很多家长只管给孩子购买玩具,让孩子自己随意去玩,家长很少去观察孩子怎么玩、玩得如何。还有些家长给孩子买回玩具后,对孩子提些很笼统的要求,比如“好好玩,不要把玩具弄破了”“不要扔来扔去”等,没有对孩子玩玩具进行深入地观察、具体地指导,这就是所谓的指导无针对性。其实,给幼儿买玩具只是幼儿进行“游戏”的开始阶段,是为幼儿提供了玩玩具的条件,而指导孩子玩玩具是“游戏”的具体过程,“游戏”的开始阶段与具体过程都重要,最终的目的都是让玩具充分发挥价值,对幼儿产生积极作用。
三、玩“活”玩具:指导家长参与利用玩具的策略
1.指导家长“准备”适合孩子的玩具
作为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重视和处理好孩子玩具成人化消费现象。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天真、活泼、质朴的天性,从其玩耍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准备”符合孩子年龄段、利于孩子成长的多样化玩具。这里所说的“准备”玩具包括了制作玩具、借用玩具和购买玩具。
(1)制作玩具。制作玩具可以是孩子自己做也可以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如将一些废旧玩具进行改装或是重组;还可以利用身边的一些材料制作玩具,如用瓶子或竹子做玩沙工具,或者给娃娃制作一些衣服、食物等。
(2)借用玩具。借用玩具是指可以将孩子感兴趣的物品拿到游戏中充当某样玩具,如手帕、餐巾纸、纸杯子、蔬菜、水果、牙签、凳子等;也可将不同种类的玩具借用在一起玩,如用积木搭建一座房子,请娃娃家的成员来“游戏”。
(3)购买玩具。制作或借用的玩具都基于幼儿的兴趣,是在游戏过程中衍生的一些延续性“产物”,其特点及功能可能对年龄的针对性不强。而家长在给孩子购买玩具时应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从孩子的发展需要出发,购买孩子感兴趣的玩具。比如,选择有复杂手指技巧的积木类玩具、中型的拼图类玩具、组装性强的玩具以及动植物百科全书等。
2.鼓励家长策略性地指导孩子“玩活”玩具
“玩中学”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思想,玩具的策略性指导就是要通过对玩具的玩法有效指导来达到教育幼儿的目的。也就是说,要在玩具的玩法指导过程中,通过手脑并用,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良好情感和态度,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特征。孩子爱玩玩具,但不一定会玩玩具,因此家长应给予孩子全方位的指导,让玩具发挥效益、展现魅力。
(1)玩前指导。有些玩具买回来,家长可以先看说明,直接告诉孩子玩具的玩法,如棋牌类玩具;有些玩具在玩前可以采用言语诱导法,家长可以向孩子提些问题,如玩某种新型汽车,还可以启发孩子:“你比较一下,这辆汽车和以往玩的汽车有什么不同?你知道怎么玩吗?”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自己找出答案;还有一些玩具不需要任何说明,可以让孩子自由、自主地玩,比如一些塑料积木、木头积木,哪怕是这样简单的玩具,如果家长适当指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玩中观察。孩子有了新玩具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想玩,这时家长应放手让孩子去玩。家长在旁边观察,发现孩子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应先给予引导,之后才是帮助。家长应多多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克服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在探索过程中将玩具弄破了,家长也不要去责骂孩子,应该鼓励孩子的这种探索精神并和孩子一起去修理破损的玩具,制造轻松愉悦的环境,让孩子明白一要爱护玩具,二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过程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在玩的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示范。如玩拼图、下棋等,指导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孩子感到有乐趣,学得也快。此外,还可启发孩子不断变换玩玩具的方法,如利用数字圆点卡片学计算、数数等,利用硬纸板玩图形拼拆等游戏。另外家长在指导孩子玩玩具时,不要一下子给孩子呈现很多玩具,应分期分批、有目的地给孩子玩,以保持孩子对玩具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学会自己整理、清洁玩具。
3.指导家长有效利用“废旧”玩具
(1)宁缺毋滥。“多多益善”在孩子的“玩具”问题上并不合适,为孩子提供“玩具”的目的就是为他们提供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工具。因此,玩具宁可少不求多,引导孩子把一种玩具玩出许多新花样,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喜欢探索新奇的事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可以利用这一天性,将孩子当前玩厌的部分玩具收纳起来,过一段时间再次呈现,孩子又会感到新鲜,并且还可以让孩子思考玩具的新玩法。
(2)变废为宝。玩具也可讲究“再次利用、再次操玩”,对一些废旧玩具家长可以运用智慧和孩子一起进行“创新改造”,变“废”为“宝”,改“旧”为“新”,这既可以有效地处理废旧玩具,又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提高操作能力。
笔者通过和家长有目的、有计划地交流后发现:家长在为孩子“准备”玩具时的目的性增强了,不少家长能针对自己孩子的个性及兴趣需要,较全面地考虑到玩具对孩子的影响,尽量“准备”一些对孩子有发展价值的玩具;给孩子“准备”好玩具后也会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玩,并能对孩子进行有效指导;个别家长还会主动来咨询一些玩具的指导方法,对一些玩厌了或破旧了的玩具,家长会与孩子一起动脑动手,对其进行改造,让玩具又“活”了起来。
(作者单位:富阳市鹿山街道中心幼儿园,浙江 富阳,31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