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1937广东洋米免税风潮始末

2013-04-29 08:49赵繁星赵金文
中学时代 2013年5期
关键词:广东

赵繁星 赵金文

【摘要】1936年底,在抗战前夕爆发了一场持续数月的洋米免税风潮。风潮因广东是年米价奇贵,粤省请求免征洋米税为始,不久包括沪、苏、湘、赣、皖、鄂等省市米商、同业公会、商会以及各省市政府反对免税加入风潮,是为抗战前在粮食问题上最大之争端。在双方相互争执之时,国民政府举棋不定,相持数月,最终以粤省200万担米毂免税进口的政令颁布结束风潮。

【关键词】广东 洋米 免税风潮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然民国时期洋米作为一种进口商品,长期充斥国内粮食市场,尤以广东地区最为长久、量大。20世纪30年代,随着农民的日益贫穷化以及农村问题的不断显现,国民政府对于洋米的态度也逐渐发生着变化,从清代开始一直实施的洋米免税到1933年经过国民政府财政部研究后,于12月16日正式实行洋米征税。这种变化是随着中国关税主权的逐步自主,国内市场从完全自由到有限管理转换而出现的。在这一过程中,1936年底发生了持续数月的广东洋米免税风潮并引起了极大的争论。1936年11月30日,广东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广东省政府主席黄慕松联电致行政院财政部及蒋委员长,谓:“粤夏涝秋旱,荒象已成,米价每元仅六七斤,且有续涨之势,市无余粮,民食堪虞”,为救济民食,遂请求“财部饬暂撤洋米税”。广东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一直由陈济棠主政,事实上广东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关税几乎全部被截留。在制定全国的洋米征税标准后,陈济棠也趁机在粤设局征收,但征收标准与全国标准迥然不同。“省务会议议决照每担抽收大洋一元,洋毂每担收税六角”。1936年7月两广事变解决后,粤政重归中央,国民政府开始整理粤财政,关税亦重归中央,进口洋米税率也与全国统一,为1.65国税金,是为法币3.3元。

中央政府对于广东的举动没有很快做出答复,但广东的行为却遭致上海市豆米行业同业公会和杂粮油饼业同业公会的率先反对。要求不得照准粤省请免洋米税。紧接而来的就是上海、汉口、湖南等各地商会的致电反对,12月9日上海市商会再次以“苏农村而杜漏卮”,湖南、江西、芜湖等地素来丰产可以调剂粤省粮食为由,反对洋米免税。是此,洋米免税风潮的对立开始形成。

在粤最高当局提出洋米免税请求的同时,粤方也积极谋求以国米济粤,缓解米荒。粤财政厅于12月9日召集民、财、建厅、银行及米业代表50人召开粤省调剂粮食会议,筹划集资五百万元购粮,并筹划设立民食调剂委员会专办。粤省当局又与赣、湘、桂等地筹划经济合作事宜,首要任务就是以各地丰产之米以济粤。在双方力争之时,12月22日财政部电汕头等商会。在12月28日的《大公报》中就有清楚的解释:此次“粤省早晚两造失收,食量缺乏,民食恐慌,中央对于洋米入口税未予减免”,只得从邻省丰产区调剂。“不料湘省府只在长沙设置一处湘米运输检验所,将所有运粤之米,须经检查方准放行,而其检验手续均极烦苛”,检验之结果有极少合格,合格之米又不立即给予证件准与装运,故大量米粮停滞于长沙站。另一个邻省广西的情况就更为糟糕,“在先后运粤五百万斤,但最近广西当局又以晚造杂粮歉收为词,致电粤省,报告重颁米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粤省米荒并没有得到邻省的充分救济,对于粤省的米荒也没有根本的解决,发展到1937年1月米荒反而愈演愈烈,“南海、高明、顺德、三水等县竟至发生饥民抢米风潮。即号称模范县治之中山,亦有因米荒之故,餐及糠土者,惨象不言而喻”。陷入困境的广东,此时各界都把目光放在了洋米免税以济民食身上。粤省主政领导人余汉谋和黄慕松在1月8日至20日短短13天中,电催财政部和蒋介石达4次,报告米荒情况,请求免征洋米进口税,以维民食。到20日,“米业商人称,市内存米仅敷十五天,米价上涨不己”,广州米业米糠杂粮三团体更是商定共推代表赴南京请愿以免洋米税。事态发展到此,己然引起了国民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此,国民政府对于粤请洋米免税的态度发生变化,虽然仍然强调国米济粤,用专列、专船以解决前述交通不便之弊,但也开始允许洋米减税入粤。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部长孑L祥熙亦开始关注此事,除令粮食运销局源源运米入粤,以济民食外,并派该局局长郑宝照奔赴芜湖、汉口、广州等地实地调查,研究粤省米荒之切实解决办法。

就在郑宝照奔赴各地指导各省国米运粤以解粤困之时,广东各界却再次提出洋米进口免税的请求,广东省商联会以“惟车辆有限,转运有时,半价记账,成本仍重”为由,提出“非完全将粤省洋米税免征半年,不足收救济之实效”。仅隔五日,广州市米业公会再次以洋米入口半税仍然成本过高,采办者寥寥,并要求财政部“饬皖赣湘鄂严禁米商居奇,取缔检验麻烦手续”。粤省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也到南京积极联络粤籍中委多方展开运作,并与财部部长孔祥熙,湘赣两省主席接洽粮食运销事宜。郑宝照也随后结束调查,与一干人等回京呈报。不久,传出将有洋米、洋毂各二百万担免税入粤的消息,随即沪、苏、浙、湘、赣、皖、鄂等省市米商、米业公会、商会开始群起反对,再次以“洋米大量输入,在国际贸易上成一极大入超”有碍关税之完整;“若粤省仍许洋米免税侵销,则内地农民将重陷绝境”;去岁产米区丰产足以供应粤省之需三项因素,纷纷致电行政院蒋介石与财政部要求制止洋米免税入粤。并议定3月30日联合赴京请愿,以达制止之效。然而各地反对电文如雪片般飞向中央,请求制止并在4月4日再次赴南京请愿。在各种压力之下,4月6日行政院例会决定交付财政部会同各方再次审查后,再提行政院通过。当财政部再次审议复合之时,各方仍是想尽办法相互力争。粤米业公会在18日通电全国及海外华侨要求支持粤省四百万担的洋米毂免税请求。沪、苏、湘、赣、皖、鄂等省市米商更是在21日实行第三次请愿。最终,中央各部在再三权衡之下,23日经财政部与实业部再次审议后,洋米毂免税四百万担的决定提交行政院并通过。

发生米荒进而免税风潮迭起的时间距广东统一于国内的洋米征税不过数月。在粤省统一于中央限制性的洋米政策之后不久,就发生免税风潮,不禁让人揣度洋米征税乃粤省米荒之肇始,进而引发旷日持久的免税风潮。此次风潮皆因粤省米荒,粤省米荒尤其是使粤米价奇昂,人民难以承担,最终结束之时也是以米价之跌落是为标志。因此,粤方认为只有实行洋米免税才能平准米价,救济粤省米荒。而沪、苏、湘、赣、皖、鄂等省市米商皆以洋米免税倾销将阻滞国米之销售,国米价格必跌而有碍农村之经济。尽管双方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却都把洋米税作为决定价格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米价的高低己然成了免税风潮背后的暗流、推手。然是否米价之高涨全赖于洋米免税一端所能解决,米价之变动尽在于洋米征税一端所决定,这就需要审视当时之米价到底是何状况,限于篇幅,笔者将另文分析。

猜你喜欢
广东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广东电力》简介
Top football team rises from slum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陕汽突进广东市场
广东舆情
广东舆情
广东舆情
广东舆情